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贺朝阳身逢绝地
作者:洛熙儿   再回首我心依旧最新章节     
    对于赵亮来说,将城中所有百姓都换成自己的子民才是最佳选择。他完全不顾及这些宁国百姓的生死存亡,只关心如何实现自己的野心和目的。在他眼中,这些普通百姓不过是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只要能达成自己的目标,牺牲他们也在所不惜。
    赵亮心中盘算着,如果能够掌控这座城市的人口,那么他就能够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到那时,他便可以随心所欲地施展自己的计划,而不必受到任何束缚。至于那些宁国百姓的苦难,他视若无睹,毫无怜悯之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告状的声音愈发响亮,但赵亮依然不为所动。他冷漠地注视着这一切,仿佛在欣赏一场与己无关的闹剧。而那些宁国百姓,则只能寄希望于皇帝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声,给予他们一个公正的裁决。可惜,他们并不知道,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他们早已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
    宁国百姓含着热泪搬离西南城,他们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无奈。然而,有些人家心有不甘,趁着夜色悄悄地返回城中。他们点燃了自家的房屋,熊熊大火照亮了整个夜空,仿佛要将这座曾经属于他们的城市彻底毁灭。即使这样,他们也绝不愿将这些留给即将占领这里的赵国人民。
    西南城内浓烟滚滚,四处弥漫着刺鼻的烟雾。赵亮得知情况后,紧急下达命令,严格搜查那些擅自回城的宁国百姓。经过一番严密排查,大部分回流的百姓被揪出,但仍有少数宁国百姓执意不肯离开,他们大多是些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之人。
    与此同时,赵国的百姓则幸运地捡到了这个大便宜。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景象。人们开始重新营业、买卖货物,街头巷尾热闹非凡。赵亮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的决策明智,并下令加强对军队的训练,以防宁国举兵来袭。
    面对眼前的局势,赵亮深知不能掉以轻心。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于是,他亲自督促士兵们刻苦训练,提高战斗力,确保赵国能够抵御任何敌人的进攻。而对于那些坚守在西南城的宁国孤老们,赵亮也心生怜悯,但国家利益当前,他只能选择让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
    ……
    当宁国得知来自西南城的消息时,众人不禁哄堂大笑起来。他们纷纷对徐之水的妙计赞不绝口,认为这一策略实在是太过英明神武了。
    刘治更是对其大加赞赏,表示这个办法其实云熙早已向自己提及过。然而当时的他却认为那只是女人家的短浅之见,并未多加重视。如今看来,自己当初真是大错特错!云熙的见识和智慧远非自己所能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治心中愈发觉得自惭形秽。他深刻地意识到,云熙绝非普通女子,她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广阔的眼界。相比之下,自己似乎显得黯然失色、相形见绌。
    这种感觉日益强烈,让刘治安心自问:我真的能够与如此优秀的女子相配吗?每每想到此处,他便心生惶恐,生怕终有一日会失去她。因为以云熙的才华和能力,注定不会久居人下,她必将展翅高飞,远离这小小的池塘,去追寻更为广阔的天空。而那时的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眼看着时机已至,刘治当机立断下达命令:“贺朝阳!立刻率领十万大军作为先头部队火速赶往西南城!”紧接着他转头又对另一人说道:“崔健听令!你带领第二批军队随后跟进,但需注意,粮草就交由你们自行押送。要知道,粮草可是行军打仗最为关键之物,此番我们不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务必一举攻下西南城,以绝后患!”
    而此时此刻,云熙已然怀有六甲,孕期已满六月。她一心想要与刘治并肩作战、共同前往西南城。然而,刘治却忧心忡忡,顾虑重重——毕竟云熙身怀有孕,且身体状况不佳,所以态度异常坚决地表示反对。但云熙心中挂念着天下苍生,执意要随军前行。
    面对如此倔强的云熙,刘治实在无可奈何,最终只得应允下来。不仅如此,他还精心安排了十位医术精湛的军医、十位德高望重的太医以及十位经验丰富的接生婆随侍左右,并增派十位细心体贴的侍女专门侍奉云熙起居生活。因为这场战争胜负难料,也不知道将会持续多久,而云熙极有可能会在此期间分娩产子。
    对于这一切安排,云熙反倒觉得有些小题大做。毕竟她曾经有过生育经历,所以并没有太多恐惧感可言。
    可惜的是,灵儿需要留下来照看年幼的刘烨,无法一同出征。如今的刘烨十分依赖灵儿,片刻都不愿与其分离。想到此处,刘治不禁心生愧疚之情。灵儿本应到了谈婚论嫁之年,却因一直陪伴在自己身旁而耽误青春韶华。此次若能顺利打赢胜仗归来,定要亲自为其操办一场风光体面的婚礼才好。
    将士们看皇上亲自押运粮草,士气大振一定卖力攻下西南城,大军浩浩荡荡赶去西南城,所到之处不扰民,谁敢在城中胡作非为,严惩不贷。
    城外,旌旗飘扬,营帐连绵不绝。英勇无畏的将士们整齐划一地驻扎在此,他们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仿佛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城中的百姓们听闻军队到来,纷纷前来探望。当他们看到这支军纪严明、爱民如子的军队时,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许多人自发送来了各种物资,有食物、棉被、鸡鸭鱼肉等等,这些东西很快便堆积如山。
    贺朝阳亲自出面,向百姓们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并劝说大家将东西拿回去。他告诉众人,军营中的粮草十分充足,请大家放心。然而,百姓们却执意不肯收回这些馈赠,甚至有些人还悄悄地将食物放在了军营门口,然后迅速离去,生怕被拒绝。
    面对着这份深厚的情谊,贺朝阳感慨万千。他深知,这些朴实善良的百姓是国家的根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军队才能勇往直前,保家卫国。于是,他下令取出一部分银两作为谢礼,但当士兵们带着银两去寻找那些送食物的百姓时,却发现早已不见了他们的踪影。这些可爱的人们,不求任何回报,只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国家出一份力。
    更令人感动的是,有些地方的百姓们早早就做好了丰盛的饭菜,等待着军队路过。贺朝阳见状,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他当即下令,让军队稍作停留,接受百姓们的好意。随后,大军继续启程,一路上士气高昂,毫无阻碍地向着西南城进发。
    由于人马众多,队伍庞大,经过漫长的两个月行军,终于抵达了西南边境。大军在距离城池约三百里的地方停下脚步,并迅速搭建起营地以作休整。
    众人纷纷涌入刘治的营帐之中,共同商讨攻打西南城的策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刘治并未过多干预此事,表示他只需负责押送粮草即可,而攻城之战则完全交由贺朝阳全权处理。
    贺朝阳对此深感感激,他最为担忧的便是皇帝亲自插手战事,那样许多决策都会受到限制。如今得到皇帝这般信任与支持,无异于给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贺朝阳返回前线,与副将一同谋划如何攻克西南城。他们决定采取先礼后兵之策,如果赵亮愿意主动撤离西南城,那么己方军队将绝不发动进攻。
    可赵亮怎会轻易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呢?要知道,此时贺朝阳麾下仅有十万兵力,而自己城内尚有二十万守军,此外还能从其他地区调遣援兵。一旦援军抵达,何惧贺朝阳那区区十万人马!
