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说战事
作者:仁者为鬼   南朝不殆录最新章节     
    使团抵达邺城已有数日,还是没有得蒙觐见。
    因为齐主去了晋阳。
    采用近似两都制的北齐,至尊常年往来于晋阳与邺城之间,所居的时间几乎各占一半。
    晋阳设并州尚书省,简称并省,同样设有录尚书事、尚书令、左右仆射及各部尚书,主持并州及其周围地区的事务,权责与京师同一职位相当而班次略低。
    所以当齐主驻跸晋阳时,邺城尚书省的职权就会被一定程度上替代。
    并省的录尚书事及尚书令多由宗室或亲信重臣出任,说明此处才是北齐的根基所在。
    如今的并省尚书令是武卫将军高阿那肱,素以谄佞为太上皇帝高湛与和士开所厚待,加之久在东宫侍奉高纬,由是有宠,封淮阴王。
    也就难怪徐之才酸溜溜地抱怨,他这个邺城尚书令为何没有人奉承了。
    更重要的是,晋阳不仅分去了半数政治职能,更是北齐的军事中心,并州军的战力远非邺城所能比拟。
    祖珽、崔季舒等河北高门,每当齐主去往晋阳,就好像丈夫出门被抛弃的怨妇啊。
    侯胜北有了这种很不严肃的想法。
    傅縡不像他那么还有心情胡思乱想,一直见不到齐主,身为主使有些焦虑。
    对此鸿胪寺的回答是,只要等到翌年正月之前,陛下一定会返回。
    因为圆丘、太庙等祭祀建筑在邺城搬不走呢。
    每年的元会和祭祀天地等活动还是得在邺城举行,给足了河北大姓们面子。
    除了文宣帝高洋,北齐的几位至尊都在晋阳即位,再跑回到邺城召开朝会,接见文武百官。
    而且他们驾崩于晋阳,梓宫也还得千里迢迢运回邺城安葬。
    侯胜北觉得北齐的至尊要两头跑,也挺辛苦的。
    晋阳和邺城相隔六百余里,正常行军须十五日,轻骑倍道兼行,三日可至。
    -----------------
    既然齐主不在,就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
    时隔数月,侯胜北再次见到了高长恭。
    当面细看,他发现兰陵王没有了前回击鼓奏乐的豪气,神色间郁郁寡欢。
    侯胜北慰问道:“可是因为段忠武公亡故,失去国之柱石之故?”
    高长恭摇头,似乎另有隐情。
    气氛沉郁,侯胜北只好寻找话题,询问此前北齐为何会拒绝联合伐周。
    “和士开觉得可行,力推此事。”
    “赵司空持重,认为一旦结盟起兵,就不是我朝一家之事,不能想战就战,欲收则收。”
    “段丞相说本是周齐两国之间的纷争,何必让南朝搅和进来,从中得利。”
    高长恭说到这里,看了侯胜北一眼,还是直言相告。
    “斛律丞相则说,南人软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何必与之联合,掣肘自家将帅用兵。”
    “梁王萧庄和会稽郡公王琳更是激烈反对。声言我主曾经允诺助其复国,如今时机不到,不予实施也就罢了,竟要与贵国结盟联手,真是岂有此理。”
    “萧庄更言如果此议通过,他就以死明志。”
    “其他大臣多是觉得名为联合,实际还是各自作战,于我朝无甚裨益,虚承其名。于是朝议弗许。”
    侯胜北听完心想,这些人站在各自立场,说得都对。
    只是陈顼早已下定了北伐的决心。
    不是攻周,就是攻齐。
    你们不要错失了最后的机会啊。
    ……
    侯胜北接着恭喜兰陵王,宜阳汾北之战凯旋归来。
    他看到了城中悬挂招展,写着得胜消息的露布。
    照理说打赢了一场大战,本该喜悦才是,高长恭还是提不起精神。
    侯胜北问起战事经过,高长恭命人摆上酒水,慢慢述说了起来。
    武人说起自己经历的胜仗,通常都是带着一份得意。
    侯胜北却觉得兰陵王把自我沉浸到战事之中,更像是为了逃避现实。
    过去之事、眼下之事,未来之事,他都不想面对。
    -----------------
    三月,北周齐国公宇文宪率两万人渡过大河,龙门戍守将王康德不敢战,弃城夜遁。
    然而宇文宪却放弃了龙门戍,撤回到大河西岸。
    他掘开汾水河道,使汾河从龙门戍的南面流过,做出隔河对峙的姿态。
    龙门戍失而复得,北齐方面以为宇文宪顾虑斛律光来援,放弃了进攻东岸的打算。
