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工布江达·太昭古城
作者:画虎成猫   房车环游记最新章节     
    虎永刚查看了一下地图,最近大一点的城镇是工布江达县城,此去大约还有六十多公里,看来今晚也就只好在那里驻车休息了。
    两人到达工布江达县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但夕阳还能看到一点尾巴,天还是亮的。
    按照一贯的做法,虎永刚还是先去找好驻车的地方,再去觅食。
    他的运气一向不错,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公园,不过名字很奇怪,叫做“泉州公园”,也不知道是不是福建泉州援建的。
    公园不大,就在穿城而过的尼洋河边,但没有看到停车场,在它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大型停车场。
    远处有雪山,近处有河流,停车场也有公共卫生间,是驻车休息的绝佳选择。
    停好车,两人一狗就开始了觅食行动。
    工布江达,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地处藏南谷地,海拔只有3300米,气候温和湿润,大夏天的也感觉不到热,尼洋河的河风一吹,很是舒畅。
    尼洋河上的大桥居然也叫“泉州大桥”,200米开外新建的那座还是叫“泉州二桥”,满满的福建元素。
    这让虎永刚两人不得不怀疑,这工布江达就是泉州的援建城市。
    这让想换换口味的宁静有了点盼头,能找到一家福建餐馆就好了。
    因为藏餐几乎都是牛羊肉,偶尔吃一两次还可以,吃多了就会腻,以后可能想到就不想吃了。
    不出所料,这藏区的县城,藏餐馆并不多见,依然是川渝菜馆占了大多数。
    至于福建菜,想都不要想了,就连福建名吃“沙县小吃”也没看到一家,更别说菜馆了。
    不过,闻名全国的另一名吃—“兰州拉面”倒是看到了一家。
    虎永刚指着对面街上的面馆问宁静:“你不想吃藏餐,中午吃了川菜,晚上也不想再吃了,我们就换个清真口味的怎么样?”
    “嗯~,晚上我不想吃面食。”宁静摇摇头说道。
    虎永刚笑道:“其实兰州拉面不是兰州的,兰州拉面馆里也不是只有面。”
    “兰州拉面不是兰州的?那还是哪里的啊?”宁静停下了脚步,好奇地问道。
    “拉面是青海人发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青海省化隆县政府为推动人民走上致富路,就支持大家创业,在全国开拉面馆。
    但仅仅只是拉面,口味很单一,他们就学习了兰州牛肉面的做法,给青海拉面加了牛肉。
    因为当时的兰州牛肉面,在甘肃、陕西一带已经有了名气,所以,青海人在全国开面馆,为了可以尽快打开市场,就冠名为‘兰州拉面’了。”
    “如此说来,‘兰州拉面’能够闻名全国,还是要感谢青海人了。”
    “那当然!”
    “不过,你说兰州拉面馆里,不只是有面吃,还能有炒菜吗?”
    “是的。青海的穆斯林还是很喜欢学习的。他们觉得只有拉面,品种单一,不能符合更多人的选择。
    于是就学习四川、甘肃人炒菜、做盖浇饭,然后又学习新疆人做大盘鸡、烤羊肉串等等,所以,一家兰州拉面馆,差不多就是一个清真餐厅,除了没有猪肉、不能喝酒,和普通参观也没有多大区别。”
    “那我们去吃大盘鸡吧。”宁静终于找到一个想吃的东西了。
    “那还等什么呢?”虎永刚笑道。
    两人吃完了晚饭,沿着尼洋河边的步道散步,走回泉州公园的时候,竟然没有发现有人在跳广场舞。
    这是他们一路走来的第一次。
    不知道是广场舞的风没有吹到这里,还是集中到另外更大的广场上去了。
    工布江达到拉萨,只有260公里的路程了,路况也不错,虎永刚觉得用一天的时间,应该很宽裕。
    所以,第二天早上他也不着急,任凭宁静睡到自然醒,才去吃了早饭上路。
    沿着318国道西行十多公里后,宁静发现右手边的尼洋河中矗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四个红色大字,“中流砥柱”。
    路旁水边还有一个四角小亭,想必是让路过之人休息、观景之用。
    虎永刚把车靠边停稳,刚想招呼宁静下车,就听她说道:“就一块石头,也没什么好看的,我就不下车了,你也拍几张照片就走吧。”
    好吧,既然老婆发话了,就这么办吧。
    事实上,确实也就是水中的一块大石头,也不值得多作停留。
    继续前行几公里,路边又出现了一块石头,上写“太昭古城”。
    这回宁静有了兴趣,车刚一停稳,她就抱起嘀嘀下了车。
    古城在尼洋河的对岸,有一座古老的吊桥与这边相连。
    两人没上吊桥,就有一座镌刻有“太昭古城”的牌坊进入视野,古韵十足、高大挺拔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背后古城厚重与深邃的历史。
    过吊桥前行不远,进入古城的城门,两人就置身于充满了藏族特色的古老民居和商铺之中。
    古城不大,背靠大山而建。虽然此时冷冷清清,但从它保留下来的建筑、街道等,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
    古城里的一栋两层藏式楼房,现已改成了“太昭陈列馆”,进到里面就可以了解到古城的前世今生。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吐蕃联姻开始。
    自古以来,内地通往西藏的路有4条: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东道、川藏驿道。其中,除青藏西道以外的3条都要经过太昭。
    而当年松赞干布时期修建的唐番古道,至今还在使用,并与太昭古城连为一体。
    而且松赞干布就是经由此地,前往柏海(现青海扎凌湖)迎娶文成公主的。
    听陈列馆的人讲,在唐蕃古道入口右侧,山崖上有一处凹陷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藏王避雨石”。
    相传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回来时,路经此地突然天降大雨,松赞干布拔剑削山,让文成公主在此避雨。
    因大雨连降数日不停,文成公主分外思念家乡,于是命随行工匠在山洞内刻下唐王画像,又刻下经文、佛塔、佛像,向上天祈求大雨早点停息,自己能早日到达拉萨;
    同时,也祈求上天能够保佑唐王身体安康,国家繁荣昌盛。
    因此古道经过的山也取名“藏经山”,山上刻有许多藏文,并涂了朱红颜色,这些藏文绝大部分是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
    从此以后,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就日益密切,军旅客商往来不绝。
    到了清朝末年,政府在此设立了太昭宗(即太昭县)。
    据记载,当时太昭称为“江达”,人口众多、市镇繁华、店铺林立;有着名的小八角街和四座香火鼎盛的庙宇;
    并设有宗政府、粮仓、学校、邮局、旅馆、饭店、金银加工店、裁缝店、刑场等;
    藏、汉、回等民族和尼泊尔客商来这里经商交易,各地的商品也能够顺畅流通,当地藏族甚至开始与其他各民族通婚,太昭成为当时西藏的重要商业文化中心。
    清末民初,江达又更名为“太昭”,管理着东起巴河镇,西至米拉山,北至娘蒲乡的广大地域。与雪卡宗、角木宗、孜拉宗等三宗,一同构成着名的“工布四宗”。
    正因为太昭宗经济繁荣,军事、交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909年,边军入藏,在工布江达驻守。
    只是没多久,清朝灭亡;
    后来,新中国成立;
    再后来,“太昭”就成了现在的古城景点,开发出了“藏王避雨石”、“茶马古道”(唐蕃古道)、“关帝庙遗址”、“万善同归碑”、“清军古墓群“、“十八军桥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