第110章 ,过年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这包子啊,刚从笼里拿出来,烫的左手倒右手的,才最好吃,倒不是说凉了不好吃,那是另一个味了。
还有炒的豆子、栗子等等,趁着烫,迫不及待放在嘴里哈着气吃,滚烫滚烫的,正如那热火朝天的年味儿。
方临想帮忙,方母、田萱却不让,将他推出厨房,只好抓了一把豆子吃着,出门溜达去了码头。
今天,已到了腊月二十九,码头仍是乌泱泱一片,如长龙一列列排开的挂着旗帜的帆船,绵延开去足有二三里……很明显,许多人到了现在才赶路回来。
从船上下来,在码头上岸,无论各人衣着如何,富贵与否,提着行李,脸上都是一样的激动,这是回家过年的感动。
千帆拥堵,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方临看着,观察着,感受着这个时代年节的热闹。
……
大年三十,贴对联、贴窗花,府城一片红红绿绿,喜庆欢腾,喜气洋洋。
噼噼啪啪!
当爆竹炸响,就到了无数家中小孩等着盼着,年夜饭的时候了。
这是方家第一个在府城过的年,今年的年夜饭极为丰盛,荤素皆有,鸡鸭鱼肉齐全,足有八盘菜,只有平日里客人来了、或者在宴席才看到的这么多的菜,今天做来却只为自家吃。
门口挂着红灯笼,绽放喜庆柔和的光芒,屋里,所有油灯全都点亮,照得一片亮堂堂。
一家里围着桌子坐下,将买的米酒倒上,开始吃饭。
“去年过年,我怎么也想不到,下一个年会是在府城里过。”
方母回忆着、感叹着:“这一年,咱们来了府城,日子还这么好。在路上,我生病时都以为……”
“大过年的说什么呢?”方父给她夹了块肉,堵住嘴。
“是啊,娘,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会越来越好的。来来来,咱们一家人碰一下,就祝在新的一年里,咱们全家人平平安安,万事顺遂!”
在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在烧得旺旺的火盆炙烤下,方父、方母、方临、田萱都是端起碗,‘砰’地碰上,米酒溅起圈圈涟漪。
一家人说着话,说着小和村方爷、方奶,说着对明年的期待,大鱼大肉的烟气、香气弥漫中,结束了年夜饭。
吃完饭,剩下的菜今晚也不收拾,就在桌上放着。
等不一会儿,桂花嫂、苏小青也吃过饭,端着面皮、馅过来,来找方母包饺子,凑一起,边包边说着话;方父则是在门口,和邱老倌唠嗑。
田萱本来想帮着包饺子,可被方母推出去,让方临带着她出去玩。
出门。
辛家也吃过了饭,辛老倌、辛佑父子俩,此时将两個板凳串在一起,一人执两前腿,一人执两后腿,在旁边陆家小娃娃等几个孩子拍手中,随着节拍,有节奏舞出各种花样。
平日里,辛佑看着不太聪明,这一刻,却是灵活无比,还不时向着门口的媳妇看去,就跟做了好事,求表扬的孩子似的。
啪!啪!
辛家媳妇沙小云靠在门边看着,跟着孩子们拍着手,目光片刻不离开辛佑,黄皮寡瘦的脸上带着繁盛笑意,那是能明显看得出的开心,这般平凡的幸福,有种沁人心脾、直击人心的感动。
“这是板凳龙。”
欧夫子给方临、田萱说着:“两三人也能玩,就是差点意思,等再过些时候,晚上城里会有数百上千人、绵延二三里的板凳龙,那才叫壮观呐!”
“那今晚可要看看,夫子走啊,一起出去走走呗?”方临邀请道。
“是啊,夫子!”