    于是放松了戒备。
    不料先取后还,汾河改道,都是宇文宪施展的计谋。
    趁着北齐军懈怠,宇文宪果断再次渡河。
    两天之内重拔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四城。
    又攻克张壁,缴获大批军粮器械,拆毁了搭建的城垒。
    斛律光在华谷被韦孝宽牵制,不及相救,宇文宪乘势向北,攻下了姚襄城。(注1)
    姚襄城一次易手。
    “不愧是宇文泰之子,用兵果然厉害。”
    高长恭毫不吝惜对敌将的赞赏。
    侯胜北也跟着赞叹,宇文宪比自己还小四五岁,高长恭看起来和自己年纪相当。
    北朝的青壮年世代的将领都开始独当一面了啊。
    南朝同年龄的将领却还不过是偏裨之任。
    这个差距,什么时候才能弥补呢。
    ……
    段韶于此时率兵赶到。
    柏谷城位于两国边境,吕梁山的最南端。
    斩山为城。
    即沿着如被刀劈斩过的悬崖,砌起城墙。
    这是一座石城,比夯土的城墙更为牢固。
    崖壁加上城墙,怕不有五六丈之高。
    见地势险要,石城千仞,诸将不愿攻打。
    侯胜北算得久经战阵,不过没有打过这种山城,之前安蜀城还是靠攻心战拿下的。
    当即饶有兴致地问是怎么攻取的。
    高长恭感叹道,还是段韶这样的老将眼光毒辣。
    段韶来到阵前,绕着城走了一圈,就发现了破绽。
    他鼓励众将道:“汾北、河东,势为国家之有,若不去柏谷,事同痼疾。计彼援兵,会在南道,今断其要路,救不能来。”
    段韶说出了破城的关键:“此城势虽高,其中甚狭,火弩射之,一旦可尽。”
    北齐军鸣鼓进攻,火箭火弩纷纷射向柏谷城。
    虽然烧不着石城,却把城内的人心焚尽了。
    侯胜北可以想像那时的景象。
    面临从天而降的火矢,守军无处可躲。
    就算没有射死射伤多少,掉落在地、插在墙上继续燃烧的箭矢,可比普通的箭矢威胁大多了。
    山上取水不易,能保持饮用已经不错了,哪里来的清水灭火?
    当毫不间断的火矢覆盖了大半个城内的时候,守军的意志崩溃了。
    北周仪同薛敬礼被俘,斩获首级俘虏甚多。
    段韶置戍之后还师。(注2)
    ……
    在段韶攻打柏谷城的时候,宇文宪留大将军辛威,和韦孝宽一同牵制斛律光,自率主力北上救援汾州。
    斛律光见北周军主力北去,继续扼守汾北通道已然失去意义,遂率部撤回晋州平阳郡。
    辛威和韦孝宽从勋州衔尾追击,由于兵力有限,未能起到迟滞效果。
    斛律光得到补充修整后,率步骑五万再次发兵,出平阳道。
    一举夺回姚襄、白亭两个被攻克的城戍,俘虏城主、仪同、大都督九人,士卒数千人。
    姚襄城再度易手。
    ……
    四月,北周再次来犯。
    汾北方面,宇文宪派遣柱国宇文盛运粟前往粮援断绝的汾州。自己则率军进入两乳谷,袭克柏社城,进军姚襄城。
    北齐军固守城池,宇文宪军力只有两万,不敢在身后留下姚襄城这么一个钉子,直接前往定阳。
    于是令柱国、谭国公宇文会筑石殿城,为汾州之援护,自己率众攻打姚襄城。
    又于北齐的长城以西构筑连营防御,挖掘深堑,断绝行道。
    晋国公宇文护也派遣参军郭荣,于姚襄城南、定阳城东建筑一座新城,名为大宁城。
    宜阳方面同时发动,宇文护派遣陈国公宇文纯、雁门公田弘率师取九城。又增派柱国纥干广略一举攻克宜阳。
    斛律光不想放弃宜阳,急忙率领步骑五万前往,大战于城下,攻取建安等四戍,重新夺回宜阳,捕虏千余人。
    宜阳方面的战事以北齐得胜,告一段落。
    ……
    “孤是此时赶到的战场,双方围绕定阳展开了攻防。”
    在汾北之地,你来我往,攻守交替,反复争夺。
    侯胜北听到此处,若不是上次推演,对这一带的地理有所了解,早就听得晕了。
    汾北战役的焦点就在于定阳的争夺,战事围绕周边的姚襄、石殿、大宁、柏谷、白戍等各处展开。
    斛律光去往宜阳方面,汾州战线改由段韶统军,高长恭为副。
    五月,段韶攻服秦城。
    同时遣一路军偷渡燕完水,与姚襄城中相互呼应,里外夹击。
    燕完水全长不过百三十里,发自吕梁山西麓,过前下岭,汇入大河。
    高长恭率军以羊皮作筏,缝革为囊,寻了一处渡河。
    “羊皮也能作筏子?”
