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接下这份差事
作者:一方青竹   一场车祸,我们一家三口穿越了最新章节     
    在去往小学堂的路上,刘夫子还是忍不住问起杭书珩当初离开鸿远书院的原因,“书珩,你当初好好的,为何会突然就离开鸿远书院了?当时书院里的夫子们无不感到可惜。”
    虽然他心中已有所猜测,但更具体的,他还是有些好奇的。
    杭书珩轻笑,像陈述某件事情一般,将他当初离开书院的原因说了出来,“当初曹夫子想把女儿许配给我,并且想让我降妻为妾,迎娶曹小姐为正妻,我拒绝了。”
    “什么?他竟然想强迫你降妻为妾迎娶他的女儿……”这可就有点无耻了。
    虽说原本就有所猜测,认为杭书珩与曹院长应是有什么不愉快,可就算是想破脑袋,刘夫子也没往这方面想过。
    如今想来,杭书珩当初的离开是对的,而他眼下选择离开鸿远书院,也是对的。
    两人正说着话,便瞧见对面宋甯往他们这边走过来,杭书珩立即停下了脚步,等她走近。
    宋甯提着小篮子,刚从大毛娘那里买了豆腐回来,她见到杭书珩与一名面生的男子并肩而行,便快步走了过去。
    “回来了。”杭书珩微笑地问了一句,随后为两人引见,“这位便是我与你说起过的刘夫子,刘夫子,这是我媳妇。”
    “原来是刘夫子,这厢有礼了。”
    “不敢当不敢当。”
    刘夫子快速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女子,面容姣好,温和有礼,进退有度。再结合他来时的路上,听何铁生的描述,知道她是一个相当有才情的女子。
    他不禁觉得,杭书珩的眼光极好,有这样一位有才有貌的妻子在家,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曹小姐,又怎么可能入得了眼。
    知道他们要去往小学堂,宋甯也不耽搁他们的时间,寒暄几句后便先走了。
    杭书珩领着刘夫子到了小学堂,便获得了里正热情地欢迎。
    小学堂经过几天的收尾,已经完全收拾好了,此刻,水生等一众年轻小伙子们正在小学堂的院子里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为小学堂打造桌椅板凳等物。
    如今这帮小伙子们在村里的身价可是不一般了,虽说桌椅板凳的材料都可以上山去砍,但要请小伙子们来做活,那可都是要付工钱的。
    这些工钱,杭书珩不插手,到时候直接付给小伙子们,就当作他们挣外快罢了,左右作坊还没正式上工,他们来帮小学堂做几天活,也耽误不了多少事情。
    里正介绍道:“这是在给孩子们打造上课用的课桌和椅子板凳,等这些打造好了,咱们的小学堂也就可以开始上课了。”
    几人在小学堂里慢悠悠地逛着,里正每经过一处地方,便给刘夫子介绍,他指着一间空荡荡的房屋说道:“夫子你看,这里便是孩子们读书的课室,读书写字学算术这些,都在这里。”
    说完,又指向院子的一侧空地,“那边,是孩子们练功活动的场地,届时咱们会请一位武先生来教孩子们一些拳脚功夫,在往里面是个后院,姑娘家学女红的,便安置在里面……”
    除了这些,里正又带着他们去看小学堂一侧,与小学堂的房屋相连的一排小院子,“这里是供夫子居住的地方。”
    刘夫子扫了一眼,这些小院子与他们目前居住的客栈里的小院差不多大,都是一进小院,但这里胜在房屋崭新,不似客栈那般老旧。
    他看着,心里还是挺满意的,却不想,杭书珩却指了指挨在小学堂旁边的一处单独的农家院子说道:“刘夫子,您一家四口住在这小院里,稍显拥挤,您看看那处,那是我家的老屋,刚翻修过,屋子是空的,您若是不嫌弃,可携妻儿安心在此住下,不如我领您过去看看吧。”
    里正闻言愣了一瞬,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什么。他之前还以为杭书珩翻新老屋,还加盖了几间空房,是有什么用处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让出去给学堂的夫子居住。
    这毕竟也算是为村里学堂解决一桩事情,况且,房屋是杭书珩的,他乐意借给谁住,旁人也没有立场说什么。
    刘夫子在杭书珩的带领下在刚翻修好的老屋院子里看了一圈,比小学堂的院子宽敞了不少,且屋子也有好几间。
    更重要的是,后院还有一片空旷的菜地,待来年开春后,便能自己在院子里种些小菜,这简直是甚合他意了。
    从小学堂回到杭家后,刘夫子便应下了小学堂夫子的这份差事,谢绝了杭书珩两口子的留饭,当下便要回县城去接妻儿。
    为此,杭书珩特意让柴五叔走一趟,将刘夫子送回县城,再顺道把他一家子接回来。这一点,刘夫子倒是没有推拒,坐上马车便往县城出发。
    当天下午,刘夫子一家四口便退了县城客栈里的小院,坐着马车回到了上塘村。
    柴五叔直接将他们送到了杭家老屋院子里,刘夫人一下马车,看着眼前的院子,便心生欢喜。
    这便是他们一家日后居住的地方啊!
    “这么好的院子,就这么给咱们住了?”刘夫人看这院子,是越看越喜欢,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敢确定。
    “这是书珩家的老屋,刚翻新过,咱们先暂且住在这里,等日后挣了银子,咱们就盖一处属于自己家的院子。”
    “瞧你说的,那银子是大风刮来的呀!就那么好挣?”
    刘夫人嘴上虽是这般说,但心里却也是生出了盼头。
    他们两口子上头都没有老人要奉养,一家子到了哪里,哪里就是家。
    这些个年头,一家子都是寄住在鸿远书院里头,在外也没个安定的居所,若是日后能安家在上塘村,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刘夫子经过今日这一趟来访,再加上旁人的描述,便能知道,杭书珩是个有能耐的人。
    有这么一个人在这个村子里,日后定能带领着村里人一同过上好日子,单从那正在建设的作坊以及山上的庄园来看,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吗?
    听村里人说了,自从这个作坊开始动工以来,最近的这几个月里,全村人的生活质量整体都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从前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一顿肉的人家,如今三不五时地便能吃上一顿肉,而那些在作坊上干活的人,更是顿顿有肉吃,从没一顿落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