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茅山起源
作者:陈靖韬   糟糕,我被道医上身了最新章节     
    见证师兄三山道人收徒之后,陈加吉就在茅山借住一宿。
    第二天,清晨时分。
    陈加吉早早起来,到屋外锻炼身体。
    正巧碰见了三山道人也在外面锻炼。
    “师兄,早啊!”陈加吉打招呼道。
    “师弟早!”三山道人嘴上回答,也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
    他打了一套动作缓慢的拳术,身姿沉稳,如一口古钟,双手在空中摆动,宛如拨云弄雾,有一种优雅的美感。
    陈加吉瞥了一眼,也开始练起了八部金刚功。
    站定身形,气沉丹田,专心致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随着练习,心跳虽有加快,但心境却也逐渐平静下来。
    不多时。
    两人收功。
    三山道人瞥了陈加吉一眼,面容含笑:“师弟的八部金刚功越来越熟练了,颇有一种大家风范。”
    “师兄过奖了,你也很厉害。”陈加吉回之以礼。
    “我们去那边坐坐吧。”三山道人指着不远处的石桌石凳,对陈加吉道。
    陈加吉点头答应。
    两人坐在石凳上,举目望向天地。
    此时的茅山,宛如一位沉睡的仙子渐渐苏醒,在清晨的曙光中展露出她那层叠的山峦。
    天边初升的朝阳,似乎也不愿打扰这片宁静,只是默默地将温暖的光芒洒向大地。
    山间雾气缭绕,仿佛是大自然赋予茅山的一条轻盈的白纱,随着清新的晨风轻轻摇曳。
    雾中的山峰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水墨画中的轮廓,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引人遐想。
    “真是好景色啊!”陈加吉忍不住感慨。
    在城市里哪能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象。
    不仅可以亲近自然,而且还能令自己的身心也这么放松。
    他甚至在考虑,以后带表哥和小城他们去团建,就应该选择去这种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
    团建本就是为了放松,还能有什么地方比这些地方更让人放松的呢?
    山里的空气清新,比城市好了太多。
    深吸一口气,独属于晨雾特有的清凉便顺着鼻腔进入肺里,令人心旷神怡。
    陈加吉啧啧称赞。
    三山道人笑着道:“从山脚下其实还看不出什么,如果从山上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陈加吉听到这话,立刻来了兴致:“师兄,不如你带我逛逛如何,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也好给我介绍介绍。”
    “可以。”三山道人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阳光透过古老的松树洒在蜿蜒的山路上,两人沿着被岁月磨砺的青石台阶缓缓上行。
    三山道人身着青色道袍,头戴方巾,手持拂尘,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
    他不时地指点着沿途的风景,讲述着茅山的历史与传说。
    “茅山自古便有‘第一福地’之称,山中灵气充沛,是修道的绝佳之所。”三山道人的声音中透着一丝自豪。
    陈加吉跟随在后,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以前他从来没有来过茅山,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
    以前看的林正英的电影里,对茅山有过些许介绍。
    但是实际了解并不多。
    幸好今天有师兄跟他一起,可以给他详细介绍。
    “师弟,你看那里!”三山道人突然指着一处山巅。
    那里的山林翠野之间隐约可见一座宏伟浩大的宫观。
    三山道人介绍道:“这是九霄宫,位于茅山大茅峰巅,全称九霄万福宫,简称顶宫。”
    陈加吉抬眼一望,不由啧啧赞叹:“原来这就是九霄万福宫,以前我倒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但从没有实际拜访过,不如咱们就先去这里看看。”
    “也好。”三山道人点头,领着陈加吉前往九霄万福宫。
    很快,两人来到九霄万福宫。
    三山道人一边带路,一边介绍:“九霄万福宫前有广场,东西各建山门一座,入宫首为灵官殿,过藏楼沿级而上为太元宝殿,殿后有飞升台,台后有二圣殿,左右分别有白鹤厅、养真仙馆、迎旭道院、花厅、仪鹄道院、道舍、斋堂等建筑,均依山借势,层层而上,宫中现在陈列着许多道教文物,其中最为着名的是宋哲宗赐给茅山道士刘混康八件珍宝之中的前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
    陈加吉一边听着三山道人的介绍,一边游览这九霄万福宫,心中也不禁生出敬仰之情:“不愧是道教着名宫观,果然名不虚传。”
    三山道人呵呵一笑,继续介绍:“说起来,茅山的历史也十分久远,最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这么久远?”陈加吉吃了一惊。
    三山道人点头道:“当时,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来茅山创建茅庵,潜心修道,采药炼丹,为民治病,济世救人,后来人们便将句曲山更名为三茅山,简称茅山。”
