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赵王后的惶恐
其实我没有那么重要。赵葱此时很想对杨崇说出这句话,现在的他恨不得插上翅膀离开邺城,但这话他却不能直接说,直接说的话实在太丢人了。
“哎,杨郡守力战秦军而大胜,勇武谋略远在我之上,如今有你在邺城,想来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挡住秦军的进攻的,而求援之事迫在眉睫,也只有我能跑一趟了。”赵葱说着自己的理由道。
“不可,邺城军民只认赵将军,赵将军岂可轻离。”杨崇却是不为所动,似乎这邺城真的离不开赵葱一般。
“杨郡守也是我赵国的官员,又有大胜秦军的威望,邺城上下都是真心的钦佩杨郡守,又怎会听杨郡守的指挥呢?“赵葱心思闪动,嘴上说着奉承的话,在心中却是已经想到了杨崇真正的目的。
“杨郡守若是担心不能指挥邺城上下军民的话,我可以将自己的符节印信都留给杨郡守,有着符节印信,谁敢不听杨郡守的调遣。”赵葱又是信誓旦旦地保证到,此时的他自认为已经了解了杨崇的心思,自然也就知道投其所好了。
“如此就有劳赵将军了,邺城上下的安危就全系在赵将军身上了。”杨崇勉为其难道。
赵葱的离开对于他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若是赵葱不离开,他想要完全掌控邺城可不容易,好在结果是好的,所以杨崇很开心。
而在这个心照不宣的交易中,开心的不仅仅只是杨崇,赵葱也是相当的开心,他终于可以脱离邺城这块绝地了,只要回到邯郸,一切都好说,况且,他已经坚守邺城了这么长时间,该有的功勋也够了,至于以后即使邺城丢了那也不是他的责任,在他坚守邺城的时候,邺城可还好好的。
在一番虚情假意之中,赵葱带着自己的亲卫出城直奔邯郸而去,精于骑射的赵国人果然速度很快,不过两天的时间赵葱就已经返回了邯郸。
而病入膏肓的赵王偃带来了珍贵的好消息。
“你说什么?杨崇在漳水大败秦军三万兵马?“赵王宫中,生机微弱的赵王偃靠在病榻之上,苍白发青的脸上浮现出激动的血色,连带着说话似乎都多出了几分力气。
“是的,大王,三日前杨郡守在漳水以少胜多,打败秦军,歼灭近三万秦军,仅有桓齮侥幸逃脱。”赵葱打仗的水平虽好只能说是合格,但讲故事的水平却是一流。
放在在他的讲述中,杨崇已经化身成为了当世名将,在杨崇的面前,廉颇只是等闲,白起也不是不能与之较量,至于秦国现在的大将,在杨崇面前更是如同那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好啊,好啊,寡人果然没有看错人,嗯,王后也没有看错人。”赵王偃喃喃自语着,目光不由看向了自己的王后,还是那张清秀中带着几分哀怨的俏脸,正是他最喜欢的,而且现在还能帮到他了。对赵王后,赵王偃是愈发的满意了,至于之前因为死亡的威胁而动摇的某种心思此时也渐渐平复下来。
赵王偃觉得自己能度过眼下的难关,一如赵国也能够度过眼下的难关一般。
“都是大王慧眼识英雄,臣妾不敢居功。”赵王后连忙赔笑道。
杨崇是她的盟友,杨崇所取得了成就,自然也有她的好处,对此赵王后是很清楚的,况且,眼下的她也需要赵王偃能够继续活下去,活到她的儿子能够真正掌控赵国的那一天。
此时赵王偃身上所绽放出的生机就让赵王后重新看到了希望。
“在寡人这里你不用谦让什么,邺城不失,邺地九城就可以慢慢收回来,这一次,秦国终究还是要失算了。”赵王偃沉吟着,心中因为焦躁愤怒所积压的火气得得了轻微的消散。
