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健全心理安全服务体系
作者:用户38817395   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最新章节     
    国际中立区精神卫生康复中心提出的\"心理安全\"概念,将引发一场重大的社会发展腾飞!这个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更是一种实践理念,可以改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对待方式。
    首先,\"心理安全\"强调的是个体内心的稳定和安宁。它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健康状态。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治疗和教育资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应对压力和挑战,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心理安全\"还涉及到社会环境的建设。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社会氛围,减少歧视和偏见,增加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包容和理解。同时,也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此外,\"心理安全\"对于职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场所中的压力常常导致员工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企业可以采取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和培训,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最后,\"心理安全\"与国家的公共政策息息相关。政府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心理健康权益。同时,也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心理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保护。
    总之,\"心理安全\"概念的提出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进步。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和成长,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安全\"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全民心理健康而奋斗!
    “心理安全”和“心理健康”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安全”。它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感觉或状态,即个人感到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能够得到尊重和保护,不会受到他人的评判或伤害。心理安全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担心被批评、嘲笑或排斥。这种安全感来自于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各种社会环境中的支持和信任。当人们感到心理安全时,他们更有可能展示真实的自我,积极参与社交互动,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相反,如果缺乏心理安全,个体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甚至恐惧。他们可能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避免与他人分享内心的困扰。长期处于这种不安全的环境中,可能导致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困难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因此,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对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疾病,还包括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乐观的态度,有效地管理压力,并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心理健康涵盖了多个方面,如认知功能、情感调节、自尊自信、社交技能等。
    然而,要实现心理健康并不容易。许多因素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例如遗传、生物学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而其他人则可能因为创伤性事件、长期的压力或不良的生活方式而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此外,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也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心理安全”和“心理健康”是紧密相连的。心理安全提供了一个支持和保护的环境,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则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关注这两个概念对于维护个体的整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展和维护心理健康。同时,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消除歧视和偏见,也是促进全社会心理健康的关键一步。只有在一个注重心理安全和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中,每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
    以往,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心理健康”的概念。然而“健康”这个词相对偏个人化。健康的指向,往往会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是否健康;身体是否健康,只有当事人自己的主观感受最清楚,也主要是自己的责任。而 “心理健康”,意味着从健康这个视角来理解心理问题,也不可避免会带上个人化的色彩。如果当事人自己缺乏心理健康的意识,身边的人基本拿他没辙。
    我们以往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人a来求助,但真正有问题的并不是a,而是他身边的某个人b;a是因为b长期的错误言行,才出现了心理问题。例如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有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合理,或者学校老师给的压力太大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对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和支持,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又如遭受了职场 pua的员工, pua的出现并不是个人现象,往往同一个领导的下属都会经历类似的痛苦,但只有少数员工会寻求心理咨询。即便做心理咨询,我们只能告诉这个员工如何尽可能与心理扭曲的领导相处,而不能从根源上改善他所在的职场环境。但如果我们能在职场中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让那些性格扭曲的 pua者,变成大家都不待见、人人喊打,那就可以从根源上杜绝心理问题的产生。
    如果仅从心理健康的概念出发,那么谁的心理出了问题,首先靠谁自己去解决。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人还没有接受心理咨询的意识,即便有,也会因为心理咨询的高昂成本而望而生畏。很多时候,心理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当事人自己,而是由环境所造就的,环境要承担很多责任。
    基于此,斯密特罗教授的精神心理康复和促进团队提出了心理安全的概念。 并 于 精神卫生中心成立时,正式启动主题为: “艺术表达疗法,维护心理安全” 的 日间诊疗方案。
