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固始土鸡蛋大的山东石膏,重91.5g
作者:木子李大湿   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     
    李介宾讲到这里,停顿了一会儿,给在座的众人消化的时间。
    慢慢的,有人反应过来,这两个方子,居然几乎一样!
    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青龙汤在组成上,只有一味不同。
    桂枝二越婢一汤里的那一味是芍药。
    而大青龙汤里的是杏仁。
    而在老刘眼里,看到的更多,不仅仅是药物组成,还有用量上。
    大青龙汤所用麻黄6两,为仲景经方之冠!
    而桂枝二越婢一汤中的麻黄,仅用18铢!
    《汉书·律历志》中明确规定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24铢。当时通行的5铢钱,就是因为1枚铜钱重5铢而得名。
    那么说起来,6乘以24等于144铢,144再除以18等于8,所以大青龙汤中所用麻黄,是桂枝二越婢一汤中的8倍!
    而石膏就更有意思了。
    大青龙汤里是鸡蛋大一枚石膏,而桂枝二越婢一汤是24铢石膏。
    说到这里,大师就不得不再次吐槽那些吹嘘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的人。
    用药之量确实对疗效有极大的影响,但是中药的用量并非是“秘密”,仿佛是被人秘而不宣的什么祖传秘籍一般,更非什么成法!
    怕是个“迷”吧!
    自从陶弘景开始,才过了百余年,对于经方用量就已经不清楚了。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提出“古秤”的疑问,作为“今人”的陶弘景,对“古人”张仲景记载的剂量有所怀疑,质疑用的秤是不一样的。
    到了唐代《新修本草》的苏敬延续了陶弘景的质疑,当时曾经推测经方用量多少,南秤、晋秤、隋秤相差甚大,这个“两”字真是有东方文化的风采,不同朝代,“一两”的重量千差万别。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医家已经有人开始“考古”经方剂量,陈无择在《三因方》里推测“经方里的量值应该是东汉称制的一半”。
    唐宋往后一直至今,这个问题依旧是笔糊涂账,院士仝小林团队重点探究该问题,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检索文献学习,在此不作讲解。
    至于到了今天,有傻b叫嚣着要还原经方,却直接拿伤寒论里的一斤当10两,一两当50g,这样煮出来的药真给人喝了,那不仅愚蠢,而且坏。
    一枚鸡蛋大的石膏,有多重?
    不同鸡蛋,重量差别有多大?
    假如真的如同有些人所说,剂量锱铢必较,那这颗鸡蛋大的石膏,是不是也要有零有整呀?
    东汉时候的鸡蛋现在是找不到了,1960年全国家禽科学研究所不完全统计,我国有100余个品种,而且有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张仲景的活动范围,咱们选定河南境内的固始鸡儿、正阳的三黄鸡儿、河南斗鸡儿、跟卢氏鸡儿。
    然后用排水法去看看鸡蛋大的石膏有多重.......
    已经有研究所做过了,得到的结论是,1枚河南固始土鸡蛋大的山东生石膏,大约为91.5g。
    果然,是有零有整呀,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那问题就来了,哪家医生平时用大青龙汤会用到91.5g的生石膏?
    用90g附子的确实经常听说,但是还真少见用了那么大量的石膏然后出来说的。
    通化市名老中医陈国恩治疗一头痛患者,芎芷石膏汤中石膏用至150g,两剂而愈。
    也有某内经教授唐某人,给一发热病人石膏用到30g,患者喝了之后肚子疼拉肚子的。
    谁来试试,当下一个?
    所以大青龙汤与桂枝二越婢一汤的主治症状就因为一味药的不同,以及剂量的不同,而有了差别。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症状包括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
    桂枝二越婢一汤:主治阳盛导致的烦躁、无汗、脉微弱(津液有损)的症状,适用于太阳中风、脉浮紧但微弱、不汗出而烦躁的情况。
    大青龙汤:适用于表寒里热的体质,即体表有寒邪同时体内有热邪。
    桂枝二越婢一汤:适用于阳盛导致的烦躁,提示体内有热但相对较轻,不适合使用发汗法。
    大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病毒性细菌性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表寒里热的症状。
    桂枝二越婢一汤:被认为是解表清里的方子,适用于温病,后世医家甚至将大青龙汤视为辛凉清解的方子之一。
    在使用禁忌上。
    大青龙汤:如果脉微弱且汗出恶风,不可服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厥逆、筋惕肉瞤等严重副作用。
    桂枝二越婢一汤:由于是解表清里的方子,不适用于需要发汗的情况。
    总结来说,大青龙汤适用于表寒里热的病症,而桂枝二越婢一汤适用于阳盛导致的烦躁和轻度发热症状。
    分析一下,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为什么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
    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和越婢汤的合方,桂枝汤有解肌祛风的作用,越婢汤它有清里热,发散风水的作用,这两个方子合起来,它就有解表,清热。
    1+1=2。
    临床上很少见谁会说自己用的是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方子几乎没什么知名度,但是你怎么判断开的大青龙汤不是桂枝二越婢一汤呢?
    实际情况,稍微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一下几味药物的用量就变了。
    所谓的热多寒少,那就是调整麻黄与石膏的剂量。
    而当热越来越多,患者越发烦躁,那石膏跟麻黄的剂量就蹭蹭蹭往上加,那也就变成大青龙汤加减了。
    学习伤寒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领悟,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要从无字句处去读。
    用这个方子应当有心烦,应当有小寒闭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的心烦,只不过这个寒邪闭表并不重,热扰心神的症状也不重,在表呢,它有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不是持续存在,也应当是一天发作一两次,两三次。
    同时也应当有身痒,也应当有面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