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决定去大宋皇朝时,六蝠堂已先一步在东南地区寻找摩尼教的踪迹。
不过那时,方腊可能还没决定起义反宋,所以摩尼教行踪极为隐蔽。
直到慕容氏起兵反叛后,方腊领导的摩尼教在睦州附近才显露出痕迹。否则,按杨昭对历史的了解,方腊的起义至少还要再等一年。
得知杨昭是明教教主,同为明教传人的方腊同意与他会面。赵师容和黄蓉听闻此事,也不再因琐事耽误大事。这让杨昭松了口气。
五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夏风微热,苏州城外的太湖边。或许是因杨昭的官方身份,方腊并未自大进入苏州城,而选择在广阔的太湖上会面。
杨昭只带了赵师容和韦一笑。趁着月亮还没升起,一艘豪华船只悄悄驶入太湖深处。身为天人境界的强者,又有元十三限暗中保护,杨昭并不惧怕深入太湖。
接近午夜,杨昭和赵师容在船头亲密交谈时,一位身穿黑鳞战甲、披着火红披风的狂放人影如同神只般在太湖水面行走,靠近他们的船只。
“第三十四代明教教主,杨昭?”
“正是!晚辈杨昭,见过第三十二代赤衣世尊。”
月光洒在平静的太湖上,杨昭和方腊相对而立,四目交汇,空气仿佛瞬间被电流撕裂。两人的目光碰撞,发出耀眼的光芒,气势惊人。
方腊甩动红袍,无声无息地来到船头,离杨昭和赵师容仅几步之遥。他身上神圣的气息犹如烈火般燃烧起来。
杨昭淡然一笑,挥手消解了对方的气势。随后韦一笑摆出桌椅,两人相对而坐。杨昭邀请方腊:“方公,我们同属明教世尊一脉,虽立场不同,不至于一见面就剑拔弩张吧?月下独酌,不如共饮,先谈一谈,谈不拢再动手,如何?”
方腊点头同意,坐下说:“听说江南西园的杨昭是世间第一天骄,没想到是明教弟子,果然非凡。”他的修为至少与元十三限相当,甚至更强,毕竟是明教第三十二代弟子。
方腊比杨昭的师父阳顶天高一辈,赤衣世尊一脉传承不断,有这样的修为不足为奇。杨昭举杯谦虚回应:“方公过奖,晚辈刚入天人境界,远不及前辈。”
方腊满意地喝下一壶酒,擦了擦胡子,问:“你现在是朝廷之人,我是即将起义的叛贼,邀我前来有何目的?”
杨昭不在乎,平静笑道:“是我邀前辈前来?难道不是方公应慕容龙城之约,谋事后顺道见我吗?”方腊脸色一变。
慕容氏先起义,方腊后起义。方腊早前就与慕容龙城有过交往。这次来太湖,他也秘密行事,连摩尼教中也没几人知道。目的是与慕容龙城达成协议,共同出兵,内外夹击,拿下江南,封锁长江水道,防止朝廷大军南下。
方腊不知道杨昭是如何得知这些机密,但杨昭的话让他大怒。方腊身上气息爆发,须发如针,目光如炬,红色真罡环绕,背后隐约显现天王持刀的法相,真罡包围了整个船只。
方腊怒视杨昭:“小子,你以为初入天人就能挑衅我?还是你以为我们同宗传承,我就不能杀你?明教世尊一脉,青衣、赤衣早已分家两百年了……”
面对方腊的愤怒,杨昭没有紧张或反击,只用自己的气息保护赵师容和韦一笑,静静地看着方腊。两人对视,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
方腊忽然大笑,收起真罡和气息,瞥了一眼远处的太湖礁石。礁石阴影中,元十三限微笑挥手,手中的伤心小箭消失。
方腊向元十三限点头示意,回头看着杨昭:“我小看你了,竟能让元十三限保护你。”杨昭笑道:“方公过奖,他是我外舅公,血浓于水。”
方腊冷笑:“如果我已是武圣之境呢?”杨昭脸色微变,低声说:“方公,我们都是明教教徒,共同敬拜明神圣火……”
方腊冷漠地说:“伤心小箭的确厉害,像我外舅公这样威胁我的人,世上不多了,今天领教了。”杨昭停顿了一下,纠正道:“是表外舅公,表的。”
方腊:“……”
元十三限:“……”
杨昭感觉到,方腊不是在开玩笑。也就是说,方腊真的成为了人间武圣。面对这样的大佬低头不算什么,毕竟对方也是他的师门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