    这一诊疗方案是在 who 的精神心理健康促进指导纲要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并且得到了相关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该方案将汇聚专家、学者等各方资源,并联合相关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实施。未来还将开展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以推动精神健康事业的发展。
    在国际中立区的精神卫生中心,斯密特罗教授的心理安全概念,更强调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并不完全是由自己来负责的,应该是全社会,尤其是他身边的人,共同守护营造出的健康环境。
    作为一个团体,不管是学校、单位还是家庭,想要促进其中个体的身心健康,就需要营造出一个心理安全的氛围。因此,心理安全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在一个社群中彼此的责任,以及全社会的责任感。
    如同斯密特罗教授的理念,马克国际代表,国际中立区副代表施奈克瑟斯说,“心理安全的理念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社会责任。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自身的努力和管理,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那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让人们能够获得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同时,身边的人也可以通过关心、理解和支持他人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共同守护和营造这样的健康环境,以确保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关怀。
    通过强化学习理念,我们在全社会,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心理安全的概念,让各个行业的从业者都能够掌握心理安全知识,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心理安全空间。
    附录 “心理安全”概念简介
    心理安全,是指心理本身的安全,即心理免于危险、不受威胁和危害的客观状态。它比心理健康所包含的内容要更加广泛,在于说,心理安全所强调的是关系与责任,作为社会成员,人与人之间共同维护彼此安全的责任。
    从心理安全这个角度可以帮我们看到更多。比如说,有一所学校里的教师们,他们采用了错误的教学方式,常常对学生过度严格地指责和谩骂。这样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到不安、恐惧甚至是无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判断这个校园环境缺少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因此,我们不能等到大量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后才开始着手处理问题,而是应该提前预防,采取措施来避免这类情况发生。
    一个人是否出现心理安全问题和很多因素有关。有的孩子他本身的心理素质较好,或者自身的家庭环境较好,他们即便遇到了缺乏心理安全的环境,也不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反过来,一旦有威胁心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出现,对于那些缺乏社会支持,或者自身性格就不是特别稳定、成绩也不是特别好的一些学生,他们就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所以我们非常强调心理安全问题,应该是从根源上解决学习教育与身心成长的关系,教学环境的问题,要对老师开展教育和引导,也要对家长开展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这样能够减少孩子的心理亚健康乃至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可以说,心理安全是所有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在不与其他的公民权利相冲突的情况下,不做伤害他人心理安全的事情,也应该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区分心理安全的边界?
    在刚才的例子中,老师一贯的教学方法就是布置很多作业,对学生有很多的批评、打压。而如果作为校领导或者学生家长,采取非常严厉的方式批评老师,那么老师内心也会很难受,乃至于自己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安全是大家彼此保障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扞卫自己或一部分人的心理安全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去保护其他人的心理安全。
    也有一种情况,老师的教学方法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有一些学生,因其自身的性格问题,或者家庭教育问题,导致他自身的心理不健康,可能偶尔的一些话、或开玩笑的言论就引发了心理应激事件。在这样的一个事件里面,我们也需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都是基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讨论的。我们在处理心理安全问题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本着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比如针对老师的问题纠正也需要人性化,此外还可以考虑给这个老师安排一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这个老师逐渐去改变他的一些教学风格和性格问题。
    另一个方面,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更明确的标准:什么样的方式是真正对于学生有帮助的?需要学生和家长、老师之间达成一个关于教育理念的共识。这个共识,正是心理安全概念它所要界定的部分。
    制定标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基于心理安全的概念去分析,什么样的环境及行为是不安全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安全的,要尽可能的分析其中的因果关联。这样,当出现了心理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及时解决问题并做好善后工作,同时不断完善从而达到更好的防范作用。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网络上,出现很多“键盘侠”骂战的情况,许多网友因为意见不同,相互对立开撕谩骂,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引发一些人的心理问题,我之前就听说过有一些网友,在这种相互撕扯、强烈言语对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乃至于精神问题。
    我们对于网络上的言论也要进行规范,也就是说,如果别人说了让我们特别难受的话,我们怎么样去做一个合理的回应;同时,我们自身的行为和言论,不会反过来侵犯对方的心理安全。
    心理安全概念的提出和推广,将会营造一个更加理性、平和的社会舆论大环境。
    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最后,留下一些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我们需要 针对一些不同的场景,去描述出一些明显会破坏心理安全的言论和行为,这个行为的描述,本身是一个专业的问题。
    此外, 我们也需要有专门的心理安全员,深入基层,然后,能够对基层的一些心理安全的问题,及时发现 并引导,对当事人给予心理方面的支持。
    同时,心理安全的标准如何制定,相关的专业人员如何培养,在维护心理安全的过程中间,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分别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心理安全方面的问题和事故应该如何解决,如何调节,都是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无论在哪个时代场景下,心理问题都非常重要,因为痛苦与快乐都是由人心去体验的。大众都能够重视心理安全的时候,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对彼此的理解和包容,更加体谅彼此的心,爱护彼此的心。
    以上附录摘录自网络心理安全教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