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道观
作者:浩尼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最新章节     
    听完李培恩的解说,
    章瑞和周德福交换了个眼神。
    周德福带着一丝怀疑问:
    “李大人之意,草民大致理解,是要分开船运和货主。”
    “只是草民愚昧,这些价值连城的货物,何人敢轻易托付他人呢?”
    对于周德福的困惑,李培恩已有周全的思考和对策。
    然而,解释太过复杂,他只简单作答:
    “货物虽由其他船主运输,但海贸事务仍由货主亲自打理,故货主会伴随货物同行。”
    “本质上,这只是海贸商租赁船主的船只,货物并未真正托付他人。”
    周德福虽仍感惊讶,但李培恩的逻辑让他略感信服。
    章瑞,一直沉默深思,此刻忍不住赞扬:
    “能构思出如此巧妙的方案,大人的智慧,犹如天赐。”
    章瑞之所以对李培恩的想法赞叹不已,
    是因为他不同于周德福,深知为何海贸利润丰厚,参与者却寥寥无几。
    关键在于,海贸的成本太过高昂。
    要从海贸中获取巨额利润,首先你需要一艘抗风浪的大船,
    然后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货物。
    即便拥有这两样巨额投入,
    也只是获得了下海一搏的入场券。
    因为没人能预测,海上的狂风巨浪是否会吞噬你的货物和船只。
    所以,如果海贸能按照李培恩的构想进行,
    无论是货主还是船主,风险都将得到分散。
    这就意味着更多人能用较少的资金,加入这场风险与回报并存的豪赌!
    对那些毅然决然选择海洋冒险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绝佳的消息!
    章瑞在明白这一点后,对参与皇家海贸司的抗拒明显减弱。
    不过,在答应之前,他必须将自己的疑虑全部问个清楚。
    毕竟,这不仅涉及他个人的利益,还有章家和那些与他在海上共命运的伙伴。
    “李大人,小民还有一个问题。”
    得到李培恩的同意后,章瑞继续说:
    “既然大人计划将海运业务从皇家海贸司分离出去。”
    “大人有何打算处理这项海运业务呢?”
    为了确保李培恩理解,章瑞进一步解释:
    “我的意思是,海运业务将不再属于皇家吗?”
    李培恩轻轻摇头,否定了章瑞的猜测。
    尽管大明王朝的日子已屈指可数,
    但大明皇家的名号此刻仍有其价值。
    因此,李培恩并无抛弃这个金字招牌的理由。
    “我会在海贸司之外设立皇家海运司,但它与海贸司不同,会开放给各方投资。”
    “海运司的股权,会依据各投资者的资产比例来分配。”
    章瑞疑惑地皱眉:“大人的意思是,海运司会有许多人持有股份?”
    李培恩微笑着点头:“没错,要做得大有作为,就必须集众人之力。”
    “拥有船只的可以投资,我也会发行普通股,供有意者购买。”
    “购股者也能从海贸司的收益中分得一杯羹。”
    章瑞听着这些新颖的概念,深锁眉头思考许久。
    最终,他并未匆忙作出决定。
    他恭敬地道歉:“大人见谅,此事重大,小民不敢轻率行事。”
    “请大人宽限几日,待小民深思熟虑后再做抉择。”
    “不论最后如何决定,大人的航海图,小民会如期呈上。”
    李培恩笑着挥手:“你想多久都可以,但我得提醒你。”
    “如果你想加入,最好尽早决定,一旦我发行海运司的股票,后悔就来不及了。”
    谈话至此,主要事项已讨论完毕。
    尽管章瑞内心还在犹豫是否加入海运司,
    但他振作精神,立刻吩咐下去准备上菜,
    并邀请等候在外的陈晖等人进来。
    众人坐定,举杯畅饮。
    享用过丰盛的午餐,李培恩稍作休息。
    等陈晖和他的锦衣卫准备好车辆后,
    他才向章瑞等人告别。
    策马离开松江县,沿着黄浦江畔一路向下游行进。
    骑行了一个多时辰后,李培恩抵达了那个曾在船上看见过的黄浦江边的小渔村外。
    队伍拉住缰绳,马匹静止在村庄之外。
    李培恩凝视着身旁的黄浦江,以及不远处绿意盎然的几座小山,满意地点了点头。
    为了崇州岛的无木无石建设,这里的山石树木一旦挖掘,顺着黄浦江就能轻易运抵对岸的崇州岛。
    “我们进去问问人吧。”李培恩说完,牵动缰绳,引领马匹踏入渔村。
    按常理,像李培恩他们这样的一行人骑马闯入这样的小渔村,早就该引起村民的警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仅没有村民围观,甚至他们进入村子,也未见一个村民的身影。
    望着村里的鸡鸭鹅狗,李培恩不禁纳闷村民们究竟都去了哪里。
    难道全村的人都外出捕鱼了吗?
    正当李培恩困惑之际,一名被陈晖派去寻找村民的锦衣卫骑马归来报告:
    “大人,我们在后山发现大量村民聚集在一座庙宇前。”
    “庙宇?”李培恩惊讶地问:“有多远?带我们去看看。”
    接到命令的锦衣卫引领李培恩等人翻过一座小山,只见四五十位男女老少整齐地跪在一座破旧的庙宇前,不断地朝庙宇磕头,仿佛在祈求着什么。
    然而他们祈求的庙宇,大门紧闭,似乎并未对这些人的祈求有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