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儒生求救
作者:子不言道   成仙从上皇升仙开始最新章节     
    缪三水门下大弟子登擂与书生交战。
    只见书生抽出春雪剑,连绵剑气在台上游走,逼得对手无法靠近。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书生吟诗挥剑,一道仁德之气随剑奔走,似蛟龙之形。
    “诗经剑诀,儒门的一贯手段。”罗万剑目光闪烁,盯着书生的剑法路子仔细研究。
    杨玉多年不曾见这套剑诀,脸上不禁流露几分怀念。
    诗经剑诀号称剑招三百式,是儒门二十八脉公认的基础。
    但各学脉传承不同,思想不同,对《诗经》理解注释亦有不同。因此在“三百诗经剑”的基础上,儒门各脉发扬出自己的风格。
    小时候,儒门大贤入宫教导读书之余,也会给他们展示剑术。
    没错,这个时代的儒门大儒或许存在武力弱小者。但绝对不存在,不懂剑术的大儒。
    君子六艺的射与御,都需要一定体力。
    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儒,在这个时代并不存在。
    三百诗经剑,更是每一位儒门弟子的必修课。据说,自儒门武道大宗师韩愈改良三百剑式后,这套剑式也有了入圣的可能。
    书生剑走蛟龙,仅凭一套基础剑法,就把对面的吞云境武者压着打。
    “此人已有几分宗师气象。想不到儒门这些年行走江湖,倒是多了一些武力卓绝的后生。”
    杨南天好奇问:“你精通剑术,可看出此人是哪一脉?”
    罗万剑略有迟疑。
    “他的剑气带着凛然正气,有浩然一脉的味道。但更有化圣之相,似乎……似乎是孟轲那几脉的路数?”
    杨玉忽然一笑:“大师把他师承往孟公那头靠,可真真是得罪人呢。这位先生若知晓,不定如何嫌弃你埋汰人。”
    “哦?小兄弟瞧出他师承来历?”
    “仅从剑法看,我和大师一样,只看到一点‘化圣’痕迹。但除剑法之外,他用的剑也是传承。”
    儒门自诩百家之显学,昔年汉武帝独尊儒术,更让儒门大兴,与墨法农诸家不同。千年间,儒门也有一套独有的境界体系。
    仙道求“成仙”,武道修“宗师”,儒门修行的就是“圣人”。
    但可惜,炼一口浩然气容易,以浩然气呵斥妖邪也不难。但能以浩然气修成“圣道”,炼成圣道真灵的,可谓少之又少。
    自儒门大兴以来,唯董仲舒一人靠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汉武帝以“太一符诏”敕封,成为与大宗师、陆地神仙比肩的“圣业”。
    其余大儒都只能摸到圣道的门槛,与真人、宗师相等的“贤哲”。这一格位,卡死千年以来的所有大儒。著《论衡》的王充,另辟蹊径以字道入圣的王羲之,前些年刚刚病逝的文坛巨匠韩愈……
    所有人都只能升格贤哲,修成儒道真灵,却无法更进一步列圣。
    为此,儒门内部对如何列圣,也有了诸多分歧。
    有人致力于开辟新的学说,创造治国之论,成就一派祖师。
    有人养浩然正气,以正气法入圣。
    还有人从书法、诗歌入手。
    ……
    根罗万剑与杨玉所观,眼前这位书生所行的“化圣”更偏向实修一脉。养浩然气,炼圣人剑,斩尽妖邪。而儒门二十八脉,有八脉流派都是这一路子。
    可更细致的,罗万剑就瞧不出来了。
    他对儒门大体思想有认识,可对儒门各个流派的了解,却无法细致入微。
    而杨玉不同。杨玉自小接触大儒们,对儒门各脉思想了如指掌。
    这书生刚出剑几下,他就闻出他这一脉的味道了。
    只是碍于罗万剑颜面,杨玉不好直言,只能推脱从名剑瞧出来的。
    杨玉缓缓吟诵:“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
    “天论剑法!天行有常,大道自然,”罗万剑恍然大悟,“竟然是荀子派的人?他们这一脉可避世许久了。”