“大王,邺城虽然暂时可保,但秦军尚有数万兵力围攻邺城,济北军虽然耐战,但因为歼灭三万秦军一战也是伤亡惨重,大王还需急派援军才是。”赵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说起来他还有点节操,虽说是打着求援的名号逃离了邺城,但在回到邯郸后,也却是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
如果赵葱回来之后就将求援这件事情忘在了一边,也没人能对他怎么样。
不过,这种蠢事我可不会做,求援只是几句话的而已,我有什么舍不得说的,反正兵马的事情又用不到我操心,我只是带话的。
而且……想到在邺城自己所见到的杨崇,赵葱心头就有些寒意。
桓齮是什么人他太清楚了,毕竟在战争一开始他就在被虐,但就是这般厉害的桓齮却被杨崇算计的死死的,着实让他心惊。
再想到一年来杨崇在济北郡所做的事情,和他在邺城城头对自己的暗示,赵葱觉得已经已经看到了杨崇的另一不为人知的一面。
野心勃勃带着强大,更重要的他还有着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
行贿于郭开,结交于赵王后,这样的人有心思还有能力,在未来的赵国必然少不了他的位置,成为权臣也只是必然的事情。
这样的杨崇,值得他去结交,甚至是讨好。
赵葱,如果说打仗的能力只是六分的话,那么在朝堂上的人情世故方面,他却有着八分的能力。
在这个世界中,只要是活着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赵葱这样的人亦是如此。
“援军?”听到援军两字赵王偃心头却是不由一沉,方才的好心情瞬间就蒙上了阴影。
他若是能够抽调出援军,之前就怎会因为急火攻心而一病不起?“援军很快就会到了。”赵王偃的脸色中多出了阴沉之色。
“是。”赵葱闻言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在离开邺城后,他其实已经反应过来了,杨崇需要的根本就不是援军,而是让他离开,只有他离开了,杨崇才能真正的掌握邺城。
只是,在回答了这个疑惑的同时,另外一个更大的疑惑也就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中:杨崇即使能够掌握了邺城又能如何?邺城真正的主人依旧是赵王,难道杨崇还能取而代之不成?不过这个疑问对于赵葱来说只是无聊时的遐想而已,现在的他只知道自己已经回到邯郸了,不管杨崇到底是怎样的心思,反正他是已经脱离了邺城那个危险的地方了。
至于援军,提一嘴的事情而已,反正现在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邯郸的气息果然是甜的,邺城,已经被赵葱彻底忘记了。
随着漳水之战的大胜,笼罩在邯郸上空的阴云得到了缓解,眼看着赵王偃的身体越来越好,似乎已经要多出眼下的危机了。
在这一日,赵王后在赵王偃的寝宫中,为了表现出自己贴心的她在很大事情上都是亲力亲为的,比如眼下清理香炉的事情。将香炉中的灰烬倒入木框的赵王后目光不由一凝重,在黑色的灰烬中她看到了一块未曾被燃尽的丝帛,上边隐约中还有着字迹。
它是什么时候被丢进香炉的?在疑惑中赵王后不免生出一丝好奇来,鲜嫩如葱的手指已经探进了灰烬之中,将那块碎片夹了出来。
“这是……”看着指间的碎片,赵王后的目光不由一凝,本是春光明媚、阳光灿烂的时节,但赵王后却感觉到一种彻骨的寒意,比代北的风雪更加猛烈的寒意。
在那小小的碎片上,清晰的写着三个字:……位于长……。
只有三个字,但这三个字前边的是什么,后边的又是什么?赵王后并未多想已经将残缺的三个字给补充上了:传位于长子嘉。
意识到的这一点的赵王后只觉得手脚冰凉,她知道手中的这块碎片不可能是假的,猛地意识到什么的她连忙将碎片塞进了口中,在咀嚼中面容呈现出扭曲的状态,是因为碎片太难吃了,还是说扭曲的是她的心?