    “三国时期,葛玄祖师便曾居茅山学道。”
    “后来,东晋时期,杨羲、许谧、许翙称受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及众仙之传授,作《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齐梁期间,着名道士、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辞官归隐茅山,在茅山隐居四十多年,编撰《真诰》、纂集上清法术《登真秘诀》,编订《真灵位业图》,使上清派的教义、教理和神仙谱系更为完备,充实发展上清道派,开创道教茅山宗,又称为茅山派。”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为祖师,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太师,杨羲为第一代玄师。”
    三山道人侃侃而谈,为陈加吉讲述起茅山的历史。
    陈加吉听得极其认真,生怕错漏了一个字。
    三山道人稍微顿了顿,继续道:“唐宋时期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时期,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
    “到了宋理宗时,令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主领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
    “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
    “从此茅山成为以正一为主的道场,但其教义谱系等仍按上清派沿传。”
    “明代以后,茅山道教日渐衰弱,清末至民国间战火连绵,茅山道教宫观庙宇多遭焚毁,后仅存九霄、元符、崇禧三宫与德佑、仁佑、乾元、玉晨、白云五观,俗称三宫五观。”
    “抗战时期,茅山也被作为抗日根据地,遭受过日寇的两次大规模扫荡,多处宫观遭受破坏。”
    “直到建国后,茅山原来的三公五观合并为‘茅山道院’,如今经过多年的修缮与建设,形成了两宫一观的格局,即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和句容葛仙观,主要建筑由睹星门、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黄鹤楼、东岳楼以及老君露天神像等等。”
    三山道人说罢,忍不住长出一口气,脸上也露出一抹自豪神色。
    茅山不仅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也是革命历史的见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也使其成为地质研究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地区。
    陈加吉听完三山道人的介绍,在原地愣了片刻。
    他没想到茅山的的发展历程竟是如此的跌宕起伏。
    经历过全盛时期的辉煌,也遭受过被摧毁的破败,最终还能屹立不倒,成为人们心中的道教福地洞天,真叫人敬佩不已。
    “师兄,听你说完这些,我对茅山更加好奇了,不如再带我仔细逛逛?”陈加吉提议道。
    “可以。”三山道人笑着答应。
    两人继续游览茅山。
    陈加吉望着宛如“神仙之府”一般环境幽美的茅山,心情格外放松。
    山间的薄雾开始散去,山林间的生灵也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鸟儿首先唤醒了寂静的山谷,它们在枝头欢快地鸣叫,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对这新一天的欢迎。
    远处,不时传来猿猴的呼唤,它们在树梢间跳跃,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
    阳光逐渐升高,穿透了轻薄的雾霭,照亮了山脚下的小溪。
    溪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仿佛一条流动的珍珠项链,静静地蜿蜒在山间。
    溪边的草木沐浴在阳光下,露珠在叶尖上闪烁,每一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宝石。
    此刻的茅山,没有喧嚣,没有尘嚣,只有那一片片翠绿的山林,一层层叠嶂的山峦,和那一丝丝清新的空气。
    这里的清晨,仿佛是大自然最为纯净的馈赠,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洗涤,感受到了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间的雾气逐渐散去,露出了它那真实而壮丽的面貌。
    茅山,这座蕴含着深厚文化历史和自然美景的山脉,在清晨的这一刻,向世人展示了它最为动人的一面。
    而这份宁静与美丽,也将随着时光流转,成为陈加吉心中永恒的记忆。
    两人行走在清幽翠绿的山间。
    城市的喧嚣与这里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让陈加吉不禁心生向往,他好奇地问:“师兄,茅山一年四季都是这幅景象吗?”