“不了,等晚些时候,我和我老伴儿一起去,我们老头子跟你们年轻人玩不到一起,就不打扰你们小两口了。”
“那我们就先走了。”方临拉着脸红红的田萱,出去胡同了。
……
大街小巷中,可见许多三三五五成群的小孩儿,在各家门口翻找红纸,寻着没点燃的鞭炮,找到了就跟找到宝贝似的,嬉笑炫耀着拿去点放,啪地一声炸开升起硝烟……然后,再次寻找,周而复始。
随着深入府城,能更加感受到那种热火朝天的氛围。
爆竹声中,烟气不散,游人如蚁,花炮轰雷,灯光杂彩,箫鼓声喧。
出溜!
突然一个什么东西蹿来,吓了田萱一跳,下意识拉紧方临胳膊,细看去,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爆竹,串绕人衣,不停转圈。
“这是地老鼠。”
方临拿着从刘掌柜听来的知识,给田萱讲解:“有声音的,叫‘响炮’;高高蹿到天上的,叫‘起火’;起火中带有响声,是‘三级浪’;不响不起,绕人旋转,就是‘地老鼠’了。”
一路过去,可以看到许多放烟花的,有外壳泥做的,像砂锅;有外壳纸做的,像花筒;还有筐做的,像花盆……真是千奇百怪。
烟花名称也多种多样:满天星、一丈兰、紫葡萄、赛月明……
啪!啪!啪!啪!啪!
满天星炸开,化作满天星火;一丈兰升空,乃是兰花图样;紫葡萄飞天,天空绽放一棵葡萄树,万架千株,好如倒挂水晶帘;赛月明,光彩夺目,比明月还亮……
除此之外,还有:采莲舫、慢吐莲、千丈菊等等,不一而足。
在这天渐渐黑下来时,满城尽是烟火。
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男女老少,对了,竟还有金发蓝眼白皮肤的外国人,拿着笔正在记录着什么。
方临拉着田萱挤过去,拍了下对方肩膀,和这歪果仁攀谈:“嗨,你好,认识一下,我叫方临,你是来自海外么?”
这般的直接,放在大夏其实是有些不太礼貌的。
田萱心中有些疑惑,不过转而就想到,方临懂得多,可能外国人就是这样,交流方式和大夏人不同。
“你好,方,很高兴认识你,我是米西·加西亚,我的大夏名字叫作米~西,来自你们所说的泰西……”米西很是热情回应着,操着一口流利的大夏话,只是有种舶来品的洋味,说话总是用很大的力气,仿佛生怕别人听不清,还总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带一些儿化音,给人一种很搞笑的感觉。
‘这个时代的泰西,对应前世,应该是指意大利。’
方临想着,问道:“泰西啊,听说在很远的地方……米西,你一路过来不容易吧?来到大夏后,去过哪些地方?感觉和伱们那里有什么不同?”
“是,要坐船,坐了很久,很不容易……在大夏,我去过广州、韶州、豫章……大夏的城市,非常不可思议,大,非常大,马路能容十匹马并行……就如淮安,码头有太多的船,非常繁华……方,你知道淮安有多少人么?我问过许多人,但是他们都不能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
“大概有五六十万人……江淮之地,有许多如淮安这般的城市,大夏京师,陪都应天,更是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喔!喔!不可思议!”米西连连说着:“这在我们泰西,乃至整个西方都是不可想象的,在我们那里,几万人已经算是大城市,但在大夏,只是一个乡镇。”
“还有,我走过的城市,广州、韶州、豫章……都非常干净,和我们那里完全不同,我们那里你如果出门,要这样、这样,再这样,跳着走,避免踩到大便……”
他一边说,一边扭动着身躯,好似跳芭蕾般,十分搞笑逗趣,有意思极了。
田萱听着、看着,都被逗得掩嘴。
旁边路人,也有许多被吸引看过来,感觉稀罕、稀奇。
‘临弟厉害呢,和外国人都能这么快聊起来。’田萱心中生出些骄傲的情绪。
“对了,方,你还能告诉我,大夏城市里的粪便都去了哪里嘛?”米西显然将方临当成了博学的智者,十分虚心地请教。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正好有一些这方面相关的产业,等过后,你或许可以亲自去考察看看,得出自己的答案。”方临故意留下勾子,对他来说,米西是一个很好了解海外的窗口,自然要做一些铺垫。
“那可真是太好了。”
从交谈中,方临得知,米西是泰西的一个大商人家庭的第三子,从小就对神秘的东方充满好奇,辗转多地才来到大夏。
‘也是,一般的家庭,整日为衣食烦恼,也培养不出这份志趣,更不会有那份财力,能支撑来到万里之外的大夏。’方临心中暗道。
“方,我听说,今天是你们节日除夕,会放会很多烟火庆祝……大夏的烟花很好看,烟花水平非常厉害!”
