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饭圈
作者:命运眷顾   班里,从星际穿回来的科技天才最新章节     
    【恭喜我国林知熠院士带领其课题组完成了空间传送技术和存贮技术的科研,预计我国将……】
    ——今夕是何年,坏了,我们真的要进入星际时代了,任意门都出来了
    ——储物空间有了,老天奶,这下我搬家方便多了
    ——我说怪不得最近这段时间这些物流公司频频出现变动
    ——真的好牛,林知熠是福星吧
    对于华国人而言,林知熠当然是他们的瑰宝,但对其他敌对势力而言,这可不是一个好信号,尤其是先前的全息技术他们都还没有研究出来,现在林知熠又研究出这种威胁性很强的技术。
    目前华国已经在边境地区安排上这些技术,他们根本无法应对。
    可以说林知熠这一手,又把全世界的目光移过来。
    无数科学家想联系林知熠,倒不是说他们有什么坏心思,只是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技术,但这些学者也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最近林知熠比较忙,此时的她正在办公室里将今年的招生公告准备好。
    上半年三月份的时候,因为菲尔兹的事情,加上个人意愿,所以林知熠没有选择招生,不过今年一切要踏上正轨了。
    如今是12月份,马上就要进入考研考博时间,这个时候公布出来也能让那些想考到她名下的学生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招生也是面向教师队伍,这一部分林知熠也同样亲自把控。
    教师队伍的事情对全国高校的学生而言不重要,引起大量转载的是林知熠公布的招生信息。
    ——天,她终于招生了,不枉我专门复读一年
    ——楼上少来,你复读就复读,别把原因扯到知熠宝宝身上
    ——我劝你们别把饭圈那套拿到林知熠身上。
    网上的吵吵闹闹影响不了12月23日-24日的研究生考试。
    当考完那一刻,网上很快出现答案,差不多这些考研的人就可以估出自己的得分。
    接着很快就是考博的考试时间,其实对于清大这种高校而言,一般是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不过今年是个例外,因为林知熠的招生公告,很多人都选择试一试。
    虽然竞争很大,但如果成功,基本上后半生稳了,所以不管是为了研究工作,还是为了自我的人生,清大今年报考的人数格外多。
    隔壁京大校园里,结束考研初试的一群人将重心放到学业上,当然如果有信心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复试的内容了。
    “喂,谭盂,等等我。”刚走出寝室准备去图书馆的万从菡碰见同班同学,赶紧跑上去。
    背着书包的谭盂转身,停下来等待,随口问道:“万从菡,你这次考研怎么样?”
    “还行,国家线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你呢?”跑上来的万从菡和他并行,反问道。
    结果不出意外地收到了同样一句还行。
    不过万从菡也在乎,这不是她拦下来想问的理由,她将手中的水杯反手放进包里,询问道:“你想选哪位导师?”
    “林教授。”谭盂毫不犹豫道。
    万从菡还是不觉得意外,毕竟十个人里面有十一个都想选择林知熠。
    她随手将手中的口袋扔进垃圾桶里,跃跃欲试道:“你想不想去清大打听一下林教授的私底下带队风格怎么样?”
    林知熠在微博曾经告知过只允许在成绩出来后,通过邮件联系她,不过万从菡更想和对方电话沟通。
    “有必要吗?”听到她的提议,谭盂眉眼有些纠结,“她应该对学生挺好的。”
    其实每一位考研的学生都会在提前对导师进行背调,大部分人会提前联系导师,最好的就是双向选择。
    而谭盂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无疑就是林知熠已经是所有导师中被公认对学生最好的人,从来没有爆出过乱七八糟的事情。
    “哎,不是,我想的主要是可以知道林教授招人会更倾向什么样的,这样我们在提前给她发邮件时可以好好准备。”见他想岔了,万从菡好心提醒。
    “而且,我可是联系到她的直系学生娄孝闻这些人,怎么样,去吗?”万从菡继续询问。
    听到这话,谭盂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去!”
    “不过今天不行,我看过今日星盘,不宜办事,明天吧,运势比较好。”
    不只是本科生生心思浮动着,就连经过三年读研捶打的硕士也纠结着,论坛上关于考研、考博的话题是最热的,而其中一条引起很多人围观。
    【今日份提问:请问我该选择哪一位博导?我应该孤注一掷地选择林教授吗?】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就读于国外mit数学系硕士专业,曾入选全球1%高引进学者,研究生期间发表sci学术论文10篇,其中7篇都是一作,目前我是不打算留在国外读博。”
    “以下就是我目前导师的情况:第一类就是主动联系我的导师,其中我比较pick的一位是1976年生,多年博导,论文领域研究深入,一周组会多。”
    “第二类就是我想主动联系的导师,当然是林教授,我分析过她应该是一位倾其所学型导师,跟在她身边能学到很多东西,资源牛,科研牛,虽然年级比我小,但这一点我不介意。”
    ——她的确是一位倾其所学型导师,这就意味着在她手下读博你将会很累,看看她手中目前的学生就知道,在她手下毕业怕是挺难的
    ——【楼主回复】:我觉得还好,以后其实也想继续在学术领域深造
    ——你是来搞笑的吗,看看你的文字描述对比,其实你本身很倾向选择林知熠,那就去呗
    ——别这样,我看这哥们还挺牛的,愿意从国外顶尖大学回来,估计能考到林知熠团队下,一旦你考进去,立刻会享受到很多企业捧着高薪合同求你签字的待遇
    ——【楼主回复】:谢谢支持,其实我很多同学都想考到她名下,另外,工作这方面倒是无所谓
    大彼岸一栋别墅里,吉安庆在论坛上敲下最后一句回复,然后下线收拾行李。
    清大外面的大排档,娄孝闻和王宣懿坐在小马扎上,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刚考得滋啦冒油的烧烤,斜对面就是谭盂和万从菡两人。
    “师兄们,想问一下,林教授平时的带队风格是什么?”对面的万从菡很会来事地给两人满上果酒。
    被娄孝闻拉过来的王宣懿道声谢,想了想道:“我导儿平时研究试验中很严厉,不过她也很随和,基本上和她聊什么都能接上话茬,一周基本上一次组会,横向项目几乎没有。”
    横向项目大于来自企业委托,横向项目多的导师,很有可能存在压榨学生的问题,不过现在还没有什么企业来委托林知熠搞项目。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真的倾囊相授,喂资源,手把手带你成长,给你铺路。”一旁的娄孝闻补充,语气是发自肺腑的感激。
    这群人聊着天时,隔壁桌是结束考博的霍随心,听到他们的对话心思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