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徐庶议政
作者:嘴巴嘟嘟哥   三国之魏延一统最新章节     
    魏延亲自率军出征江夏之后,便将军政大权全权委托给了徐庶。这样一来,即使魏延不在,荆州也能够继续稳步发展下去。
    而徐庶则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和任务,他需要管理好荆州的各项事务,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运转。
    徐庶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包括襄阳学业堂的学子选拔。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也是魏延临行前交代给他的重要使命。
    此外,还有军机营的事务需要处理。由于邓展仍在西陵,各地军机营的情报信息都汇聚到了徐庶这里,他需要根据紧急程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及时做出决策。
    除了这些事务之外,徐庶还要处理政务方面的工作。蒯越、伊籍等人负责协助他处理政务,共同推动荆州的发展。在学子选拔方面,韩嵩、刘先等人也给予了他帮助和支持。而在军务方面,霍峻、郝昭等人则分担了他不少压力,让他能够更专注地处理其他事务。最后,将军府的蒋琬、潘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与徐庶共同协作,确保荆州的安全和稳定。
    在众人的努力下,荆州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徐庶虽然忙碌,但也感到十分欣慰。大家齐心协力,这种团结一心的氛围让他倍感温暖。同时,他也期待着魏延早日归来,带领大家取得更大的成就。
    襄阳镇南将军府议政大厅,徐庶召集了留守襄阳的文武商议事情。
    “西陵刚刚传回消息,江夏已被我军完全拿下,侵入的江东军也已经撤回了柴桑,主公带着将士们又打了一场大胜仗啊。”
    徐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并将收到的好消息告诉了厅中众人。
    众人听闻前线捷报,厅内顿时欢声雷动。文官们喜形于色,武官们则摩拳擦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拿下江夏,这是主公魏延英明决策,也是众将士英勇奋战的结果。
    如今,主公成功接管了除南阳外的荆州全境,完全掌控了刘表时期的势力范围,这是一场大的胜利。
    整个厅堂中都洋溢着激昂的气氛,众人对魏延的敬仰之情如潮水般汹涌,他们纷纷称赞主公的雄才大略和神武英勇。
    “太好了,那大哥是不是马上要班师了?”
    说话的是霍峻,他有点想他的结拜大哥了。
    这段时间在襄阳城中,他倍感无聊,心中十分渴望能够上前线杀敌立功。然而,魏延临行前将襄阳城防的重任交托给他,他深知襄阳的重要性,也只能盼望着大哥魏延归来,让他有机会前往前线。
    “主公并未说归期,应该是江夏还有事情要处理吧。”
    徐庶深知江夏已被黄祖经营多年,局势复杂,且其地理位置尤为重要,若主公能亲自坐镇,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霍峻听完,神色有些凝重,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他心想,还是好好地镇守襄阳吧。
    “对了,异度先生,荆州的春耕工作开展的怎么样?”
    徐庶看着主管全州政务的荆州别驾蒯越问道。
    “州中已派官员抵达各郡县指导民众春耕,并且也按照主公的指示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惠农助耕。”
    荆州阡陌纵横、河湖相连、沃野千里,蒯越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春耕,在这乱世,粮食最重要。
    “很好,无论如何,春耕不能耽误。”
    徐庶再叮嘱道。
    春耕被视为农业生产的开始,对于一年的收成至关重要。在春耕期间各地都会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支持和促进春耕工作的顺利进行。
    魏延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他明白,民以食为天,只有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才能让士兵们士气饱满,基业才能繁荣稳定。
    “还有主公列举的名单上的学子有没有寻得?”
    徐庶想起魏延之前交给自己的一份名单,上面罗列着来自各地的少年孩童的姓名和籍贯,并言明这些孩子个个聪慧过人,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材。
    他不禁好奇地想知道,自家主公是如何得知这些孩子并确认他们是可造之材的呢?毕竟连主公自己也未曾听说过这些名字,当时魏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徐庶找人将这些孩子找回来再说。
    徐庶深知魏延的能力和眼光,所以他对这份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徐庶派遣军机营的士兵前往各个地方,去寻找这些孩子。同时,他还安排教育司的司丞韩嵩来负责此事。
    如今,学业堂的学子选拔即将开始,徐庶关心寻找这些孩子的进展,他希望能够尽快找到所有的孩子,确保他们都能有机会进入学业堂接受良好的教育。
    “军师,名单上大部分学子已经寻得,正在来往襄阳的路上,但有一部分在其籍贯地并未找到其人,还有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南下。”
    韩嵩据实答道。
    这一段时间里,他通过各地的军机营按照名单上的籍贯属地寻找这些学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军机营兵士辗转于荆州、雍凉、中原、河北、江东等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在寻找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的地方发生了战乱,使得寻找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有的学子已经搬家或者外出游历,给寻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收获。大部分名单上的学子被找到了,并同意来襄阳求学,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聪明好学、才华横溢。
    “这是寻找各个学子的详细情况,请军师过目。”
    韩嵩紧接着又拿出一份名单送到了徐庶的手中。
    “好,等这些学子抵达襄阳后一定要好好招待,保护好其安全,等参加完学业堂的选拔考试再定下一步的安排。”
    徐庶说道。
    魏延按照自己在后世的记忆列下了一些青史留名而现在正处于少年的历史人物,让他们进入学业堂学习,他想将这些大才据为己有、为己所用,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要参加选拔考试的,定好的制度和规则不能因人而异,况且也要提防冒名顶替或者历史同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