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沈烟准备了一些新鲜的酸笋,将其洗净后切成细丝状。酸笋的香气清新,能够为汤增添一份特别的酸爽口感。
在另一个锅里,沈烟烧开了清水,待水沸腾后,她将切好的酸笋丝放入其中,稍微焯烫一下,去除掉酸笋的涩味,使其更加清爽可口。
接着,沈烟将焯好的酸笋丝捞出,放入之前烧好的豆腐汤中。
她轻轻搅拌着,使酸笋丝和豆腐块均匀分布在汤中,让每一口汤都能品尝到酸笋的清香味道。
在汤中加入适量的盐和调味料,调整好味道后,沈烟撇去汤面上的浮沫,保持汤的清澈透亮。
最后,沈烟将一些切好的新鲜葱花撒在汤面上,增添一份色彩和香气。
整锅汤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酸笋豆腐汤出锅啦!”
沈烟轻声宣布着,将满满一锅清香扑鼻的酸笋豆腐汤端到餐桌上。
王君和王琳闻到这诱人的香味,立刻感到胃口大开,迫不及待地拿起汤勺,准备品尝这道美味清爽的汤品。
沈烟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孩子享受美食,心里充满了满足。
这顿丰盛的晚餐不仅填满了他们的胃,更加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
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他们共享着这一份珍贵的时刻,感受着彼此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最后,沈烟开始淘米,准备蒸大米饭。
沈烟打开厨房的储物柜,取出了保存在干燥通风处的优质大米。
她精挑细选了一袋颗粒饱满、色泽明亮的大米,这是她每次做饭的首选原料,能够蒸出口感香软、粒粒分明的美味大米饭。
沈烟将取出的大米放入水盆中,用凉水冲洗数次,直到水变得清澈透明,确保将大米表面的杂质和淀粉冲洗干净。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冲洗,直到水不再有浑浊的颜色为止。
冲洗好的大米放入漏网中沥干水分,沈烟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蒸锅中,均匀铺平。
她注入适量清水,水量要稍微多一些,以确保大米蒸熟后仍然保持饱满的口感。
在蒸锅里加入一些玉米棒或者木耳,这样可以使大米蒸出来更加饱满,米粒更加分明。
同时,这些配料还能够为大米增添一份特殊的香味。
沈烟点燃土灶下的火,将蒸锅放在上面,盖上锅盖。
她调整火候,让水开后改为中小火,以保持恒定的蒸汽温度,确保大米能够均匀蒸熟。
在大米开始蒸煮的过程中,沈烟偶尔打开锅盖,用铲子轻轻翻动一下大米,以确保大米受热均匀,避免因为局部受热不足而导致煮熟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蒸煮的过程中,沈烟闻着飘出的米香,不时用手指捏一粒大米,检查是否已经蒸熟。
当大米变得松软而有韧性,且米粒中心没有硬心的时候,就表示大米已经完全蒸熟了。
当确认大米已经蒸熟后,沈烟将火灭掉,让蒸锅里的余温继续焖煮大米一段时间,以确保大米吸收余温,变得更加饱满和香软。
最后,沈烟打开锅盖,用铲子轻轻翻动一下大米,使其松散开来。
然后,她用铲子将蒸好的大米铲入大碗中,大米饭香气扑鼻,色泽洁白,散发着诱人的米香。
“大米饭蒸好啦!”
沈烟轻声宣布着,将香气扑鼻的大米饭端到餐桌上。
王君和王琳闻到这诱人的香味,立刻感到食欲大开,迫不及待地拿起饭碗,准备享受这顿美味可口的晚餐。
沈烟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孩子满足地享受美食,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在这温馨的家庭氛围中,他们共同品尝着美味的晚餐,享受着彼此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这是一段珍贵的时刻,值得铭记。
做完了所有的饭之后,沈烟推着推车来到大道上,正好路上碰到了弟弟妹妹,王君和王琳两个人,他俩也跟着帮忙。
等到沈烟到了的时候,分明就发现,大道上满满的都是摆摊的人。
沈烟也不着急,也不生气,径直推着车子上前走。
到处都是摆摊卖饭的,散发出各种各样的香味。
还有一个人也跟沈烟一样,推着车子不知道该往哪去,一脸愁眉,这也是村子里的人,叫李翠莲的,她一脸愁容地对沈烟说:“来晚了就没地方了,这条街上的位置都是先到先得的,咱们来晚了,该往哪去啊。”
李翠莲的态度很是悲观,看见周围没有摆摊的位置之后,难过都写在脸上。
她是卖馒头的,用白面和的大馒头,个儿大饱满,闻起来就有一股香味儿。
沈烟也不着急,只是说道:“莲姐姐,我饿了,先买你两个馒头吧。”
李翠莲这馒头做的不错,只是这地方有些偏僻,吃米饭的人多,吃馒头的人倒是少数。
不过馒头也是干粮嘛,很多人只是偶尔买几次,所以李翠莲的生意也不怎么好。
不过李翠莲一个村里的妇女,农闲的时候卖馒头,也能赚点钱补贴家用。
还没有找到摊位,就接到生意了,这让李翠莲挺高兴的,拿出来两个白面大馒头,递给了沈烟。
“沈姑娘,今儿你也没赚钱呢,咱就不要你的铜板了,这个是给你的。”
李翠莲虽然悲观,但是为人不错。
沈烟本来是要付钱的,可是李翠莲无论如何都不收,也只能不给了。
既然这样,她就干脆让弟弟妹妹拿出了碗和筷子,而这时,李翠莲的闺女和儿子也来了。
沈烟就给他们各自盛了一碗饭,配了两份菜和汤,看上去很是丰盛。
李翠莲一看,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就拿出钱来准备付钱,可是却被沈烟拒绝了。
“沈姑娘,我方才不过是给你两个馒头而已,你这菜这么丰盛,一看就要几文钱,我怎么能收呢?”
当沈烟听到李翠莲拒绝收钱时,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温柔地说道:“莲姐姐,这点小事何须客气呢?你的馒头那么美味,我收下也是理所当然。”
她的语气中透着一种亲切和蔼,仿佛这场小小的交流已经成了两人之间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