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裴七夜:万万没想到,我竟是有才贤能?
作者:言外有意   女帝宠臣?不,我乃国家柱石最新章节     
    啥玩意?
    裴七夜非常不简单?
    李长歌和上官霜听了清静的话,不由面面相觑。
    他们怎么没看出来,裴七夜有什么不简单的地方?
    “国师,还请详细说说,这裴七夜如何不简单?”
    李长歌起了好奇心,当即开口问道。
    “若是贫道没有看错,此子从进入御书房起,就开始不停算计……”
    “嗯?”
    听到这话,李长歌顿时正襟危坐。
    眼前的国师,可不是无的放矢之辈。
    实际上,清静是先皇留给她的最强智囊。
    可以说,经清静谋划之事,几乎是算无遗策。
    如今,听到清静如此说,她马上凝神倾听,想知道裴七夜到底算计了什么。
    “自从进入御书房,陛下的这位掌镜使,便以丑态先声夺人。”
    “贫道且问陛下,当时听到他的吹捧之言,心中觉得如何?”
    听清静说起这个,李长歌陷入沉思。
    回忆当时的场景后……
    “说实话,朕听了裴七夜荒唐的吹捧,心中有些好笑的同时,对他倒是多了几分喜欢。”
    李长歌如实将心中感受说了出来。
    “这便是了!”
    清静点点头,而后分析道:“陛下,试想一下,若换成其他臣子,在印象不深的情况下,前来汇报行贿受贿之事,您会如何做。”
    “朕会很生气吧!”
    李长歌有些不明所以:“难道他上来吹捧朕,目的是抚平朕的情绪,不应该啊!就算朕生气,也不会拿他出气,毕竟他是来主动交代受贿之事。”
    “若他能拿出行贿赃款,自然不怕,但问题是他拿不出来,陛下再想想,刚才听闻他拿不出赃款时,是不是很气愤?”
    “的确如此!”
    李长歌根据清静的引导,逐步回忆自己的状态。
    在听说了裴七夜将钱捐出去时,真的有些控制不住情绪。
    “正是想到陛下会有什么反应,此子才会一来就上演了劝谏的大戏。”
    清静继续分析道。
    “嗯?难道劝谏也是为了后面做铺垫?”
    李长歌被对方说的有点乱。
    一时,她没法将裴七夜的行为全部联系起来,看出其中问题。
    “其实,在贫道看来,这并非是一次铺垫,而是一次试探。”
    “这也是贫道所说,此子绝不简单的原因。”
    “从他所说的劝谏之言可以看出来,他是在为自己挑选明主,若陛下此后行为让其失望,恐怕陛下将失去一位能臣。”
    听到清静这一番话,李长歌和上官霜再次睁大眼睛。
    这怎么又跟挑选明主扯上关系了?
    还有,你到底是怎么看出来,裴七夜是个能臣的?
    “陛下,且听贫道一一为您解惑……”
    清静看出两人疑惑,慢条斯理解释起来……
    “今日,您的这位掌镜使前来,一定是做足了准备,首先您要将他阿谀奉承的行为和劝谏之言合并一处看。”
    “两个行为本身冲突,却能在这人身上诠释的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对方是懂得官场规矩,并能做到丝滑转换,运用自如。”
    “贫道且问陛下,有了这种本事,在官场中是否会如鱼得水?”
    李长歌闻言,忍不住点头。
    的确,想在官场混,就得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
    如此,才能不得罪小人,并且交好其他官员。
    “国师,你是想说,裴七夜之所以身体力行的表演,乃是让朕看到他的本事?”
    李长歌似有所悟的问道。
    “是,也不是!”
    清静先是点头,接着又摇头。
    “若此子只是为了让陛下知道他的本事,还得做出实际事务,而非过来如小丑般表演。”
    “这也是贫道所说,他此来主要目的,在于选择明主。”
    “贫道如果没有猜错,他进入御书房的种种作为,一是为陛下展示本领,二则是要看陛下反应。”
    “如果陛下没能看出他的用心,且情绪被他撩拨。”
    “那么,他将不会真心为陛下做事。”
    李长歌听到这,“砰”的一拍龙案,怒道:“裴七夜大胆,竟敢试探朕!”
    一个帝王,最忌讳手下对自己耍心机。
    如今听到清静的解释,顿时感觉自己被耍了!
    “陛下,稍安勿躁!”
    清静语气平淡出声提醒。
    李长歌闻言,深吸口气道:“国师见笑,朕失态了!”
    “陛下年纪还小,心绪能被影响并不算失态,只是贫道要提醒陛下,在其他朝臣面前,绝不可如此。”
    清静此话虽是提醒,但不可为不重。
    可李长歌知道,眼前这位乃是真心实意为自己着想。
    因此,纵然话不好听,她却要虚心听着。
    “自古以来,君可选贤能,贤能亦可选明君,陛下实不该为此动怒。”
    “另外,此子也在劝谏言语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并无冒犯陛下之意。”
    清静随后替裴七夜解释道。
    “嗯?他表达了态度?”
    李长歌眨眨眼,一时没能领会。
    “陛下,可记得他所说的劝谏全文?”
    清静不答反问。
    “记得,可朕并没听出,其中有何表态之语。”
    李长歌仔细回忆,却一无所获。
    “陛下仔细想想,对方劝谏时开场所说……”
    “开场,他说了先帝兴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李长歌复述出裴七夜的话,继而问道:“这句有什么深意吗?”
    “自然,这句话其实是此子在交代心中抱负,兴业即复兴大业,让大周昌盛起来。”
    “其后,他又特意提及,陛下对他提拔之恩,这就是在向陛下表明态度,此来是报知遇之恩,而非无理取闹。”
    经清静逐字逐句分析,李长歌的情绪顿时消散于无形。
    是啊!
    人家都说了,过来演出乃是报恩。
    报恩者,自然不会耍自己恩人。
    “如此看来,倒是朕没领会裴七夜的深意!”
    想想,此前被对方几句话,就弄得心绪不宁。
    李长歌微微脸红。
    “陛下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事后能做出补救,此子必会为您所用。”
    清静语气平淡的劝说道。
    “补救?”
    李长歌又皱起眉:“朕该如何补救?”
    “一切,皆在此人所禀报的后一件事上。”
    清静挥了挥拂尘,继续道:“贫道刚才打断陛下所言,就为陛下能在事后做出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