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天下大势
作者:爱吃草的三角龙   乱世逃荒,做山匪搞基建无限内卷最新章节     
    李铁锤唬了一跳,私下里打铁已经是违反律法了,若是再给打成兵器,那罪名可就更大了。
    不过他想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麻袋一麻袋的铁矿石,就觉得已经私自开采铁矿了,那再打成兵器似乎也能接受。
    柯宁微解释道,“乱世,只为自保而已。”
    李铁锤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如今已经加入了山寨,那自然听您的吩咐。”
    农具打完没用几天,柯宁微就和李铁锤一起商议着怎么才能打造出好的长刀。
    他其实偷偷打造过武器,但主要以菜刀为主。
    打造正经的长刀,说实话,还是头一次。
    熟练度自然是没有的,但依照着以前的打铁经验,也能做出一些像模像样的东西来。如果成品实在不行,那就丢在炉子里融成铁水,重新打造。
    就这样过了好几天,李铁锤打造出了比较成功的长刀。
    柯宁微手里的武器数量一下子多了起来,但她没有让山寨中的人人手一把。山寨里的人多了起来,她还需要一些时间使这些人打心眼儿里信服于她。
    很快又到了年底,这次养鸡场和养兔场的产出都多了许多。
    柯宁微十分大手笔,给山寨里的每个人发三个鸡蛋,两斤兔肉,按照人口来。
    大家自然欣喜不已,不过也有郑家人比较酸,觉得这些人不过刚来山寨半年,就能发这么多东西,凭什么?
    柯宁微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里,只不过分完了山寨众人的东西,她又让养鸡场和养兔场给自家员工发工资和福利。
    这次,郑家人就不说话了。因为他们认字,他们来的早,所以大部分员工都是自家人。
    而新来的人十分眼馋养鸡场养兔场的工作,纷纷向老人打听,这才知道招聘门槛就必须要识字。虽然他们很不理解,把鸡和兔子养好和识字有什么关系。
    而同时,大家也发现了山寨里的默认规则,那就是想要得到重视,想要担任重要职位,就必须会认字。不认字,这些东西都与你无缘。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柯宁微把识字班重新开起来了。
    不过之前是学生的人,变成了新的老师,知识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递的。
    等过完了年,齐王和朝廷又打了起来。
    这次齐王腾出了手,大部分兵力都到了祁州府。短短几个月的,他攻下了祁州府。
    消息传到京城,一片哗然。
    王丞相劝告龙椅上的皇帝,“陛下,如今齐王造反,若不早日腾出兵力去打赢他,恐怕京城堪忧啊!”
    皇帝也被这消息吓了一跳,混混沌沌的脑子多了几分清醒。“此事还要倚重丞相,你全权做主。”
    皇帝早已被酒色掏空了身体,政事上也早就交给了朝中的几位重臣,王丞相也是其中之一。
    王丞相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虽然皇帝把如此重任交给他,但他半点都开心不起来。
    如今大夏国动乱四起,国库中银钱本就不多,还被皇帝挥霍一空,他要如何才能平定叛乱?
    而且齐王只是反叛者中最逼近京师的一个,其余的,比如西北的萧将军,还有陇西的赵氏一族,威胁也很大。
    王丞相一直都知道皇帝忌惮萧将军的军权,他也觉得应该削去萧将军的军权,否则长此以往,萧家就成了西北的土皇帝了。
    但王丞相没想到皇帝会采用如此激烈的手段,直接派亲信过去准备陷害他通敌卖国。
    要是他提前得知皇帝的动作,一定会阻止他的。
    因为王丞相更倾向于为萧将军封侯。
    皇帝犒赏有功之臣,到时候宴席上一番暗示,萧将军很大可能主动交出军权。若是不交,再采取激烈手段也可以啊!
    退一万步来说,皇帝真要是不想封侯,那也是先把人骗回来再做打算。哪有人还在西北,直接派人去对方的地盘上做手脚的,那不是擎等着被抓把柄呢吗。
    到时候不仅没有办成事儿,反倒是惹了一身腥。
    而事实也正如王丞相所预料的那样。
    萧将军一发现皇帝对自己起了赶尽杀绝的心思,立刻就抓住了前来做手脚的几人,当即就纠结了萧家军起名谋反。
    西北的军队当然不止萧家军,事实上萧家军不过数千人,但从萧家军里出来了许多校尉副将。
    这些人对萧将军忠心耿耿,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叛他。
    通过这些校尉副将,萧将军控制住了整个西北军队。至于少部分没有被控制住的,萧将军不忍心杀死这些士兵,迫使他们解甲归田了。
    对这些士兵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好事。
    萧将军世代在西北守卫边境,西北的百姓本来就很信任他。
    皇帝要逼死萧将军的消息一传出来,所有人立刻就倒戈到了萧将军的一边。也就是说,没费什么力气,萧将军就控制住了西北的局面。
    萧将军麾下的谋士劝其前往中原,谋取大事。
    但萧将军并没有这样的野心,所以打算守住西北,只做个藩王。
    而陇州的赵氏一族,本是当地的乡绅。
    当年陇西大旱,朝廷却要加重赋税。
    百姓们苦不堪言,准备外出逃荒。但连前行的粮食都不够吃了,于是纠结起来,准备去抢富户们的粮食。
    赵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家,而且因为他们守卫充足,当地百姓并没有成功。
    但在这个过程中,赵家的家主赵文彦预感到了朝廷的衰败,直接揭竿而起,站在了流民的一边。
    他依靠开仓放粮收拢了一波民心。等自家粮食用完之后,带着流民去抢其他富户的,边抢边往东边来。
    而在路上,队伍也变得越来越大。
    赵文彦读过书,自己本身并不是莽汉。每到一个新地方,他都会发展生产,安抚百姓,将此地变成自己的大本营。
    他不追求前进的速度,而是求稳。毕竟自己正在干的可是会杀头的大事,全族所有人的性命都维系在这件事上。至于最后会不会被杀头,只能由最终的结果决定,所以一切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