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来做人间夫子
作者:杨梅老祖   每天一张藏宝图,我挖宝振兴家族最新章节     
    青牛村来了一位教识字的先生。
    这是山村里的大事,周围几个村的人们都很羡慕。
    这样偏僻的小村里,能够识文断字的实在不多,便是他们的村长,也不过勉强能认得一二百个字,写点简单的书信罢了。
    青牛村总共只有二百六十四户,一千零四十九人,全都姓韩。
    更难能可贵的是,新来的教书先生也同样姓韩。
    得知先生要长居于此,热情的村人兴高采烈的商议着要帮韩先生砌一上三间的大瓦房。
    在房子盖好之前,就在各家轮流住着。
    韩天明现下住在韩铁牛家里,在篱笆内,教着几个小童在地上写字。
    “这个‘茴’字,写法多样,你们可要认真学哦……”
    韩铁牛是这村里家境相对殷实的了,因他身体很好,颇有一把力气。
    做事卖力,又会些手艺,为人更是没得挑,这才能在村里混的顶好。
    这一番帮韩天明砌房,也是他在做主。
    韩天明也闲不住,教教孩子们写字,又借了锄头镐子,自己在村人给自己建房的不远处开了一片菜地。
    村人本想帮他弄好,但他却不愿意。
    若非是种粮食的地需要环境合适,况且得有大片,不然韩天明恐怕也要自己去开一片出来。
    只是如今他孑然一身到这村里,总不好再找村人要一片地出来。
    只能等日后对他们有些助益后,再弄几块地出来种些主粮。
    韩天明一个人做事并不快,等他的小菜园开好,孩子们也已经学会了一二百个字。
    而村人给他盖的三间瓦房,也已经可以住人。
    全村的人又给他办了个进屋酒,让他欢欢喜喜进了新房。
    “韩先生,我们想请您在祠堂办个私塾嘞!”
    席间,老村长借着韩天明敬酒的空隙,情真意切道。
    众人也连忙附和,虽然居住在这偏僻山村里,但这些乡亲却没什么很短视的。
    都知道念书好,不指望考取个什么功名出人头地。
    起码认识几个字,走到哪也都方便。
    “是嘞韩先生,你前些日子教的那些字,俺们家娃儿都学会了!”
    “是啊是啊,都说先生您教的可好嘞!”
    老村长又趁热打铁道:
    “我们懂规矩,束修之礼肯定不会短了先生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韩天明哪里好在推辞?
    只是连忙道:“我也只是能识得些字,经史子集我可是不懂的……”
    乡民们却不管这些,只说能教会孩子们认字就好。
    往后出去闯荡,山高路远也能够寄个信回来,不必去寻人代笔了。
    韩天明当即便也应下了这个差事,缺点是眼下最适合他的了。
    在这村里没有个根基,总是需要点法子谋生的。
    他如今化凡在此,除了身体康健些,其余便与凡人无异。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一样都是少不了的。
    韩天明就此在这山里住下了,平日里也就在屋后种种菜,再就到祠堂教孩子们识文断字。
    他以前学的虽然是修仙界的知识,但胜在学的多,见的广,因此教着教着,便发现自己似乎也并不仅仅只能教他们认识些字。
    虽说正统的经史子集韩天明是没学过,但遣词造句,一些世间常识,却总是能教下的。
    渐渐的,周围几个村庄,也都将孩子送到这青牛村来,跟着韩天明学习。
    “先生先生,这世上真有仙人吗?”
    青牛村私塾定的规矩是上半个时辰课,便能休息一刻钟。
    课间的时候,这些孩子们总喜欢缠着韩天明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而韩天明确也知道修仙界许许多多的典故,在有空的时候也乐得同他们讲一讲。
    他并不知晓自己现在所在的这片由仙玲珑构建的世界,是纯粹的幻境还是过往的留影。
    但只要凭据着自身的所念所想所知来行事,想必是不会出错的。
    在青牛镇教书的第四年,韩天明用自己积攒下的一些积蓄,换了一块上好的水田。
    春耕时,先在韩铁牛的田里学会了耕地犁田,然后便借了他家的水牛,在自己田里耕作起来。
    “韩先生啊,这是粗人干的活计嘛!你是读书人,打个招呼,俺们就帮你干了!”
    韩天明第一次做,速度自然慢,虽然越来越熟练,但毕竟上手的晚。
    周围几块田里的汉子们忙完了,便在田边看他。
    韩天明踩在扒犁上,一手拿着长长的竹条,一手拉着牛鼻绳,一边赶牛,嘴里一边呼喝着,却还能抽出空来答话:
    “什么事都要做一做嘛!读死书五谷不识,天天子曰书云,弄不成事嘛!”
    众人哈哈大笑,他们早已与韩天明混熟了,知道这位韩先生的脾气。
    他总是不愿意劳动旁人的,能自己做的事,总是自己一个人就做下了。
    “别说,韩先生这犁地的功夫,倒是越来越像样了!”
    韩铁牛笑道。
    他早就发现,这位韩先生虽然看上去弱不禁风,但实际上很有点力气。
    要是比掰腕子,自己也不一定能说稳赢他。
    春苗播种下,便如同韩天明教着这些孩子,都在茁壮成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到第六年秋天,韩天明已经有两块稻田,里面稻谷金黄,饱览丰收喜悦。
    第九年夏,青牛村所在的大宋国被北边的大辽国入侵。
    大宋国屡战屡败,丢城弃地。
    朝廷派人征兵,征兵官吏到了青牛村所在的石塔镇。
    韩天明初来时,教的第一批学生,正好适龄,被征兵官带走了。
    仓里存储着的稻谷,也被强行征走了大部分。
    当初播撒下种子所结成的稻穗,一下子七零八落。
    是年冬,有官府的信到青牛村。
    被征去的那些青壮所在的队伍,遭遇了一场恶战。
    信里没有提及最终情况,大概是回不来了。
    韩天明教会识文断字的那第一批孩子,确实外出远行了,只是寄回来的信,不如人愿。
    祠堂里,一群老人不住落泪。
    韩天明早已融入进了这村里,此刻也在祠堂内,心情五味杂陈。
    生离死别,原来是这般滋味。
    韩铁牛蹲坐在天井前,他已经四十岁了,人到中年,但身体还很健壮。
    此刻狠狠吧嗒了一口旱烟,随后在石沿上狠狠敲了敲。
    “朝廷还要征兵,我要去。”
    “我要把娃儿们找回来嘞,生要见人,死也要埋回这山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