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粮价上涨
作者:平安的平平   赵氏发家记最新章节     
    杨文礼跟在他身后,赵朝廷半句话都没与他说,只是加快了脚步,但察觉到身后的人没有跟上来,又慢了下来。
    他不说话,杨文礼也不说话,石子路上,只有赵朝廷腰间环佩碰撞的声音。
    赵朝廷冷哼一声。
    心想这人如今心虚,连句话都不敢说了。
    崔贤的卧房就在书房旁边,他穿戴整齐靠在床上,双眼无神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崔夫人端着粥坐在桌边抹泪,但不敢出声,泪水把帕子沾湿。
    赵朝廷在门后恭敬喊道:“先生。”
    崔贤回神,“进来吧。”
    崔夫人慌张的把泪水抹去,端着粥起身。
    赵朝廷推门而入,对她弯腰行礼,“师娘。”
    崔夫人脸上挤出一个笑,“澄明来了,可用过晚食了?”
    “在衙门吃过了,不劳师娘费心。”
    后面的杨文礼崔夫人不认识,还以为又是衙门里的哪个小官,只匆匆打个照面便走了。
    崔贤越过赵朝廷去看杨文礼,审视道:“你是谁的人?”
    在背后推了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崔贤猜不透。
    若是为了权利,为什么杨文礼不入仕,如果不为权,为何又要做背后推手。
    “得人赏识,混口饭吃。”
    崔贤眸色渐沉,“当日南阳是老夫错看了你。”
    他不是野鹤,他是雄鹰,飞来琢皇城里面的燕。
    杨文礼避而不答,只问道:“大势至此,先生已经无力回天了。”
    崔贤并未讲话,赵朝廷眉眼冷下来,“你真当你杨文礼是圣手,落子不败吗?”
    杨文礼歉然一礼,不回他的话,只说,“先生之恩,子违无力以还。”
    赵朝廷气的脖子都有点泛红,“不必了,你杨文礼做你的乱世能臣去,他日是封侯拜相还是位高权重,都与我家先生无关,至于章成……”
    他话音一顿,“他不是你。”
    杨文礼一躬到底,毅然决然的转身。
    赵朝廷站在原地,良久才转身。
    崔贤费力喘息了一下,“政见之别无对错。”
    赵朝廷倔强道:“先生无错,学生亦无错。”
    这么些年了,那个惊才绝艳的状元郎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不是本事不行,而是被先生所累,崔贤压下喉咙里的血腥味。
    最后一口气,总得再做一点什么。
    八月初,各地县令都擦着额头冷汗干活,生怕做错了什么触怒朝廷。
    花溪县的粮税迟迟收不上去,衙门也不急,这不,新县令还没到呢。
    权力交迭,也给了众人喘息之机。
    赵老头坐在村口的大树底下听着众人议论纷纷。
    “昨天村里来了几个人,说是收粮,旧粮四十文一斗,新粮五十文一斗。”
    有人懊恼,“咋比去年贵那么多,早知道家里多留一些。”
    谁舍得多留,新粮比旧粮要贵好几文钱一斗呢,大家伙都是留几袋自家吃,其他的往外面,只是没想到今年的粮价那么高。
    “豆子啥价啊?”
    “涨了,二十文钱一斗。”
    豆子是贱粮,一般都是贫民的吃食,所以价钱涨的不高,但二十文钱一斗确实贵的让众人咂舌。
    “哎呦,那卖得,我家有十来斗豆子呢。”
    有人欢喜有人愁,“败家婆娘,非得把豆子往你娘家送。”
    妇人心里也懊悔,但嘴上仍是不认,“谁晓得今年是这样的年景,我要早知道,去年的粮食都不卖了嘞!”
    “卖都卖了说再多有啥用啊,”众人围着老杨头,眼巴巴问,“老杨,你看这粮能不能卖。”
    老杨头眉头拧的很紧,现在刚收粮不久,以后肯定还会往上涨,只是新县令快到了,不知道手腕厉不厉害,若是个有本事的,肯定有法子抑制往上涨的粮价,他犹豫道:“再看看吧。”
    村里人都是地里汉子,这会儿听他的话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样。
    钱老头心尖发颤,这么高的粮价,他家百来亩地能挣多少钱啊。
    数字有点庞大,光想着就头脑发晕。
    又过了两天,村里来了四五辆大马,后面是十多辆驴车,管事从车上下来,高声喊着,“高价收粮,新麦五十五文一斗,新稻六十文一斗。”
    村里人听着心里火热,忙凑上去跟管事又讨价还价一番,最后麦子五十八文钱一斗,稻子六十二文钱一斗。
    大家伙本来准备留下要交的粮税,剩下的全卖了,但一看村里几个大户都没卖,顿时又把粮食扛回家了。
    一直到八月九号,村里都没有粮商过来,大家伙有点坐不住了,到处串门打听,“你家的粮食卖了没?”
    “卖了,六十文一斗,挣了不少钱。”
    虽然挣了不少,但县里的东西也贵了,糖、点心、酒、包子馒头馄饨等,比以前贵了好几番。
    猪肉没贵多少,二十文一斤,但大家伙也舍不得买,毕竟以前只要十五文一斤。
    “我家老小今年就不娶媳妇了,等明年收成好了再说。”
    妇人心里盘算,粮食这么贵,办一顿酒席得多花多少钱啊。
    对面的大娘叹气,“我家里的粮食还没有卖呢,当初说好五十八文钱一斗,早知道......”
    妇人心里悔的苦水都要出来了,但也没啥用,正想着要不要去镇上卖粮的时候,闺女就站在院子外面喊,“娘,爹说叫你回家,卖粮食了。”
    妇人大喜过望,还没到村口,就看见家家户户都把粮食绑上板车,他男人站在家门口骂人,“屁股坐下就起不来了,不叫人去喊你,连饭都不记得吃了。”
    要换成以前,妇人指定得跟他掰扯两句,不过现在还是买粮重要,“这是干啥啊?去镇上卖粮?”
    “去县里卖,六十五文钱一斗呢。”虽然地方远,但能多五文钱一斗,大家伙乐意的很。
    妇人双眼发亮,“去哪卖啊?”
    “东问西问的,嘴巴那么多,快点把窝头给我装上,我听说外面的吃食贵的很,一个馒头都要四五文。”
    妇人虽然心里痒痒,但也晓得轻重,还是把粮卖了最重要,她用布包着几个窝头,就看见自家男人把粮食往邻居家的板车上放,到时两家一起推过去,也省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