米西夸赞着,将自己的记录读出来:“大夏人非常擅长烟火表演,并把它当作一种庆祝节日的主要活动,他们制作烟火的技术实在出色,几乎每样东西都能用烟火巧妙的模仿,如火球、火树、水果等等……”
正说着话,突然,身边有惊呼声响声:“快看,龙来了!龙来了!”
方临、田萱、米西三人循声看去。
只见,远远一条绵延数里的发光长龙,霸气舞动着,向这边而来,许多小孩子哇哇叫着,跟着奔跑过来。
更近了,可以看到那龙前方有着仪仗,挥舞着大旗,旁有什锦班,锣鼓喧天。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条龙本身,栩栩如生,如活过来一般,做着各种动作。
“我滴个老天爷!”米西这个外国人瞬间看呆了,不知他怎么学的,表达震惊的感叹都入乡随俗了,手中记录的笔也都是惊得啪地一下掉下。
田萱同样感觉震撼,看得目不转睛。
方临拉着他们退到一边,解说道:“这是板凳龙,你们看,那龙头下托有木板,应该是竹篾扎成,外面糊上彩纸,再绘画龙鳞、云脚……瞧,龙头处还有一颗龙珠,写着‘五谷丰登’……”
是的,这是板凳龙,它的龙身由板凳串联而成,板凳与板凳之间有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都有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装饰有花灯,就是它将整条龙照亮,在龙节连接处写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字样。
随着鼓点,人们操控着它舞出各种花样、各种动作。
尤其是,当板凳龙从身边经过,那种热烈、喜庆的氛围在这一刻达到了极致,置身其中,受到这般欢腾喜庆的氛围感染,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那是根植于血液、骨髓的文化自豪,让人热血沸腾。
方临都看得入神,等板凳龙队伍过去,才发现,只有拉着的田萱还在,而米西已经被如潮水一般的人,给挤得带走,不知到哪里去了。
……
小和村。
上次分别,从府城离开的方伯显一行,也在早前几天回来了。
大年三十这一天,村中炊烟升起,家家户户都是飘着的肉味,不论家境再如何,在今天,都会尽力让家中孩子大吃一顿,吃肉吃饱。
乔家,乔村正在书写着对联,方传宗、方传辉俩人凑过来看,问着学着,比比划划。
村口,方玉玉被一群孩子们簇拥着,站在板凳上,一只小手掐着腰,一手指点江山,绘声绘色说着说在府城如何,临子哥哥带着她如何如何……口齿流利清晰,俨然一个孩子王。
方爷、方奶穿上了方临一家买的、大伯方伯显带回来的袄子,在周围村人羡慕的目光中,指指衣服,拍拍胸口,说得口水飞溅,苍老满是皱纹的脸上有着如菊花怒放般的笑容。
透过一扇扇窗子,可见大房、二房、四房拿出方临一家带来的礼物,装点新年,也在说着远方的方临一家。
不仅是老方家,郑家、游家、付家、耿家……家家户户忙碌着,准备着,庆祝着。
啪!啪!
在爆竹炸响声中,小和村的年也到了。
……
这一天,大夏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从繁华如京师、应天的大都市到偏远小乡村,无处不在欢腾庆祝。
以文化传承为纽带,五湖四海联结在一起,同一片天空下,亿万人过着同一个新年,充满着同样的对崭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