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提升后,卫东明开始实践以量变引起质变的方法。为了争分夺秒,他索性驻扎在食品厂给他临时安排的小办公室,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画画,其他事都不关心。
另一边,得知食品厂在外包装上的改进已经有眉目了,而且成立了临时小组专门攻克这个项目,杜广明大受震撼,“许厂长,我对你是真有点佩服了。”
杜广明的生意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天南地北地跑,接触了无数企业无数人。说实在的,在这个年代,相当一部分规模企业的领导风格,都是形式大于实际。
由于是计划经济,产量和销量都不用发愁,更没有市场供需这些概念。他们关注的,就是如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很少考虑拓展更多的渠道来提升利润。
当然这是有客观因素的,原材料的缺少是很重要的掣肘理由。
但是有没有扩展的意识是属于主观因素。
就在年前,杜广明几人为了运输焦头烂额之际,临时搭线找到的企业领导们,表面上说尽量帮忙,实际上根本没打算重新调配。
送上门的钱都不要,就是这么保守。
所以在江年牵线后迅速解决了运输问题,并且发现了一个受众广泛的商品,别说其他人了,杜广明都觉得好像是在做梦。
当他试图拓展港岛那边的市场,发现最受欢迎的居然是他无意中买到的那批糕点,就是包装简陋了些。
杜广明在港岛的合作伙伴告诉他,要是能改进包装,这款糕点或许可以帮助他们在港岛站稳脚跟。
于是杜广明毫不犹豫地打电话给许明德,表达了再次合作的意向,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许厂长,要是外包装能够美观一些,这批货的价格和数量我会给到上次的两倍。”
许明德当即粗略估算了成本和利润,一锤定音,“我接了。我这就改包装。”
其实杜广明是做好了被许明德拒绝的准备,在他看来,年前的事情是所有巧合堆叠到了一块儿,才让他捡了个便宜。
现在许明德和食品厂都过了那个坎,未必愿意再冒险。
然而许明德太过干脆的回答让杜广明很是惊讶,“许厂长,你同意了?”
许明德说,“送上门的钱我都不要?我又不傻。”
两人在电话里达成口头承诺,许明德组织人攻克外包装,由杜广明审核。一旦审核过关,就可以开始组织生产。
至于价格和数量,在包装审核过关后详谈。
一个星期后,许明德致电杜广明,把初稿以传真的方式发过去,“杜老板,你看这个版本怎么样?这是目前为止我们组一致同意的最好的一个版本。要是你不满意,我们继续改进。”
传真清晰度不够,杜广明仔细观赏后,觉得实物应该比传真上更美观,同时他认为这个风格很符合港岛那边的审美。
他对这笔生意相当上心,接到传真后就决定立即赶往许明德那边,越早完成外包装定稿,就能越早组织生产。
许明德也很满意杜广明对这笔生意的重视。他派人去火车站把杜广明接到食品厂,寒暄几句后就把人领到卫东明的临时工作室,“杜老板,这就是卫老师。我传真给你的作品就是出自卫老师之手。”
卫东明不善社交,不过在杜广明这种八面玲珑的人带领下,两人握了握手,迅速进入意见交流环节,“这是我画好的所有版本。”
桌上摆放着七八幅画,基于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
杜广明一幅画一幅画地看过去,果然实物比传真要震撼得多,他看了一圈,效果最好的的确是许明德传真过去的那一幅画,“我觉得这幅不错。”
“不错?”卫东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也就是说还能更好。杜老板,您仔细说说。”
杜广明不搞虚伪客套那一套,他回忆起在港岛看到的几种比较受欢迎的大众糕点的包装,“加点金色元素,就能行了。”
果然,土豪金在哪个时代都很吃香。
卫东明的眉头拧得很紧,“金色?”
在以素净淡雅为主流底色的国画里加入金色,是一个难度颇高的试验,既要让金色融入其中,又不能将金色彻底背景化。
许明德看到卫东明皱起的眉头,有点头痛,以为这位老友会跟刚见到江年那时候一样发作,他都做好准备随时担任缓冲,不过他预想中的冲突没有发生。
卫东明爽快地拧开了一支金色颜料,埋头就开整。
见状,许明德把杜广明领出门去,两人轻手轻脚地关上门,不打扰卫东明。
杜广明坐在许明德办公室的沙发椅上,“许厂长,不得不说,你的效率是一流的。”
许明德笑眯眯地,“多亏了小江主任的支持,是小江主任先说服了卫老师,不然那个倔头怎么能这么配合,让他怎么改进就怎么改进。”
不止不会配合,还会随时撂挑子。
杜广明对许明德话里关于江年的称呼表示惊讶,“主任?过了一个年,小江就升职成了江主任?哪儿的主任?在你们厂里?”
许明德摆手,“咱们这儿小了,小江主任的本事可不止这点,她是在县里新成立的协调办担任副主任。”
杜广明对这个新成立的部门来了兴趣,“协调办?这名字听着挺有意思,你跟我详细说说。”
说曹操曹操到。
江年正好来找许明德,见着椅子上坐着的杜广明,“杜老板,又见面了。”
杜广明起身伸出手去,“哎呀呀,小江主任,巧了,刚才我还和许厂长说起你的事呢。年前要不是你帮忙,我那批货肯定没法年前运过去,损失的不是一点半点。”
江年笑着说,“能帮上忙就好。杜老板看过那些画了吧?我看卫老师又闭门了,就知道杜老板肯定到了。”
杜广明说,“行,小江主任来了,咱们就聊聊,等着卫老师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