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谣言四起
落九霄和孟磊带着虚弱的拓跋浚马不停蹄地回到了魏国的军营。军营中,刘将军、李米风将军、赵将军等人早已等候多时,看到自家主帅拓跋浚受了伤,形容憔悴,众人的脸上皆是心疼之色。
刘老将军急忙唤来军医,军医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为拓跋浚检查伤势。与此同时,刘老将军与落九霄聚在一起,商讨着两家兵力整合,共同攻打楼兰的事宜。此前南国便派了十万士兵前来援助魏国对抗楼兰,如今两家军队齐聚,士气高涨,一心想着要踏平楼兰,救出李长乐。
“太子殿下,此次营救李姑娘,我魏国必定全力以赴,这一切皆是因我等而起,实在愧疚。”刘老将军满脸诚恳,眼中透着坚定。
落九霄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刘将军不必自责,如今当务之急是救出长乐,我南国军队也早已准备就绪,只等一声令下。”
众人正商议间,拓跋余这边却失魂落魄。李常茹失踪后,他满心焦急,下令军队隐匿起来,自己则独自踏上寻找李常茹的道路。整整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山洞里找到了被五花大绑的李常茹。
李常茹听到洞口有动静,抬起头,看到来人是拓跋余,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拓跋余急忙上前,解开她身上的绳索,李常茹一下子扑进他怀里,哭得梨花带雨:“王爷,我好害怕,我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我以为自己要死了,幸好您赶来了。”
拓跋余轻轻拍着她的背,温柔地安慰:“别怕,以后我都会保护好你,不会再让你受到任何伤害。”
李常茹破涕为笑,抬起头问道:“李长乐和落九霄现在是不是已经……”
拓跋余没有回答,只是贴心地为她煮了野菜汤,又烤了一只野兔。李常茹吃饱喝足后,得知李长乐还活着,并且跟楼兰二皇子回了楼兰,楼兰二皇子甚至还与自己翻脸,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她心中恨意翻涌,恶念顿生,立刻派自己的侍女到城里造谣。侍女在城中四处宣扬,说魏国右丞相的女儿李长乐水性杨花,身为南国太子未婚妻,还去勾搭楼兰二皇子,行为不检点。百姓们本就爱八卦,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
“这李家大小姐还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是我女儿有这么好的婚事,我就算把她关在家里,也不让她出去胡作非为。”一个妇人摇着头,满脸的惋惜。
“是啊,这李丞相可真是教女无方。”旁边有人附和道。
边关城里瞬间被这些疯言疯语充斥着。赵陈山小将军得知此事,气愤不已,立刻派人警告百姓,不许再传李大小姐的谣言。然而,谣言这东西,一旦传开,就如野草般难以遏制,士兵们的镇压也收效甚微。
落九霄得知此事,亲自提笔写下告示,张贴在城中各处,表明李长乐是被抓走的受害者,还严厉声明,谁再敢传谣言,定抓去砍头。这才让百姓们暂时噤了声。可李常茹怎会善罢甘休,她特意派人将此事传到了上京城。
李长乐的母亲赤云柔听闻女儿被抓,还遭人恶意造谣,一时之间难以承受,当场晕倒在地。等她悠悠转醒,儿媳妇、老母亲以及夫君李逍然都围在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劝慰着。
“母亲,您别担心,长乐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会逢凶化吉的。”儿媳妇拉着赤云柔的手,轻声安慰。
李逍然也在一旁说道:“夫人,莫要忧心,相信长乐定能平安归来。”
与此同时,沈天荣却不安分起来。他故意跑到高阳王府,找到冯馨儿,添油加醋地说:“高阳王被敌国抓走了,在那边受尽折磨,不成人样了。”却只字不提高阳王已被救出的好消息。
冯馨儿一脸狐疑,皱眉道:“沈天荣,你肯定是骗我的。”
沈天荣冷笑一声:“王妃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去打听,便知我所言真假。皇上是生怕您动了胎气,这才不让高阳王府知晓这个消息。”
冯馨儿心中一惊,差点动了胎气。就在这时,刘院士匆匆赶来。刘院士见高阳王妃神色慌张,赶忙说道:“王妃不必忧心,王爷如今已经脱离了危险。”
太子妃也在一旁安慰:“儿媳妇儿,莫要着急。如今浚儿已经化险为夷,相信我的干女儿长乐也定会平安无事。”
冯馨儿这才知晓自己被沈天荣骗了,心中对他的行径十分不齿。
另一边,拓跋余带着李常茹躲进了深山,准备休养生息,一时间众人都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在深山之中,拓跋余和李常茹并未闲着,他们日夜训练士兵,心中憋着一股劲,想要一雪前耻。
而魏国和南国这边,一切准备就绪,大军即将开拔攻打楼兰。就在这时,李长乐飞鸽传书而来。落九霄接到信件,急忙展开阅读,只见信中写道:“暂时不必攻打楼兰,先休养生息,相信我会平安回来,我定会把楼兰搅得天翻地覆。”
落九霄看完信,心中虽满是担忧与不舍,但他选择相信李长乐。他长叹一声,对众人说道:“既然长乐如此说,那我们便先按兵不动,看看局势再说。”
于是,原本剑拔弩张、即将出征的军队暂时按捺住了。而李长乐在楼兰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她能否真的将楼兰搅得天翻地覆,成功脱身?落九霄又该如何熬过这漫长的等待?一切都充满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