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技术在手天下我有
作者:家家有喜   站在高岗上发家致富最新章节     
    江城农机厂的前身是江城某兵工厂。
    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比胶鞋厂的资历老多了。
    从建国开始前面几十年,那是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江城响当当的纳税大户,不说赶超钢铁厂那样的庞然大物,至少在工业区也是说得上话的。
    可这东西坏就坏在质量太好了,皮实的根本用不坏。
    江城这地儿本就地少山多,不能大面积耕种,市场需求度不高,以前都是靠本地支持,加上在北边的倾销才能保持运转。
    现在他们本地不说,至少北边的市场基本算是完了。
    就上次农机厂参加海城那边的展销会,他们的摊位可以说是门可罗雀,究其原因还是设备老旧技术落后跟不上趟儿。
    不得不说国外的技术确实更成熟。
    上任厂长病退后,本来今年人心惶惶的,石坚这赶鸭子的厂长还不知道怎么办,就遇到了胶鞋厂那事儿。
    不愧是三个月让胶鞋厂库存见底的能干人。
    “石厂长?”
    在自己老家见到几百公里外的‘熟人’方筝那个惊讶。
    不是,叔,不都说了,有啥事儿春节后从长计议吗,跑这么大老远的来拜年。
    她很惶恐的好吗。
    有时候被人期待压力也很大的。
    “方筝同志,石某代农机厂的各位,拜托了”
    “别别别,石厂长你可别拜啊,会折寿的”方筝一把将要给她行礼弯腰的人拉起来。
    惊得口水话都不说了。
    “其实农家这个事儿,郑厂长年前就曾拜托过,只是我确实对这方面不太了解,说来惭愧,之前从图书馆借回来的书,现在都还没看完”
    实在太晦涩难懂了,她上辈子加上这辈子都没学过这些。
    对农机的全部概念,就是东北耕地的那些大家伙。
    而且农机厂还和胶鞋厂的情况不一样,全凭技术的年代,光凭嘴皮子很难卖货。
    至于技术她肯定是不懂的,所以她最多只能拿后世的一些发展方向,给石厂长提点意见。
    至于能不能成,需要农机厂自己评估。
    “农机这个东西呢,按照我浅薄的知识,未来可能分成两块来发展,一块就是适合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机,另一块就是往小了做,做更适合单个家庭使用的小型农机”
    比如手推式收割机,微型拖拉机,播种机,家庭碾米机豆浆机等等。
    “石厂长你想想,家里要是有个打米机,是不是就不用去粮站碾米了,节约了时间,还能承接村里其他人家的业务,一年下来恐怕也有一两百的收入”
    方筝咽了口水继续说。
    “而且若是增加这款打米机的其他功能,它不光能打米,所有带壳的都能打,改变功率模式还能切猪草,这么多功能的一体机,你觉得还愁卖不出去吗?”
    “当然这个我只是举个例子,我不懂技术,技术上的事情恐怕需要你们自己想办法”
    总之一个宗旨就是,朝着便携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纵观国内外,所有长期存活的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都有一款甚至多款王牌产品,这款产品甚至可以微量亏损,或者少挣钱,,但一定要有”
    “为什么亏钱还要做?”小汪不解。
    “因为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例如我说出xx品牌,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
    “打印机!”
    “对,打印机就是他们的王牌产品,所以你选了他们公司的打印机,那你肯定要买墨盒啊,墨盒若是不用原装的,就会损坏机体,因此你只能咬牙购买”
    是以对xx公司来说,打印机本身也许是不挣钱的,但他们的原装墨盒等配件,利润肯定很高。
    “这就是一个阳谋,就算你知道,但你还是会为此买账,因为无可替代”
    小汪觉得他好像懂了一点,但又好像没有完全懂。
    “还有啊,若是品牌的名声打出去了,品牌好感度高了,客户在除了你的王牌产品之外,也会优先选择你的其他产品”
    “所以我目前的建议是,在咱们农机厂众多的产品里面,挑选其中一个使劲钻研,争取在下一次国际展销会上,大放异彩,名声大了订单自然就来了,苦也就苦现在一段时间”
    农机厂的仓库里应该和胶鞋厂一样,摆满了滞销的农机,若是将那些产品调试后,以低价卖出去,应该能回笼一笔资金。
    撑过这一段时间就好了。
    “可是,厂子这些年效益一直不好,好多技术员都走了”石坚按着太阳穴说出现在最大的困难。
    方筝呆愣在原地,原来农机厂已经到了,连技术员都下岗的地步了吗,你们到底怎么混的哦。
    “叔,咱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您不妨到大学里面去考察一下,或许有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里有不错的构思”
    石坚拖着沉重的身体走了,来之前他以为能得到像胶鞋厂那样的好点子。
    但结果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做胶鞋到底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而农机却涉及到很多个专业。
    干吧!
    面对困难除了迎面而上,还能干嘛,逃避,乃是懦夫行为。
    方筝一个女同志,都能直面失败,他一个大老爷们还怕了不成。
    于是回到江城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库存整理好,他将这段时间写出来的计划书,在开年的第一次大会上,和每个员工都讲了。
    有人唱衰有人喝彩,他都一一接纳。
    跑了各种关系,以比市价低两成的价格,清理掉所有库存后,专心投入对新产品的研发。
    在失败两次之后,靠着过硬的技术,一举打败a国拿下一个国际大单,就此扭转局势。
    乘此东风,农机厂大力改革,不光做农机,小型家电行业也略有涉及。
    秉承着‘不争一时长短,技术在手天下我有’的态度,农机厂成为长达数年的下岗潮中,少有全身而退的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