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对比
作者:软心饼干   穿越我在古代打猎养家最新章节     
    再一早,姜有善便拿着自己发芽的稻种撒地里头,等水田的稻子发了芽,姜月的稻种也长了一节拇指高。
    等到姜有善的苗都长起来了,姜月的秧苗已经长到十厘米高,这时候开始插秧。
    姜月和姜有善扛着木板来到田里,把板子放在只留一层浅浅的水的泥田里。两人踩在板子上,秧苗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站在田中。
    一亩地,花了一天时间。
    自觉力气大的姜月也累的腰酸,艾玛,种地比打猎累。再看看姜有善,不嫌累,倒是一脸愁容,生怕这些秧苗耷拉着脑袋的秧苗死翘翘了。
    才插完,淅淅沥沥的小雨便下来了。
    都说春雨贵如油,这话果然不假,姜月的秧苗从一开始的‘垂头丧气’一夜之间变得精神抖擞,一天长一节,过了小半个月,就比姜有善种的那些秧苗高出了一节。
    姜月的这一亩一排排整整齐齐,而姜有善的稻子苗,这会儿还是参差不齐。看起来有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姜有善还担忧这亩水田,村里的人也背地里笑话姜有善任女儿胡来,可担忧着担忧着,姜月的秧苗长的又高又壮,风吹不倒,雨淋不弯,姜有善也不担忧了,村里也没了偷偷笑话姜有善的,都在留心观察者姜月的这一排稻子。
    这般费力,收成到底是多还是少呢?
    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有答案,现在是三月,距离稻子成熟还有四个多月呢。
    姜有善开始耕种荒地。
    自家那八十亩荒地和十亩下等田,姜有善种了些豆子,高粱,粟米等,结多结少,总归有个收获。
    可纵使他和蔡老爷一天到晚的不停的耕种,恐怕全部种上时节都耽误了。
    姜月,有过腰酸背痛的插秧体验,这次可不想亲自动手,去了里正家里一说,给他爹找来不少劳力,按照耕种的亩数来算,正好给青黄不接的村民添了一笔好的收入。
    几十亩地,没过多少天便种上了,姜有善也想开了,自己还就得听大女儿的,该用人的时候用人,该大气就大气些。
    蔡氏伺候的两头野猪产下来十六头小猪,已经能出栏了,被村里人买走了不少,只留下四只,两只自家养着,两只是给蔡姨母留得,只等蔡姨母来,便给她带回去养。闲不住的蔡氏又抱了二十来只小鸡,圈在猪圈旁。
    蔡姨母忙完春耕,带着一双儿女果然来了,不为别的,蔡氏托人给她带了话,年时让帮着给万福花说亲的事儿有了眉目。
    还有万福宝的工作,姜月揽到自己手上,万福宝这人还不错,虽说看着有点憨憨的,但挺有男子气概。是个有义气的,她跟何掌柜打了声招呼,把万福宝安排进肥皂工坊了。
    山庄里的工坊规模又扩大了一倍,萧家派来的人把技术牢牢攥在手里,其他没啥技术含量的活就找附近村民来干。
    至于万福花的亲事,蔡氏只让媒人牵个头。蔡姨母这次来,是想看男方家。
    听说蔡姨想嫁闺女,屠夫家托了好多媒人来找蔡氏。蔡氏一个劲地拒绝,姜月后来让她娘答应下来。
    “咱家看不上屠夫家,可蔡姨不是还没去看?而且屠夫家条件比蔡姨家好很多,蔡姨母万一就是想给表姐找有钱人家呢?让她多看看自家决定。”
    “月儿,那家人可不咋地。”
    那屠夫家打的什么主意,别人不知道,姜有善心里可清楚得很。这事儿少不了屠夫婆娘,因为他家黑小子没跟咱家攀上亲,不死心,拐弯抹角地还想攀上呢。
    “好不好的,都别招惹咱家,姨母要是糊涂看上那家,咱不来往就是了。”
    是真心想嫁闺女还是想攀自家?看蔡姨母怎么相看亲家吧。
    蔡氏心里一抖,闺女这是要试探蔡姨母?
    她了解自己的姐,姐可不是那种攀附的人。可这都十几年没见了,人会不会变呢,她也说不准。这才过了几个月的清静日子,万一家里又......
    姜月明白她娘的心思,说道:“你尽管跟蔡姨母讲那边的情况,不要出主意,要是他们相看上了,我给他们搅黄。”
    蔡氏皱着眉叹气道:“闺女,这样不好吧,是不是咱想太多。”
    姜月往南墙头白了一眼,给她娘自己体会。
    那边,因为姜长顺的亲事,姜老头和刘氏回来了。这才几天,姜老头刚来找姜有善,因为人不在家,也不说话板着脸又走了。
    蔡氏一惊,立即明白,闺女这么做也是为了家里以后的安稳。自家因为大闺女,现在添了多少好东西?崭新的房子,牛马都有了,还有鸡猪和大片的地。
    要是福花看中了屠夫家的家境要嫁过来,就屠夫家的贪心婆,自己家确实不能再来往了。
    等蔡姨母来,蔡氏先把屠夫家的家境说了说,蔡姨母连忙摇头:“这么好的家境什么样的媳妇找不到,找我们山沟的?”
    蔡氏道:“你还是去看看吧,人家找我好几回了,我觉得那孩子小了福花三岁,拒绝了,可那家不死心,还来找。”
    蔡姨母当下也有了考虑,暗忖:连面都没见上一次,别是想借此巴结妹妹家。她不图闺女嫁的人家条件有多好,只要家里大人好相处,孩子踏实稳重,能顺顺利利过日子就行。
    虽说让蔡氏帮着给闺女说亲事,可并不想闺女以后连累了蔡氏。
    这样想着,蔡姨母答应道:“行,那我就一并去看一眼。”
    先去了屠夫家里,这家五间新瓦房,夫妻俩都是膀大腰圆,家里的日子定然不缺油水。可那婆娘一开口,蔡姨母心里便否了,三句不离妹妹家,这家人太势利,不成。
    媒婆带着蔡姨母把剩下的都相看了一遍,比较来比较去,又问了福花的想法,最终挑了邻近村的。这家孩子长得不错,家里爹娘也通情达理,好相处,年纪和蔡福花也差不多。
    回来跟蔡氏和蔡姥姥一说,两人都觉得好。蔡氏心里舒了口气,幸好蔡姨母没瞧上屠夫家的黑小子。
    姜月这边心里也有了判断。
    对待敌人,姜月绝不手软,其他的无关人员骂,只要不碍自家的事儿,看蔡氏的面子,姜月也足够有人情味。
    蔡姨母一家在姜有善家里住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万福宝便去了肥皂工坊做工,蔡姨母万福花各抱着一头小猪万分感谢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