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兄友弟恭
作者:樊溪可   嫡女被家人苛待后,全员跪求原谅最新章节     
    月色映衬之下,帝盛宫更显壮丽威严。
    顾孟祯端详着手中的瓷瓶,喜出望外。
    “你寻来的良药,朕让人试过两日了,效果甚好。”
    “比起宁三女的旧方,好上许多,只是不及她研制的新药。”
    方之玄演出了兄弟情深之貌,由衷一笑。
    “能为皇兄分忧,臣弟倍感欣悦。”
    “臣弟派人去请那位大夫进京了,不日便到。”
    “奉皇兄旨意,命人彻查那位大夫的底细,确保无疑,臣弟才会引荐入宫。”
    顾孟祯龙眸愉出几分满意。
    “嗯,辛苦贤弟了。”
    “除此之外,为表忠心,还要安排一个辅佐帝瑾王之人,让他当着你的面,亲手处置。但有一分不忍,朕都不会任用。”
    方之玄爽快应下。
    “还是皇兄思虑周全。”
    “帝瑾王辅臣众多,不知皇兄属意何人?”
    顾孟祯很快挑了一个人。
    “尤羡诚,如何?”
    方之玄想了一下,记起了此人。
    “皇兄是说,廷合侍尤大人?”
    “臣弟仿佛记得,他是廷合相秦大人的心腹?”
    顾孟祯视如敝屣。
    “正是他的心腹。”
    方之玄不明一惊。
    “秦大人自入仕以来,便由皇兄一手培养提拔,心照不宣之间,早已成为皇兄麾下重臣。”
    “皇兄口误了吧,怎么竟要对付他的心腹?”
    “难道是臣弟理解有误,其实皇兄,并不看重秦大人?”
    顾孟祯喘息之间,含了一丝怒意。
    “正是因为看重,所以才叫朕生气。”
    “你离京这段时日,秦鸿仲变节了!”
    方之玄演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顾孟祯藏怒宿怨,久久难消。
    “朕器重他,升任他为廷合相,与钟谏分庭抗礼。”
    “朕多次暗下口谕,命他对付钟谏。他倒好,一事无成,还要寻借口说,不谋阴险之事。”
    “他倒是清高,暗讽朕是小人。”
    “贤弟,你且评理,对付钟谏那种人,不谋阴险,如何成事?”
    方之玄连连点头,极力赞同。
    “皇兄所言极是。”
    “对付钟谏那种谋反天下的小人,自然要用非常手段。”
    “这秦大人,太不识抬举。”
    “不过话说回来,心思机敏、善于变通,是皇兄异于常人的优势长处,其他人做不到,才是理所应当,不然这天下万民,怎会视皇兄为君?”
    顾孟祯愁眉不展。
    “天下民心,到底还是向着帝瑾王。”
    方之玄不以为然,曲意逢迎。
    “此言差矣。”
    “臣弟一路回京,听到许多百姓,敬誉皇兄治国之才,经纬天下。”
    顾孟祯忽觉惊喜。
    “果真如此?”
    方之玄卑躬屈膝,斩钉截铁。
    “臣弟不敢欺君。”
    顾孟祯眉头舒展,神采飞扬。
    “朕忙于朝政,不常探询民生,幸好有你分忧。”
    方之玄低眸惭愧。
    “臣弟鸠拙之能,平庸碌碌,只要皇兄不嫌弃就好。”
    顾孟祯凝眸之间,溢出几许宠溺。
    “你急忙回京,是为了蕙儿的婚事吧?”
    “这桩婚事,最初是穆蓉提起的,她有意修好,朕也是乐见其成,所以就替你应下了。”
    “你离京这段日子,宸王蠢蠢欲动,似有决裂离散、单人独马之意,钟淑仪伏诛之后,他更是肆无忌惮了。”
    “懿贵妃野心暗藏,穆族亦是心猿意马,像是都要追随宸王而去。”
    “成了亲家之后,家常闲谈,都好说话。朕的意思,你帮着说和说和,一如奉哲劝解宁三女。”
    方之玄欣然应声。
    “是。”
    “皇兄之意,臣弟深明,必不负重望。”
    “明日蕙儿大婚,皇兄可愿屈驾移玉?”
    顾孟祯浅尝一口参鸡汤,惬心适意。
    “自家侄女的婚事,朕自然要去的。”
    “只是宁二郎那人,蠢钝如猪,实在配不上朕的侄女。”
    “奈何不能选奉哲,毕竟他们算是堂兄妹,唉,只能委屈蕙儿,守着宁二郎过日子了。”
    方之玄谦顺一笑。
    “蕙儿顽劣,宁二郎憨厚,正好相配。”
    “臣弟多谢皇兄成全。”
    顾孟祯示意小伏子,将另一碗参鸡汤端给方之玄。
    “你喜欢就好。”
    “这汤味道不错,是新任的御厨做的,你也尝尝。”
    说着,吩咐小伏子。
    “记得按着伯爷的口味,把香葱都挑出来。”
    吩咐罢,又转向方之玄。
    “给尤羡诚定罪处置之时,做得利落一些,别让人抓到把柄。”
    方之玄提出建议。
    “皇兄试探那位大夫,是否心向帝瑾王,处置尤羡诚,甚是妥当。”
    “但是此举,无从知晓他是不是宸王派来的人。”
    “宸王既有异心,皇兄也该有所提防吧?”
    顾孟祯完全赞同。
    “贤弟言之有理。”
    “不知可有人选?”
    话至此处,便听门外,方之玄的贴身侍从,吕斯维求见。
    得到顾孟祯的允准,吕斯维疾步而来,恭敬行礼之后,禀报道:“回禀伯爷,属下刚刚接到消息,说是那位大夫所在的医馆,最初开设时,是杏林堂出的银子。”
    方之玄轻抚下巴,故作深思。
    “杏林堂?”
    “听着甚是耳熟。”
    顾孟祯不想便知,随即面色一沉。
    “杏林堂,就是帝瑾王的医馆。”
    方之玄眸色一惊。
    “臣弟有罪,竟差点中了帝瑾王之计!”
    顾孟祯柔声安抚。
    “你莫担忧,朕一直谨慎着,只是让人试药,不曾亲自尝试。”
    “不过是杏林堂出银子开设罢了,不足以证实那位大夫,一定是帝瑾王派来的人。”
    “或许是巧合吧。”
    方之玄收起惊色,依言询问。
    “那这瓷瓶中的药丸,皇兄还用吗?”
    顾孟祯应答。
    “以防万一,还是不用了。”
    “耽误旧疾治愈,总好过直接丢了性命。”
    “朕总要确认无疑,才能放心用药的。”
    “此事不急,另想办法吧。”
    方之玄无奈一叹,满是自责。
    “是臣弟无用,没能为皇兄寻到良方好药。”
    “既如此,还要处置尤羡诚吗?”
    顾孟祯给了决定。
    “不了,先留着吧。”
    见贤弟还是愁云惨淡,他继续宽慰。
    “朕真的没事,你不必担心。”
    “你寻医问药,一路辛苦,何需引咎自责?”
    “朕身边的人,日渐减少,多谢你披肝沥胆、一片赤心。”
    “放心吧,朕会养好身子、治愈旧疾,一辈子护你周全。”
    方之玄愁容一转,欣慰一笑。
    “多谢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