    侯胜北没听说过,好奇地问道。
    “你们南朝人不懂。杀它一只羊,剥它一张皮,吹它一口气,晒它一個月,抹它一身油,一只革囊就做成了。”
    “背着轻便的很,抱着单只就能泅渡,还能起到挡箭的作用,为我们北朝行军常带之物。”
    “十余只扎起来,框以柳木,上铺细木,就是一只轻便筏子。”
    “若是五百只革囊扎成的大筏,气势不亚于一艘战船。”(^_^)
    侯胜北听得啧啧称奇,南北战法,果然大不相同。
    偷渡过了千余人,北周大将军韩欢才发现敌情,匆忙迎战之下,不利败退,仪同若干显宝等被俘。
    高长恭看了他一眼,补充道:“千人先锋之中,有一队百保鲜卑。”
    侯胜北苦笑,张安就是死在这帮人手里,还废了张泰一臂,算是废了他的左膀右臂。
    虽说战死沙场,并无私怨,重新听到这个特指某一群人的名词,还是心中有感。
    既然如此,北周仪同级别的大将被俘也就不奇怪了。
    自己和杨坚当初能够在高长恭的攻击下活下来,多少也有几分侥幸。
    段韶率众随之渡河,围攻宇文盛的连营,意图清除汾州的外援。
    宇文宪押上了全部兵力,亲自督战。
    大将军刘雄身负排梯,率所部二十余人,据营外长堑力战。
    两军一直战到日暮,各自收兵。
    ……
    段韶精选壮士偷袭北周军新筑的大宁城,不克。
    观其地势,见一面阻河,三面地险,放弃不再强攻。
    令更作一城壅其路,破服秦城,集中军力攻打定阳,以为长计。
    柏谷城同样是绝险,段韶选择果断进攻。
    大宁城则施以别法,攻与不攻,名将自有权衡。
    故《孙子兵法·九变篇》有云,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九为数之极。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侯胜北再次有所领悟,觉得兵法一道,临机应变是何其重要。
    ……
    六月,北齐军围困定阳城,北周汾州刺史杨敷固守不下。
    段韶登山望城,纵兵急攻。
    七月,攻克定阳外城,屠之,斩获首级多数。
    宇文宪率兵救援,忌惮段韶不敢轻进。
    高长恭低声道:“此时段丞相已然卧病甚重,无力指挥,改由我来统军。”
    定阳尚有子城未克。
    段韶在抱病还朝之际,临行嘱咐道:“此城三面重涧险阻,皆无走路。唯虑东南一道,贼若突围,必从此出,宜简精兵专守,此必成擒。”
    ……
    夜黑风高。
    定阳城外,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唯有一道溪涧,在谷地中潺潺穿行流过。
    城门打开,数百黑衣将士带着守卫数旬、矢尽粮绝的疲惫和伤痕,突围而出。
    当先一将,乃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新除汾州刺史的杨敷。
    不久之前,他就悟到了定阳必陷,然而身在其位,必当绝境奋起。
    杨敷召集剩余守军道:“吾与卿等,俱在边镇,实愿同心戮力,破贼全城。但强寇四面攻围日久,吾等粮食已尽,救援断绝。守死穷城,非丈夫也。”
    看着一张张朴实的脸,都是自己从乡里带出来的部曲,杨敷挥去残留的一丝犹豫。
    “今胜兵之士,犹数百人,欲突围出战,死生一决。傥或得免,犹冀生还,受罪阙庭,孰与死于寇乎!”
    “吾计决矣,于诸君意何如?”
    众咸涕泣从命。
    出城,沿涧走东南。
    遇伏,杨敷率众殊死奋战,击杀齐军数十人,敌军稍却。
    且战且走,来到涧口。
    伏兵四起,围了上来。
    为首一将戴铁面,左右皆是勇壮无敌之人,自家将士纷纷被杀。
    杨敷在力竭遭擒,被挠钩搭住的那一刻,想起了长安家中续娶的夫人。
    南朝武陵王萧纪之女,淮南公主萧妙瑜。(注3)
    自己元妃早丧,方求继德。夫人见称才淑,言归于我。
    也想起了家中已经长大成人的长子,他深具文韬武略,必能光大弘农杨氏门楣。
    杨敷最后高喊一声:“处道我儿,善继吾业,为父不归也!”
    ……
    一战过后,北齐全取汾州及姚襄城,北周唯郭荣所筑大宁城独存。
    这场始于天统五年八月,绵延两年的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
    《地名对照》
    龙门:今河津市西
    临秦:没有查到,按斛律光构筑汾河战线的顺序,应是从龙门自西向东排列
    统戎:同上
    威远:同上
    伏龙:今河津市西南
    张壁:今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宇文宪不太可能打到那么远,应是同名的另外一处
    华谷:今稷山县北
    姚襄:今吉县西北黄河东岸
    白亭:没有查到,根据斛律光进军路线的顺序,应在姚襄以北的位置
    柏谷:今乡宁县西交口乡东山
    平阳:今临汾市西南
    两乳谷:今乡宁县西南七十里
    柏社:即柏谷城
    石殿:没有查到,根据宇文宪北上的进军路线,应在连接定阳的位置
    服秦:今吉县西北黄河东岸
    大宁:今吉县东北县底村
    定阳:今吉县
    燕完水:州川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