    三山道人微微一笑,回答道:“四季更迭,总会有不同之处,但茅山确实有许多修行之人,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隐居山林,潜心修道。”
    陈加吉点头。
    以后若是有机会,他也想在这样的地方好好住上一段时间。
    随着两人的深入,山雾渐渐弥漫,仿佛步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陈加吉感到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身心为之一畅。
    他们在一处清澈的溪流边停下脚步,三山道人弯腰捧起一捧水,示意陈加吉也来尝尝。
    “这水来自山中的灵泉,常年不涸,味道甘甜。”三山道人说着,眼中流露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陈加吉依言尝了尝,果然清甜无比,他忍不住赞叹:“果然很清甜,比农夫山泉都要甜!”
    他的话惹来三山道人一阵大笑。
    两人继续前行,三山道人又带着陈加吉参观了几处古迹和道观。
    每到一处,都会细致地讲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陈加吉聆听着,对茅山的了解越来越深,心中的敬仰之情也越来越浓。
    很快,他们来到另一边的山脚下。
    陈加吉发现了一个算卦的先生。
    这位算卦先生端坐于古朴的木桌之后,身着一袭青色的长衫,衣襟随风轻扬,透露出几分超脱尘俗的气质。
    头戴高耸的方巾,正中央镶嵌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阳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似是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
    他的面容深邃,眉宇间隐含着岁月的痕迹,又似蕴藏着无尽的智慧,眼神宛如深潭,平静中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仿佛能洞悉过往与未来,一把纤细的胡须悠然垂落,随着呼吸轻轻摇曳,更添了几分仙风道骨的韵味。
    算卦先生的手中常把玩着一串古朴的念珠,指尖滑过每一颗珠子,似乎在默念着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经文。
    桌上铺着一幅泛黄的八卦图,旁边摆放着几枚铜钱和一套看似普通却散发着淡淡光泽的蓍草。
    他的一旁是一只古色古香的木箱,箱子微微敞开,能隐约看到里面放着一些古老的典籍和神秘的符咒。
    这位算卦先生坐在那里,仿佛他便是古代智者的化身,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前来探寻生命的奥秘。
    陈加吉微微一怔。
    令他惊奇的是,那位算卦先生的摊位旁边摆放着一块招牌,上面赫然写着:铁胆神算,不准不要钱!
    “有点意思!”陈加吉和三山道人对视一笑,都觉得这位算卦先生颇有自信,于是决定上前一探究竟。
    算卦先生看起来有些削瘦,但双眼炯炯有神,他端坐在木桌前,拿出一个乌龟壳,摆着八卦图和铜钱的旁边。
    “先生,我们想算算卦。”陈加吉开口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
    算卦先生微微点头,示意他们坐下,他的目光落在陈加吉身上,问道:“你要算什么?”
    陈加吉在摊位前面放了一个板凳,正襟危坐,语气正式地回答:“感情!”
    算卦先生拿起铜钱,塞进乌龟壳里,轻轻摇晃后抛在桌上,仔细端详了片刻。
    紧跟着,他的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你的感情,不好。”算卦先生抬头看向陈加吉,摇头叹息。
    陈加吉微微一笑,并不在意。
    毕竟江湖话术都差不多。
    先跟你说不好,勾起你的忧虑,等你着急的时候,就向你兜售号称可以消灾避难的灵符或者其他什么道具。
    这样的套路他见多了。
    然而,下一句话却有些出乎了他的意料。
    只听这位算卦先生缓缓说道,“你心中的这个人,其实跟你并没有见过几次,你为什么要这样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