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能源革新刻不容缓
作者:还斋   胜者为王,重活2009最新章节     
    地产行业和电子业的问题顺利解决。
    网约车运营牌照和入场问题,却很难得到处理。
    其实顺风出行成立之前,各地已经出现很多类似的预约用车服务,主要以出租车为主,辅佐少量高端酒店的预约用车。
    这个行业,也一度被资本关注过,但很快没有下文,原因很多,主要是运营成本太高,收益太低。
    市场一直都有,尤其天气恶劣时,大把需要提前预约车辆接送的顾客,但传统运营车辆的公司对比不能说无动于衷。
    只能说是毫无作为。
    事实上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类似例子,和二十多年前相比,也就是饭店里不再张贴:不许上手殴打顾客的标语。
    除此之外,收钱不办事的躺平仍旧是主流,躺在温柔乡里的人,是几乎没可能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服务革新的。
    与普及大众提供更优质,更广泛服务相比,它们宁愿将市场规模局限于高端,收取远超服务本身的高昂费用。
    也不愿意放下架子,将更好的服务覆盖整个中下层。
    有人会说,没有智能手机之前,普通人想要通过平台快速订车很难,包括收费,定位,时间,车辆上均不能达到完美平衡。
    那吃了么,或者说历史上饭急送(饿了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有电话送餐崛起的空间,却没有电话订车成长的可能,根本原因就是背后有一个坐享其成,妄图抗拒变化的庞大集团在阻碍。
    曾几何时,一张出租车牌照被炒成天价,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高昂费用,再加上每个月抽取的份子钱。
    将整条产业链中上游,养的白白胖胖,所以它们不愿意放弃躺赚的巨额利益。
    用一句话衡量,再恰当不过,那就是:嘴上全是zhu义,内心全是生意。
    不过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青云集团来了,在不久前,青云系通过内部渠道,向最上层递交了一份关于国产新能源整体计划。
    在这份报告中,青云系从能源安全,材料,矿产,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及未来市场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供了充足论点论证后。
    得出结论,发展新能源车刻不容缓,发展国产新能源产业链刻不容缓,打破传统集团对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刻不容缓。
    这份报告,当然是按照李泽华的授意弄出来的,第三个刻不容缓,则是出于对网约车业务的综合考量,不打破交管垄断。
    网约车就注定没有前景。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从基础点滴做起,为什么发展新能源?
    因为传统油车的几乎所有技术优势,都被西方资本控制,包括燃油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底层专利,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
    人家一百多年技术积累,怎么可能让东大轻松实现弯道超车?而传统燃油车数量激增的现实情况,又逼迫国家不得不增加原油进口数量,一则浪费宝贵的外汇资源,二则关乎国家命脉安全。
    从波si湾,到广阔的印度洋,经马六甲,抵nan海,最终到达国内的这条海上能源运输大动脉,时时刻刻处在敌人的威胁下。
    一但有变,没有人敢保证这条运输线的安全!
    也没人敢保证,在面对国际事务争端时,敌人不会拿这个筹码用于威胁。
    而打着反kong战争旗号,正在中亚,西亚大打出手的美利坚,又从陆地上,开始试图建立一个掌控东大的包围圈。
    依靠陆路管道运输的计划,也因此受阻。
    所以要大力发展电驱动汽车,绕开西方专利陷井阻碍的同时,建立一个属于东大自己掌握的核心产业链。
    一个完整且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数万亿大市场,对经济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份报告中,青云系阐述的美好未来,预期投入,筹备准备,海外矿产投资及整体规划,让上层心动不已。
    作为最直接的回应,七部委将在近期联手出台关于:新能源产业及国产电池补贴实施规划细则。
    在这则补贴计划中,将首次明确提出将外资控股,参股超20%的企业排除在补贴名录之外。
    李泽华这只小蝴蝶,终于再一次改变了历史,因为这项政策,历史上直到2011年才出现。
    而首当其冲遭受冲击的,就是宁德新能源atl,这家表面由香江资本控股,实际100%脚盆鸡控制的企业,一下子就麻爪了。
    在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领域,atl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霸主,它的主要用户无一不是大名鼎鼎,比如苹果,戴尔,惠普,摩托罗拉。
