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坊间又传出消息,声称童贯与王重阳暗中勾结,打算颠覆朝纲,篡位投敌。刚开始,汴京城的人们并未把这些谣言放在心上。
毕竟童贯虽握有兵权,却是个宦官;而王重阳年轻时是个抗金英雄,后来出家创立全真教,成了道士。一个宦官和一个道士,要篡位投敌,简直荒谬至极。
然而,这则谣言刚刚流传开来不久,就有不少来自擂鼓山的江湖侠客纷纷跳出来,信誓旦旦地揭露了完颜康和霍都等人的阴谋诡计。
萧秋水、王小石、戚少商、赵玉真这些人,都是江湖上有名望的人物。特别是王小石,他背后的自在门和神侯府跟大宋朝廷关系紧密,连他也确认了完颜康和霍都等人的阴谋。
随着朝廷对此事的重视,大宋的秘密探子迅速从金国和蒙元带回了重要情报。原来,完颜康是大金的实际掌控者完颜洪烈的儿子,同时也是全真教丘处机的徒弟。
另外,霍都虽未拜入全真教门下,却与全真教掌门马钰的弟子郭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一系列证据让当朝皇帝赵佶惊恐不已,匆忙从艮宫搬出避祸。接着,赵佶立刻召见四大名捕入宫,并且命令诸葛正我亲自传达旨意,暂且剥夺了童贯的所有官职。
在赵佶对童贯、王重阳严加防范的同时,仍在朝中的重臣赵师容、萧钦言、宗泽等人也开始积极进谏,很快便帮助宗泽获得了知枢密院事的职务。枢密使之职,则落到了大宋顶级将门曹家的曹玮手中。
一时间,大宋军队几乎全部落入了赵师容一党的控制之下。朝廷内部斗争愈发激烈。
此刻的杨昭,在沉寂多时之后,终于离开了帝姬府,让人驾车带着他在汴京城中闲逛,最终来到了一座清净的道观——道藏馆,这里住着大宋顶级武圣、道家大师黄裳。
刚到道藏馆门口不久,一位身穿青色道袍、手持拂尘、背上佩剑的道士也出现在通往道藏馆的小路上,此人便是王重阳,他身材修长,气质出众。
王重阳一出现,杨昭便从马车上掀开车帘走出来,身穿白衫,手持折扇,独自走到道藏馆前的小桥上。他一手执扇,白衣随风飘动。
看着十米之外的王重阳,杨昭开口说道:“王真人,这条路不通,您还是回去吧。”
同样是道教一脉,如果王重阳进入了道藏馆,见到黄裳这位大宋顶尖武圣并得到他的庇护,那么杨昭等人的所有计划都将付诸东流。
实际上,不只是杨昭行动了起来。在这场风暴中,大宋四位顶尖武圣也都各自有所动作。赵师容请来了自己的祖父赵德芳,此时他就坐在道藏馆里与黄裳品茗。
元十三限罕见地低头求援,找来了韦青青青前往十绝关与令东来论道。
当然,黄裳和令东来并不一定会针对杨昭等人设阻,但在这一整盘棋局中,绝对不能留下任何漏洞。
搞定童贯,就能掌握大宋的军权,有了军权,就有了压制一切的底牌。到时候,像梁师成、蔡京、李彦这类人,就成了瓮中之鳖。
至于无意间被卷入这场纷争的全真教,杨昭和赵师容等人只能说声抱歉了。不论全真教是因为真的亲近金国和蒙元,还是单纯为了传播教义,一旦参与到这样的朝廷权力争斗中,也只能自认倒霉。
面对拱桥上挡道的杨昭,身着青衫、背负长剑的王重阳停下了脚步,紧锁眉头,周身若有若无的气息紊乱波动,让人无法揣测他的想法。
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杨昭所知道的历史,全真教的名声都不怎么样,确确实实地曾向金国和蒙元投诚。
十余米的距离,王重阳气势汹涌,却难以越过那座小桥。一番试探之后,他看着眼前二十岁出头的杨昭,不由得叹了口气。
收敛气息,王重阳勉强挤出笑容:“年轻人,我们全真教乃是出家人,不想涉足朝廷的纷争,只是想过平静的传教生活。”
杨昭冷静回应:“王真人,既是出家人,更应当安居深山,远离世俗之事。皇宫讲道、接受异国权贵为徒,这些都不是出家人该做的。”
听到这话,王重阳眉梢微挑,似乎有一股怒火被压抑下来:“道无国界,众生皆可修行……”
杨昭冷笑一声:“道虽无国界,但是道士可是受到朝廷册封的。”
王重阳脸色变得很难看,强行转换话题:“我不是来找你争论的,王某此次前来,只想拜见我道门的大宗匠,请阁下行个方便。”
杨昭讽刺道:“大宗匠乃是我国之人,岂能接待背叛祖先之辈。”
道藏馆外,拱桥之上,杨昭白衣持扇,与杀机毕现的王重阳形成对峙之势。而在道藏馆内,一间朴素的茶室内,一位华贵中年人与一位宁静的老者相对而坐。
赵德芳穿着王族服饰,举手投足间尽显王侯威仪,却又温和谦逊,丝毫不见权欲之心,显得十分平易近人。
黄裳身着朴素的道袍,满头白发披肩,仅用一根木簪束发,神情宁静淡泊。
作为主人,黄裳察觉到了外面杨昭和王重阳的对峙,但他毫不在意,只是悠哉地用小火炉煮水泡茶,一副悠闲看戏的样子。
赵德芳喝了一口茶,问:“老头子,你真的不去见见那王重阳吗?”
王重阳是大宋道门的重要领袖之一,而且还曾得到过九阴真经,算得上与黄裳之间有些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