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袁绍难以决断
作者:嘴巴嘟嘟哥   三国之魏延一统最新章节     
    “本将在襄阳学业堂中设立了医科,准备邀请天下名医前来担任教习,广收学子,将医术传承下去。
    又在襄阳设襄阳医馆,由名医坐诊,对天下之人开放,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不知仲景先生可愿前来共襄盛举?使魏某为民请命的想法得以成为现实。”
    魏延诚恳地说道,并邀请张机参与进来。
    张机听完,仔细审视着魏延,他愈发觉得看不懂眼前的这位身材高大的将军。
    开馆授徒、着书立作,一直是张机心中的梦想,这些年来自己东奔西走,孑然一身,早已忽略了初衷,一心只想着治病救人。如今听到魏延如此宏伟的计划,他不禁心动起来。
    “魏将军,此乃利国利民之大事!在下自然愿意全力支持,只是北上行程已定,老夫还需要考虑一番。”
    张机沉思片刻后说道。
    他微微皱眉,这才意识到魏延从一开始就不是真心放自己离去,而是给自己设下了套路。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反感,反而对魏延的智慧和策略心生敬佩。毕竟有着刚才的赠书之情,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他在荆南也承蒙了魏延的关照。
    此外,魏延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也令张机动容。然而,他现在还不能确定魏延所说的医科、襄阳医馆等事情究竟是为了留住他而编造的谎言,还是确实存在的事实。
    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入了解,以辨明真伪。于是,他决定要好好考虑一番,再做决定。
    “好,可以,本将等着仲景先生的答复。不过,这几天先生可以先去学业堂担任教习,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
    魏延点点头,表示理解张机的犹豫,并愿意给予他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张机微笑着点头,表示接受这个提议。随后,他便开始翻阅起面前桌子上的纸质书籍,希望从中获取更多关于医学的知识和信息。
    ......
    袁军黎阳大营。
    阳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洒落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袁绍坐在中军大帐主位之上,他的身影被映照得有些灰暗。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
    虽然从邺城南下黎阳并不远,但由于袁绍身体极度虚弱,这段路程对他来说却显得异常艰难。尤其是长时间坐在马车里颠簸,让他的身体更加吃不消。
    帐中的气氛显得凝重而压抑,两旁分别站立着荀谌、逄纪、袁熙、袁尚、韩猛、蒋义渠等人。
    他们默默地注视着袁绍,眼中流露出关切之情。与对岸曹军阵营的谋臣武将相比,袁军的阵容明显要单薄许多。
    官渡一战,袁绍失去了沮授和田丰这两位顶尖谋士,也折损了颜良、文丑、张合、高览、淳于琼等猛将。
    这场战争给袁绍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使得他的势力大幅削弱。然而,尽管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袁绍和他麾下的众人仍然对当前的局势充满信心。
    “说说前线的情况吧。”
    袁绍有气无力地问道。
    “回主公,曹军除了留守在白马的兵马外,又有数万援军在数日前抵达前线。但是兵马数量远远不及我军。”
    一直镇守在前线的韩猛将之前探知的情报详细地禀报给袁绍。
    “只是近期斥候发现,曹军分别向东西两侧派出了数千人的兵马,目前去向不明,末将以为,这点人马应该无伤大局。”
    韩猛紧接着补充道。
    “你是说曹军还向东西两翼分兵?”
    刚刚抵达前线不知情况的逄纪一脸狐疑地问道。
    他皱起眉头,似乎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惊讶。
    “是,应该是派出去监视我军其他两路兵马的。毕竟,奉主公之命给大公子和高干将军分别派去了一万援军,曹军不可能不知道消息。”
    韩猛试着分析道。他认为曹军此举可能是为了应对袁绍军的增援行动,但具体意图尚不清楚。
    袁绍微微点头,表示同意韩猛的观点。他思考片刻后,吩咐道:
    “密切关注曹军动向,尤其是这两支分兵的动向。一旦有任何异常举动,立刻汇报。”
    “喏!”
    “主公,曹军分兵正中我军下怀,如今我们三路的兵力和粮草都远超曹军,只要我们突然渡河击之,定能取得胜利!”
    逄纪听完,语气坚定地说道。
    袁绍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自信:
    “不错,此次我等兵分三路南下,定能让曹军应接不暇,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逄纪附和道:
    “主公所言甚是,曹军见我军大军压境,此刻必然陷入慌张之中,正是我们出击的好时机!”
    帐中诸将纷纷表示赞同,士气渐渐高涨起来。
    袁熙和袁尚对视一眼,两人心中暗自较着劲。他们的兄长袁谭自领一军,随时都会建立奇功,而他们在父亲袁绍身边,自然不甘落后,希望能够在战场上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而大将韩猛和蒋义渠等人则摩拳擦掌,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荀谌突然站出来,向着袁绍微微拱手示意,然后开口说道:
    “主公,如今东西两翼的兵马刚刚抵达黄河北岸,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此刻不宜贸然渡河进攻。
    何不先让他们休整一段时间,养精蓄锐之后再图谋南渡黄河,等到这两路兵马成功绕道曹军后方,曹军必然会陷入混乱,那时我们再派遣黎阳的中军主力渡河决战。
    如此一来,胜算必将大大增加。”
    荀谌的语气沉稳而坚定,他的建议非常谨慎,也符合常理。
    然而,一旁的逄纪却皱起眉头,对荀谌的提议表示不满。
    他看着荀谌,带着些许焦急地说:
    “友若过于谨慎,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如果错失良机,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时不渡河攻击,更待何时?”
    袁绍听着两人的意见,心中犹豫不决。
    一方面,荀谌的谨慎和稳重让他觉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逄纪的激进和果断也有一定道理。
    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策略,袁绍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时间难以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