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略是家学和经验之谈,除了主角自己的宝贝卷轴,杨忠讲的故事也给了主角很多启发,特此整理如下:
一、关于人数宣传
“你们不用太在意敌方宣称的人数,那都是为了打压士气加以威慑。而我方宣扬的战绩,那也是为了鼓舞士气,呵呵。”
二、关于发挥勇猛
“或斩将耀武、或陷阵夺旗、或先登破城、或死守断后,勇将发挥自身勇武须有目的,符合战事所需,否则就是浪战的一介莽夫。”
侯胜北心中一动,普六茹忠自己就是手格猛兽的猛士,不想说出这番话来,显然是教育自家后辈上了战场,不要蛮干乱来。
三、关于行军接敌
普六茹忠继续教育子侄们:“莫多娄贷文错就错在对两军相遇的时间估算有误,于夜间遇到了我军。”
“若是白日,岂能那么简单被李弼的计策所欺骗?所以行军速度和接敌时间是决定胜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能否攻敌出其不意,需要根据斥候来报,仔细地计算。”
四、关于骑兵决胜
“轻骑,嘿,骑兵是把双刃剑,一个不慎,反应和重整的时间都来不及。”
普六茹忠的这句话,勾起了侯胜北为数仅有的骑战记忆,钟山龙尾的那一次冲击,瞬间就分出了生死胜败。
确实就是霎那的功夫,和稳扎稳打的步军完全不同。
五、关于消息传递
普六茹忠谆谆教诲着子侄后辈:“统帅大军,不像尔等小辈想得那么简单。大战一起,数十里之间音讯尚且不通,若是举国大战,战线绵延上千里,消息隔绝又当如何?”
六、关于处置俘虏
普六茹忠告诫道:”汝等在战场,处置俘虏时须当注意,莫要觉得手无寸铁之人就不敢反抗了。”
七、关于判断战局
他告诫众人道:“不是说猛将就只能死战不退。汝等记住,战场上当战则战,当撤便撤。与是否勇猛无关,只看对战局的判断。”
八、关于必死之心
“其一,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太祖和齐神武都是一代人杰,有大气运的人物。即便如此,邙山之战两人也是险死还生,侥幸得还。汝等既然上了战场,当抱必死之心。”
九、关于不屈意志
“其二,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当有坚忍不拔之志。邙山之战之所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只因太祖和齐神武都是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人物。由此才可以逆境崛起,绝地反击,扭转局面。汝等不要因为战况的一时失利就信心顿挫,更当于败局之中,寻得那一丝胜机。”
十、关于骑将作用
和步兵不同,骑兵在战斗中,一直处于高速移动和不断变化位置的状态。
骑将只有随同骑兵部队一起行动,才能够及时把握战机和发布命令。
而且更多的时候,骑将不是通过发号施令,必须以自己的行动去引领骑军。
十一、关于进攻决断
“能够不被敌军的庞大人数所迷惑,看穿敌军的战力强弱虚实,面对坚固的城池堡垒,也敢于果断发起进攻,这不正是陈庆之的厉害之处吗?”
十二、关于稳定军心
“大敌当前,陈庆之却没有急着发号施令做出这样那样的部署。他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缓解了军士的紧张情绪。”
“之后阐明了敌我已经结下深仇,即便投降也会遭到杀戮,断绝军士投降侥幸的想法。”
“又指出必须趁着敌军尚未来到之际,攻克荥阳依城而战,才有一条生路,给出了希望和方向。”
“最后告诫切勿狐疑不定,自寻死路,由此坚定部下们的心志,激发全军的死战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