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没有道别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常州。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
    苏轼有没有后悔过?他真的在后悔,他多么希望现在身边有红颜,有亲人,有朋友,这一切都留在岭南。苏轼有文人没有的豁达,也有文人的某些矫情,现在就是如此,他希望自己最后的念想和妻妾一起埋葬在岭南,彷如宿命。
    现在传言赵佶要启用苏轼,这实在是无稽之谈,赵佶放开了对他们这些老臣的禁忌,要用的人比如范纯仁,老到不能动了都拉去开封。只是他走了,睡梦中。至于他们都被遗忘在一个角落。
    章援过来拜见苏轼,看着形同枯槁的先生,太多话他说不出口。原本他还想问问苏轼,关于他父亲的事,苏轼能否帮上忙。等真见面,他无从说起,苏轼的妻妾死于岭南,间接就有章惇的原因。章援清楚这一次次的贬谪,都有章惇的影子。
    章援道:“我父亲……内心已有悔意,先生是否有恨?”
    苏轼微笑摇头:“不曾有恨!不该有!”
    章援俯首哭泣:“谢先生,我会将此语带给父亲。”
    苏轼道:“曾经有人问我错否,真的错了!你父亲刚愎,要他认错太难。你此后在他身边多劝劝,多少平生事转头成空,尘归尘土归土,不如一起纵情一醉。”
    章援拜首。
    ……
    “伏读来教,感叹不已。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鱼可知。建中靖国之意,又恃以安。海康风土不甚恶,寒热皆适中,舶到时四方物多有,若昆仲先于闽客川广舟中准备家常要用药百千去,自治之余,亦可及邻里乡党。又丞相知养内外丹久矣,所以未成者,正坐大用故也。”(这是苏轼亲笔回给章惇的信函,给他们的恩怨以最后的了结,历史终有记录,此手书最终保留在杨家。)
    苏轼输了吗?输了当时,赢得后世,他以谅解放过所有人更是放过自己。
    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六十六岁(虚岁)。苏轼留下遗嘱要苏过将其葬于陕西环庆路定边清风寨!那是他北返后用余生思念的地方,他生前徘徊始终不敢前行!
    ……
    清风寨。
    杨元奇把自己关进房间,他的苏老先生终归要北上清风寨来看看他。就是怎么他觉得有点揪心的痛,他应该开心才好啊,他就能见到苏先生了,那个他穷一生最想陪伴的长者。
    杨元奇不想凭吊苏轼,他留下的作品足够后世人永恒追忆,他其实已经永远活成了他梦想的样子。可一个如此豁达的人最后都没能放下,他放不下情谊的枷锁,他不需为任何人离世负责,他始终不愿承认这点,他把这一切归咎于自身,只想活着的人轻松点。却不曾想彼此懂得,所以无法释怀。
    李清照轻轻的走进房间,走近案台提笔作画。舟上有一老头子临江远眺,旁边一青年游子侧身站立一旁。那是苏轼和杨元奇路过赤壁时候的样子。李清照在那天彻底动了心中那根弦,她是喜欢他的,不仅仅是喜欢,她深夜梦回的那个男子就在眼前。
    李清照拉着杨元奇看她的画作,杨元奇先是微笑,慢慢笑得很大声,渐渐泪水模糊了双眼,最后抱着李清照大声的哭。她用弱小的身子拼命支撑住她的男人,她不能让他倒下。她进来时候大家就说,他得哭,一定得哭出来。他在房间都一天了,沉默才最让人忧心。
    杨元奇和苏轼没有道别,他们在惠州早就彼此各自懂得,这一离别怕就是江湖再见,再也不见!杨元奇岭南之行在苏轼身后亦步亦趋,他的话语如何会让苏轼不懂,每走一步杨元奇就和大宋渐行渐远,苏轼或许当时不明白,当一个又一个官员病死岭南,他又如何能不懂,那是杨元奇内心的失望,对开封那个朝堂。
    苏轼关于杨元奇没有任何遗言,只是把自己埋在清风寨,他只想安静的见证自己这个关门弟子的人生,不管如何走,他就是默默的看着祝福,不会有只言片语。这是他的选择。
    ……
    杨元奇看着这幅山水写意之画,说道:“把苏老先生的赤壁赋题上去吧!”
    李清照摇了摇头:“不呢!这是我的画,这是当年我对你的心思,苏老先生就在画中央却也和他无关。你们画中看到的是老头子仙风飘飘潇洒自如的样子,我画的只是你在我眼中的样子。”
    李清照提笔在画中写下: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本文首发番茄小说)
    ……
    李清照顿了顿笔,杨元奇握着她的手写下: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愕然看向杨元奇,那是一种心灵的融合,他和她想到一处!
    ……
    后世,这幅画留存博物馆,是为不外借之国宝。这幅画引起无数争论!
    比如画中究竟有何深意,主角是苏轼还是杨元奇,抑或都有之!总觉得苏轼洒脱自然,但看久了目光不由就聚在另外那个男子身上。
    比如画是思念苏轼还是杨元奇,抑或不过追思大江东去的过往。
    比如画中词署名李清照,最后一行词似乎又蕴含杨元奇的笔法!就好像李清照突然逗趣模仿他的笔迹一般。
    比如……
    ……
    编者语:实在不知如何让这个角色落幕,怎么写都写不出心中的感觉。就让这章结束那个赢下全世界的人在小说中短暂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