    贺朝阳看着眼前的赵亮,心中暗自感叹:此人真是倔强得很啊!既然如此,那便来一场真正的较量吧!
    贺朝阳深知要将赵亮困死于城中几乎是不可能之事,毕竟西方局势已然失控。此刻,唯有将其逐出西南城,并夺回失去的领土方为上策。
    随着第一声战鼓擂响,战斗正式打响。双方激战正酣,难分难解,这场鏖战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仍未见胜负端倪。眼见士兵们疲惫不堪,贺朝阳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收兵回营,让众人稍作休整。
    回到营帐中的贺朝阳眉头紧锁,苦思冥想应对之策。如此消耗下去,己方伤亡惨重,但目前却又想不到更为有效的方法破局。正当此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向云熙求教或许会有转机。然而,眼下云熙即将临盆,实在不宜为此事烦扰忧心。
    想到此处,贺朝阳不禁轻轻叹息一声,决定还是靠自己想出良策。
    还是决定亲自查看一下对方军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怡,带着副将崔建决定去敌营查探一番。
    两人骑着两匹骏马离开了军营,朝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目的地正是赵国的营地所在之处。当距离敌营还有大约五十里的时候,崔建突然停下马来,满脸忧虑地对贺朝阳说道:“将军啊,再往前走可就太危险啦!”然而,贺朝阳却毫无畏惧之色,他坚定地回应道:“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唯有亲自深入探查敌军阵营,咱们才能真正了解敌情,从而找到克敌制胜的法门啊!”
    于是乎,两人继续策马飞奔,一直来到了距离敌营仅二十里左右的地方。此时,崔建将马匹拴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上,然后与贺朝阳一同登上附近的一座小山坡。站在坡顶极目远眺,便能清晰地望见敌方那连绵不绝的营帐。
    只见营帐内人头攒动,士兵们正热火朝天地加紧操练着;整个队伍井然有序、纪律严明,显然是一支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劲旅。眼前这一幕幕场景令贺朝阳不禁为之惊叹连连。
    崔建见状提议道:“等回到军中后,咱们不妨借鉴一下他们这种训练方式来整肃军纪。”贺朝阳对此深表赞同,并补充说:“嗯,确实如此……不过光看白天还不够,接下来咱们再观察观察他们夜间又是怎样训练的吧。”就这样,两人在山坡上默默观察了许久,由于连续数日奔波劳碌,此刻的贺朝阳感到异常疲倦不堪。
    贺朝阳坐在山坡上,“崔建,你先盯一会,我休息一会,到了夜间训练你把我叫醒,切记。”
    崔建看的正在兴头上,随口答应,也不知过了多久,崔建听到不远处有轻微的脚步声,猛地清醒过来,看已到了深夜。
    脚步声越来越近,崔建赶紧推醒贺朝阳,贺朝阳一听心里也紧张起来,二人屏住呼吸。
    “什么人?”敌方巡逻兵已经发现他们。
    贺朝阳朝崔建使了一个眼色,二人对着那伙人就是攻打,冲出一条路朝山下跑去。
    二人来到马前翻身上马,抽打马匹朝远处奔去,后面的人紧追不舍,始终摆脱不开。
    二人情急之下朝另一座大山奔去,远远的似乎听到钟声,二人顺着钟声奔去,很快来到一处古刹。
    几个挑水的僧人从远处而来,贺朝阳上前,“大师,后面追杀我们,请大师相救一下。”
    这几个僧人一看二人,“你们是哪国的人?”
    “宁国。”贺朝阳在佛门净地不敢撒谎。
    那僧人一愣,“快随我来。”带着二人走进寺庙。
    让人通知方丈,时间不大走过来一位上了年纪老僧人,气宇非凡,对着二人行佛门礼数,念了一声佛号,“敢问施主姓名?”
    贺朝阳不敢隐瞒,“晚辈贺朝阳。”
    方丈听完一愣,“你是贺朝阳贺将军?”
    贺朝阳看方丈如此惊讶,看看他并不认识,“方丈认识晚辈?”
    “贫僧跟你爷爷是过命之交,如今有幸见到你,真是缘分。”
    就在这时听到寺门口急促的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