    以及正在走下坡路而不自知的诺基亚,连想。
    脚盆鸡对新能源的布局由来已久,实际上全世界主要的车企,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新能源布局,比如丰田,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
    先后投资过特斯拉,丰田还是氢能源领域基础专利的持有者。
    而atl新能源通过在华布局,一点点打通从小型电池,到汽车电池的技术壁垒,其旗下动力科技研发部门08年成立。
    致力于在锂,纳等电池动力领域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但好日子即将到头,因为失去来自上层的政策补贴后,即便它们成功研发类似成熟产品,也无法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就比如刚出现的新能源车,有没有补贴价格相差好几万,同等级产品没补贴,几乎不可能获得生存空间。
    曾毓民在政策公布当天,就给李泽华打电话,表示atl新能源,正在考虑通过利益收买,私下达成秘密协定,幕后代持等方式。
    想要迫使他们接受和解,建立表面内资实则继续由脚盆鸡控制,并实现技术专利共享的新内资公司,以逃避监管。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假意妥协,然后收集证据,在关键时候用来当成谈判筹码,迫使atl退出。
    第二条,就是公开撕破脸皮,以政策为筹码,花一个合理的价格打包atl动力科技研发部门。
    李泽华倾向于后者,哪怕价格高一些,也能杜绝后患,防止atl新能源从中安插私人,窃取研发成果。
    而曾毓民选择了第一条路,他也是有野心的人,不然当初就不会自主创业,并一度做到市值接近十亿,只不过警惕性差了点。
    被多家投资机构联手做局坑了一把,导致丧失公司控制权。
    选第一条路,是经过曾毓民深思熟虑的,说白了,动力科技研发部门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抛开重新来过费时费力。
    还未必能比原来的技术路线更好。
    这是基于技术角度考虑。
    而且,由青云动力科技公司收购,虽然史无前例的留下30%期权分配,15%管理,15%技术,但曾毓民能拿多少,主动权不在手里。
    选第一条路就不一样了,因为脚盆鸡也学会妥协,他们承诺直接给管理层一定的股份,还积极奔走联络可以代持的内资企业接盘。
    曾毓民希望青云系能参与这次融资,并拿到一定股份,帮助执行后续借助上层力量赶走atl的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由管理层掌握主动权,并拿到更多股份和未来利益保障。
    这是出于对现实的最优选择,每个人为自己前途考虑无可厚非,即便是atl新能源,也不得不被迫妥协。
    李泽华没拒绝,但也没答应。
    因为他通过曾毓民的老师,拉拢了一大批相关行业内的巨头,在姑苏,一个拥有300名以上博士研究生的科研院已经建立。
    在手机电池,笔记本平台电脑电池,及动力科技电池上的发展速度极快,尤其他舍得砸钱测试各种基础材料,迟早能走出自己的路。
    通过和比亚迪电子的合作,他也同样和王传富建立交情,青云和比亚迪的合作即将取得突破关头。
    他更加不愿意轻易妥协,尤其atl新能源还通过其母公司势力,在南美,东南亚和青云集团争夺锂电池关键的镍,钴,锂等资源。
    这一举动,恰恰说明atl没有放弃新能源布局,正在一点一点试图打造专属自己的新能源帝国。
    曾毓民试图摆脱atl控制的举动,无异于与虎谋皮。
    李泽华不在乎了,他转手给比亚迪电子送去神舟笔记本的加工合同,和王传富约定具体会面谈判的时间。并委托新晋青云电子副总裁,兼神州电子执行总裁,勇闯集团董事长的孙洪斌先期赴鹏城,和比亚迪电子展开商务谈判。
    自己则专心应付起在魔都,首先取得网约车运营资质的问题。
    当然,他不会放弃争取曾毓民的计划,对造车,他一无所知,投钱可以,找个专业懂行的技术管理大佬可以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不过在此之前,他需要收集更多信息,用以说服曾毓民相信atl没有妥协的意思……
    “上汽和交管部门的谈判失败了?”
    办公室里,李泽华听着王斐的汇报就想笑,距离世博盛会开幕就半个月时间。
    而所谓新城新气象,世博形象展示车的计划还没谈出结果。
    本来么,这个计划就是赶鸭子上架,上汽方面有点一厢情愿的意思,准备让青云集团当这个冤大头,订购一千辆大众新系列。
    辉腾,这个由大众集团弄出来用来和奔驰s,宝马7系竞争的高端系列,一出场就落了个无人问津的局面。
    从02年公开问世,到今天8年时间,公开数据显示全球限量才4万辆左右。
    这一千辆车也不知道大众集团,从哪个仓库里扒拉出来的,反正满世界找买主,两个型号油耗高的吓人,售价还不低。
    公开的就不提了,反正给青云集团开出的价格分别是60多万一台,一千辆就是6个多亿。
    至于为什么非得找青云集团接盘,这事内幕很深,李泽华托人打听过,得到的反馈很让人无语。
    简单点说就是内部某大佬一拍脑门做出决定,准备梭把大的,结果没曾想,肉没吃到还砸锅里没人接盘。
    这下麻爪了,这么一大笔资金押在库存,一但出现积压传出去影响形象是一方面,现阶段这个要命的时间,谁敢拿前途开玩笑?