    人性善恶之论,儒门争论千余年。
    随着赵太祖推崇孟子之学,荀子学说自然被冷遇。仅存的三脉思想传承也默默隐去。
    “排除他们这一脉的性本恶论。仅从天人相分之理念,便奠定他们这一脉必有宗师传承。”
    儒门推崇的圣道虚无缥缈。无数天才人杰卡在圣门之外。
    但论武道修为,儒门高人不逊他人。
    孔孟荀的思想中,都可以寻得契合武道,彻悟领域的机缘。
    眼前这位书生,他的神意犹如气柱擎立于天地间。
    任风雪交错,天道轮转,唯我一心不改,一身不动。
    这正是荀子一脉的思想理论——天人相分。
    而紧随其后,便有另一个更契合武道的思想——人定胜天。
    “宗师有望。”
    罗万剑评价后,便不在意这场斗剑的胜负了。
    这位书生输不了,孙芸玲更输不了。
    长生帖自然是杨玉小兄弟的。
    很快,二人分出胜负,书生轻松取胜。
    他下擂后,径自来到杨玉、罗万剑这边。
    “在下李相。此番前来,一是为拜读前人剑碑,二是向罗大师求救。至于长生帖机缘,在下不会与这位小兄弟相争。”
    罗万剑困惑道:“求救?”
    你儒门弟子来我们墨家求救?
    书生神情肃穆,深深一揖:“请大师出手,救江南百万黎民性命。”
    ……
    天色渐昏,杨玉与杨南天才从剑园出来。
    二人眉头紧锁,思考李相送来的情报。
    据其言,待八月后,一众水妖齐聚镇江,欲以洪水吞灭两岸百姓,将江南一地化作泽国。
    “你怎么看?”
    “换成六年前,我自然是不信的。妖魔外道尽数扫到神洲角落,如何能翻起风浪?”
    甚至在推测幕后黑手时,也没人往妖怪那边想。
    妖王,等同宗师。
    哪怕山妖野怪有三十位妖王又如何?
    与大宗师、陆地神仙媲美的大妖王,整座神洲都寻不出一手之数。
    可眼下,是人族没有一位大宗师坐镇的关键时刻。
    杨玉凝重道:“群妖行动,不是不可能。”
    在这种大事面前,哪怕董云淙也不敢再折腾什么长生帖,老老实实帮忙传消息,设法搬援兵。
    “杨老,您能回去联络几位宗师?”
    “六年前那事,老头子还有几个故人?何况——未必都肯出手啊。”
    和伪董一起联手御妖?
    有人能信得过吗?
    杨南天自己都信不过啊。
    杨玉沉默了。
    他再厌烦伪董,也不敢在这个关键时刻拖后腿。
    如果消息是真的,那就必须早做准备了。
    沉吟一番,他缓缓道:
    “杨老联络小离,让他马上去一趟宝库,将药王珠拿出来。神洲武林沉寂多日,也该有一位大宗师露面了。”
    杨南天见少年目光看向自己,顿觉压力无穷。
    少帝时,神洲有五位大宗师。
    三位受赵氏供奉,两位逍遥于江湖。
    其中一位赵氏大宗师和陆地神仙们去界陲镇压异魔。剩下两位和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三位大宗师同归于尽。
    隐于江湖的两位大宗师,因为当年“上洛勤王”,彼此同归于尽。
    除却目前在界陲边上的魏离师尊,神洲目前是一位大宗师都没有。
    “我……我不会打架……”
    杨南天,或者说农家练武,只是为自卫与强健体魄。
    真正刀尖上论生死,他们真不行。
    儒法两家也是如此。
    他们有宗师,靠着先贤思想融入武道,宗师数量还不少。
    可一个个都不擅长打架啊。
    “没关系。您成为大宗师坐在那,就能让伪董投鼠忌器。甚至让许多妖魔鬼怪继续夹着尾巴,不敢大肆作乱。”
    抬头望着天色,杨玉又道。
    “晚上你去找魏离,我再去一趟太湖。”
    水妖作乱?
    这事可要问一问黑龙,再问一问那位龙女。
    相较之下,赵家这点血脉家事,都是小问题了。
    暂时……暂时搁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