之前赵王偃已经病入膏肓,传位之事对于赵王偃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哪怕赵王偃并不情愿。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时的赵王后有着恐惧,她很清楚,若是没有了赵王偃,仅仅只是她自己是很难稳住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赵国太子赵迁的王位的,所以她害怕赵王偃真的驾崩了。
那时的她只是害怕在赵王偃驾崩后,他们孤儿寡母的掌控不了赵国的局势,甚至被是被人推翻,乃至丢掉性命。
在赵国,这并不算什么离谱的事情,事关王位更迭,怎么可能没有腥风血雨。
赵国虽然不像是楚国那般哄堂大笑,但该有的父慈子孝却是一点不缺,在七国之间,论到王位传承的血腥程度,赵国绝对能够排到前三。
赵王后固然因为出身而见识不足,但她能够从一倡家女成为一国王后,又岂会是笨人,所以她能够看清局势。
但当时的她只是担心赵王偃驾崩后他们母子掌控不住局势,哪曾想到赵王偃竟然想着传位给长子赵嘉,而不是她的儿子。
一个被废的太子固然已经很悲惨了,但起码还能活下去,但一个不能登上王位的现太子又是怎样的命运,那还用想吗?赵嘉这个前太子固然被废了,但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可她的儿子呢?若是赵嘉真的即位了,可能容下他们母子?
一想到那块碎片中的信息,赵王后就控制不住心中的寒意,目光转动间已经看向了窗外,在那里,赵王偃正在宫女的搀扶着缓慢的活动着,自己真的要活过来了。
但此时赵王后却只希望赵王偃去死。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王偃也是想着让她去死的。
心中冰冷的赵王后难掩恐惧,但这种恐惧又迅速的变成了愤恨,她恨赵王偃,一如之前她一直感激赵王偃一般,只是现在的恨意甚至比曾经的感激更深、更重。
之前的赵王后怕赵王偃驾崩,现在的她却只嫌赵王偃能够继续活着。
“我绝不能坐以待毙,不为我自己,也要为了迁儿。”赵王后思索着、挣扎中,阴晴不定的神色中逐渐转化成了笑意。
她这个王后也是能够做很多事情的。
无能为力?当赵王后觉得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桓齮却是什么也做不了了。
面对邺城,哪怕还有着数万兵马在手,但桓齮却是无能为力,邺城与杨崇,在他面前已经变成了不可战胜的存在。
“这一场战争是我输了。”桓齮看着远方的城池,他已经意识到他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哪怕他还有数万兵马,但已经无能为力了。
他已经不可能在杨崇的手中夺取邺城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的援军将会赶来,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他凭什么攻取邺城这般城高池深的城池。
“但我现在还不能退兵,我若退兵,压力就全转移到王翦那边的西线战场了。”桓齮自语道。
在这一年的战争中,秦军的攻击目标主要是阏与和邺城两地,两人所用的兵力相当,其实是存在竞争关系的。
自从蒙骜卸任上将军的位置后,秦国就只有将军而没有上将军了。
随着秦王政的亲政,沉积了数年的秦国逐渐需要改变了曾经的战争模式了,在昭襄王时期,秦国奉行远交近攻的测录额,攻伐目标是步步蚕食六国、削弱六国。
时至今日,秦国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已经将六国削弱到了极致,齐国闭关自守,赵国失去祖地晋阳,楚国三迁都城,韩国只剩一隅,魏国虽说依靠兼并宋国缓了一口气,但已再也不曾重现当年勇武。
面对这样的局面,发动灭国大战对于秦国来说已经可以实行了。
而为了完成灭国的目标,秦军需要一位真正的统帅,就像是当年武安君白起那般的统帅。
在秦军的中年将领中,地位、实力最强的就是桓齮与王翦,两人资历相当,战功也差不多,谁能继任上将军的位置,谁就能主导未来的灭国大战,完成前人所不能完成的壮举。
所以在这一场战争中,同样也是对桓齮与王翦的考验,考验两人谁能胜任上将军的位置。
只是现在,桓齮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不可能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