    思来想去,只能走内部消化的路子,争取短时间内一定要清理掉。
    选来选去,正好青云集团家大业大,被某些人挑中报上去,魔都衙门不看僧面看佛面,就把合作转过来,希望青云集团帮忙解决。
    6个亿不是出不起,何况银行给低息贷款,李泽华不太好拒绝,这笔钱出的还是有价值,人家也不让他白买,私下有额外补偿。
    而其它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很难通过正规渠道拿到补贴,所以最后选来选去,也只有青云集团能短时间内处理好。
    王斐同样哭笑不得,“汽车公司那边好像不太乐意出面解决问题,好几次都是他们提出来,经过沟通眼看有希望,又自己给否定掉。”
    “内部竞争嘛,放在哪里都一样,好不容易抓住把柄,怎么可能让他轻易挣脱。
    不过这事对我们有利,首先这车就完美解决公司许多中高层管理,日常用车的需求。
    老是奔驰奥迪,出入排场太大,影响也不好,一个二级分公司老总的座驾,都上奥迪a6a8,传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公司赚多少钱。
    这里可以消化一部分。
    剩下的,可以用作拿网约车双证的筹码,有上汽出面总比我们这个直接利益关联方,出面有说服力。
    毕竟交管部门也要满足大众的迫切需求嘛。”
    李泽华笑了笑,“其实交管那边愿意出来谈,就是好事。
    这样吧,你再给那位打个电话,让他换个思路,直接找魔都衙门做利益交换,让衙门内部再出面和交管谈一次。
    只要这边松口出正式文件,集团马上联系银行打钱。”
    王斐忍不住感慨发声,“做点事真难啊,仅仅是一个网约车魔都地区的牌照,就要花费六个亿,全国做下来,不得破百亿啊?”
    “你还真别说,一百亿未必都能打住。”
    李泽华回想历史上的网约车发展之路,忍不住叹口气,“总之为了集团的新能源车发展,付出一定代价是值得的。
    不让交管部门吃肉,也避免将来出现业务量做大后,被迫进一步妥协的可能。
    这种既当谈判,又要做运动员亲自下场的行为,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好在集团可以另辟蹊径,通过更高层面的利益交换,来坚决杜绝这种怪像发生,因为只要和这个主管部门发生利益交际。
    以后想要摆脱就难了。
    反正各地将来都要发展自己的新能源车,加上青云旗下在全国各地的布局,完全可以依靠这个来实现制衡。
    交管这一亩三分自留地,对付网约车平台固然是一言九鼎,但若是影响到国家推广新能源的大战略,那就不值一提。
    无论前者怎么挣扎,都不能不屈从于整体压力,届时没有这层隐患,网约车行业也将大大规范运营。
    “总要发生改变的,别的部门暂时惹不起,那就先从这里开始吧。”
    王斐听完,觉得有些怪异,但又说不上来,只能把问题藏在心里,随后道:“董事长,晚上的安排已经准备妥当。”
    “行,待会安排去工地陪王董再视察一圈,顺带让孙总去看看之前预留的土地,把商业小区也给规划出来。”
    李泽华说完,把顾时节叫过来,“连锁超市的人员培训和项目进度最近怎么样?”
    顾时节一听这个就头大,“正准备找您汇报呢,管理层普遍反应出抗拒心理。
    而员工积极踊跃报名拿名额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好的问题,譬如私下倒卖指标。”
    “等会,一个超市投资名额还能倒卖?”
    李泽华有些无语,拿起电话就要打给秦朗,可想了想,又觉得这事可能更严重,就打给法务部咨询一下……
    “青云做超市,意在为自己的农业战略铺路,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自产自销和产业自购。
    前者绕开繁琐的中间层,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升利润率,最关键还能掌控产品源头,建立更具竞争优势的供应链。
    后者通过旗下青云置业购置商业地产,不仅在地价上涨过程中享受额外利润,还能在将来租金等各方面节约大量成本。
    根据我们的商业信息调查显示,青云集团给正在接受集中培训的超市服务人员,定下的规矩很严格,但开出的薪资待遇很高……
    成熟可靠且价格低廉的供应链,完全自主购买的商业地产,高薪养出的高素质服务人员,这几乎覆盖所有的成功要素……
    所以经集团谨慎研究后决定,主动参与到这一轮超市投资中,无论是正面接洽谈判入股,还是收购员工指标用于投资,都有保障。”
    抢购指标的是风益国际旗下投资部门,因为和青云农业服务公司的合作即将签署文件,所以对这方面信息比较敏感。
    一查青云集团的大动作,立马来了兴趣,调查后发现,这特么几乎就是纯赚的项目啊,哪能不眼巴巴凑上来。
    “可正面接洽的效果不理想,青云集团没有大规模引入战略投资的打算,在没有获取谅解的情况下,通过收购内部员工指标。
    一但将来出现纠纷,怎么办?”
    面对来自下属的质疑。
    负责风益国际国内事务的总经理何轩礼轻蔑一笑,一锤定音道:
    “总公司已经是青云农业的股东,持有20%股份。
    而据公开信息显示,这家新成立的青云零售公司股东有青云控股,吃了么,青云农业和蜂鸟。
    有这层关系,收购一些内部员工的投资指标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哪怕将来真出现纠纷,也能在公司内部解决。”
    他倒是想的美,可也不想想,李泽华同意风益国际入股,那是因为李家坡三大基金提出来的,碍于其它利益不得不答应而已。
    现在风益国际想强行上车,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