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端木赐进入秦国后,秦君嬴刺迅速下达指令,将刚刚从汉中抽调返回的五万秦军派往少梁,这一决策使秦国在少梁的驻军数量由原来的三万猛增到八万。
与此同时,负责镇守楚国三川郡和上庸郡一带的主将荆云也行动起来,他从三川郡和上庸郡两地的驻军中抽调出五万人马,并开始向晋国韩氏的宜阳地区进发。
根据襄郢的命令,荆云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中,夺取魏氏的上洛之地以及韩氏的宜阳之地。
然而,荆云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一旦魏氏在与赵韩联军的战斗中失利,他们必定会调动上洛之地的魏军回援。
因此,荆云并不急于攻打魏氏的上洛之地,或许再过一段时间,这座城池就会自动落入他的手中。
相反,对于韩氏的宜阳之地,荆云则认为应当迅速攻占。
因为一旦韩氏成功肃清渑池和郗塞之地的魏军后,很可能会撤回宜阳。如果不能及时采取行动,那么这个机会可能就会错失。
所以荆云让麾下五万大军迅速往宜阳赶去,另一边征召民夫,将新城的辎重运往前线的楚军大营。
新城乃是楚国攻略晋国的前沿,所以楚国长期在新城是存放了一定量的粮草辎重的,现在这些粮草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楚王章十七年四月,楚将荆云以五万大军攻打晋国韩氏的重镇宜阳。
宜阳本有三万韩军镇守,但因为宜阳守将分出两万韩军攻打魏氏的渑池和郗塞,导致宜阳空虚。
当荆云渡过洛水,兵临宜阳的时候,宜阳城的副将才紧急向渑池的宜阳将军求援。
只是当宜阳将军集结部队迅速赶到宜阳的时候,宜阳在韩氏援军到达的前半个时辰就落到了楚军手中。
韩氏的宜阳将军对留守宜阳的副将大恨,恨其无能,宜阳城中尚有一万大军,偏偏三天的时间都坚持不到。
宜阳将军见重镇宜阳已经被楚军攻破,他只得带领两万韩军撤往渑池。
又过了数日,留在上洛附近的斥候突然向荆云禀报,说是驻守上洛之地的魏军在一日之前全部撤离。
荆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神色大喜,他的预料果然没有错,于是立刻分出五千人去占领上洛之地。
就这样,楚国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既定目标,于是荆云就将目光看向渑池。
另一方面,秦军从少梁出发,拔除了魏氏在汾水两岸的一些据点,随后又去攻打汾阴,秦军与汾阴的魏军交战两日之后,魏军主动撤离汾阴,赶往支援安邑。
就这样,秦军花费了些许的代价就取得了位于河东最西边的汾阴这座城池,于是秦军想要继续乘胜追击。
秦军的目标不是河东,而是河西,河西还有诸多城邑位于魏氏的手里,所以秦君就给秦将授命,让其择机攻取整个河西。
这也是上次秦军伐晋时的目标,但最终只得了彭衙和少梁这两处河西的重地,所以这次机会对秦军而言乃是千载难逢。
秦楚两国趁着赵韩围攻魏氏的时候攻打晋国,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赵氏的执政卿赵无恤得知。
对于这情况,赵无恤事先就推算过了,秦国穷兵黩武,并不被赵无恤放在眼里,这次就算是被秦国占些便宜,以后随时可以拿回来。
但晋国身上的肥肉到了楚国这头猛虎的嘴里,以后想要拿回来,恐怕就难了。
不过这点损失还在赵无恤的承受范围。
楚国对晋国一直都是虎视眈眈,这也是赵无恤这两年以来都不敢直接对魏氏动手的原因,所以,这两年赵无恤除了对韩氏行使一些温和手段之外,一直在隐忍,直到确定楚军主力远在巴蜀的时候,才对魏氏行雷霆之击。
赵无恤的心腹谋臣张孟谈给其设定的取魏之计的时机选得非常好,楚国如今只能在晋国身上占些便宜,但却无力干涉赵魏的战局。
在秦楚两国下场之后,赵无恤再次增兵十万,攻打魏氏之地,两个月的时间,魏氏在河东的领地除了安邑之外全部落在了赵氏的手里。
魏氏之前偌大的领地有三分之二落到了赵氏的手里,三分之一落到了秦国手里,魏氏如今只剩下安邑一座孤城还在苟延残喘,但安邑陷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次秦国算是吃撑了,不费吹灰之力之力就全据河西之地,这让秦君嬴刺龙颜大悦,甚至亲自跑到秦国的宗庙,向嬴氏列祖列宗报喜。
楚国这次胃口不算大,捡了魏氏的上洛之地,抢了韩氏的重镇宜阳,还有渑池,然后就没有动作了。
楚国这点收益与秦国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而就在秦国与楚国在晋国这块土地上夺食的时候,齐国大将田豹亲率五万大军攻入了卫国。
齐国的动作惊呆了赵氏,也惊呆了卫国,就连楚国也没有反应过来。
卫国在秦、楚、晋、齐四国大战结束之后,国土面积缩小了一半,如今在齐国的强大攻势下,接连失地,恐怕这一半也保不住。
卫侯姬辄看着齐军不断逼近卫国都城濮阳,只能一面征召国人抵抗,一面向赵氏求援。
但如今赵氏将大部分的力量都投入了魏氏的战场,哪有时间管卫国,而且赵氏也不会为了卫国而去得罪齐国这个盟友。
楚盟这边,前任卫侯蒯聩的反应倒是很大,连忙面见楚盟之中的几个国家的国君,如郑国、陈国、宋国这些距离卫国比较近的国家,卫侯蒯聩想要向这些国家借兵,意图攻打齐国。
卫侯蒯聩的目标当然不是为了救援卫国,他只是想借助击退齐国的威望回到卫国,意图把他的儿子再度赶下君位。
只是前任卫侯蒯聩哪里看得清现在的局势,他这个前任卫侯早就入不得这些国家的眼,没有哪一个国君愿意见他。
等他想着来求楚王熊章的时候,卫国都城被齐国攻破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
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卫国就被齐国灭亡,卫侯姬辄在卫侯宫自焚而死。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前任卫侯蒯聩也不再前往襄郢,而是一脸落寞的回到了自己的领邑,自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楚王章十七年是纷乱的一年,楚国在攻略巴蜀,但蜀国的抵抗至今还在继续,赵氏联合韩氏花费极大的代价终于灭亡了魏氏,秦国在魏氏身上吃下了一块巨大的肥肉。
齐国在几个大国都抽不开身的情况下覆灭了卫国。
两年多以前,齐国在鲁国宿敌举行的弥兵大会之后,列国只见战乱不断,覆灭的弱国更是极速增加,使得宿地之盟成为了一个笑话。
天下诸国也不再承认齐国的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