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妮支楞着耳朵听,原来这李家父亲以前是做官的,后来病逝了。
李家老夫人没有儿子,现在的儿子是一个妾室所生的。老婆子心里不愿意,就把妾室和孩子赶到了乡下。
结果她只生了个闺女,闺女嫁人后随着丈夫出任地方官,多年不能见面。
丈夫死后她只能回乡下投奔儿子,这儿子也是个良善的,把她当成亲娘伺候。
老婆子不在妾室亲娘是娘,老婆子一回来妾就是妾,只能称主母为娘。
老婆心里不忿,想尽办法折腾这个儿子,儿子有礼法限制只能忍气吞声。受不了了就出去做生意,不回家。
可是他不回家受折磨的就是他的媳妇了,今天头疼要儿媳彻夜守着。明日不想吃饭,让儿媳亲自下厨给她做饭菜。
总之就是儿媳不能闲着,李张氏的妾室婆婆已经过世,李张氏只好委曲求全,默默忍受。
老婆子临死前生病好久,天天更是变着法的折磨儿媳孙子孙女们。
最恶心的是老婆子吃饭的时候故意咳嗽几下,把口水给喷在碗里,然后让儿媳吃。
“你说那老婆怎么这么恶毒,这不是想让儿媳妇染病吗?恶婆婆哪家都有,像她这样的那还真是少数。”
“可不是吗?幸亏张氏身体强壮,不然说不定……”
“你们在说什么呢?”
话没有做完,等得那人就来了,三人互相打趣几句后就去了大厅那里烧纸磕头去了。
小厮给张五妮端来了馒头和菜,里面几乎全都是肉,可是她想起刚才夫人们说的吐口水的话,心里直不舒服。
做了个心理建设,埋头吃馒头夹肉,味道一般般,感觉没有自己做的好吃。
“老大,你怎么来了!”
冷不丁被人拍了肩,张五妮吓得一哆嗦,差点把夹肉的馒头给扔了。
她回头就踢了张安邦一下:“就许你们来不许我来呀,你吓死我了。”
除了张安邦,还有张胜、张安泰、张民安,张定国宁可饿着也不会真的来要饭,怕被同学看到。
张安邦呵呵笑,张五妮嘘了一下:“小声点,这里是丧事,小心等下主人把你们赶出去。”
张安邦几人立刻压低声音,小厮一看:“你们等着,我去给你们拿饭菜。”
张安邦问张五妮,你不是在家里吗?怎么出现在这里了?
张五妮说在家里没事干无聊,就出来散散心,然后听说给乞丐饭吃就来了。
两个小厮给张安邦几人端来馒头和菜,几人就蹲在那里吃起来。
吃完饭,几人道谢就要告辞,就在这时大厅灵堂发生了骚乱,就听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怒斥张氏不孝。
原因是这个男人没看到张氏的眼泪,哭泣的声音也低的很,按他的话说像猫叫。
李府的管家在旁边解释:“舅老爷,我家夫人伺候老夫人日久,熬的嗓子不好了所以哭声小,你就宽宏大量些。”
男人身高马大正值壮年,声音洪亮有力咄咄逼人:“作为儿媳伺候婆婆是应该的,伺候几天就不得了啦。
到底不是亲生的,隔着层肚皮就是不亲,婆婆去世一滴眼泪不掉,这就是她的教养吗!”
周围的人全都围过来,张氏气的脸色苍白眼泪瞬间滑落。
周围的人也劝,说张氏很孝顺的,婆婆生病她衣不解带怎么样怎么样的。
男人眼神狠厉:“她伺候的好,那我姑姑怎么会死!她孝顺她怎么不……”
这话真的不好接,也把人家劝架的气着了,又想到不是自己家的事,不必和人家硬刚。
张氏跪在门里的铺垫上,身体摇摇欲坠,心里的恼怒委屈更是如决堤之海,可是她声音沙哑说不出话来。
她的儿女又是小辈,更是不敢乱说话,只怕给母亲招来更大的伤痛。
“不死的是老乌龟,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蹩,你姑姑是哪一个?”
一个清清脆脆的声音响起,大家全部看过去,只见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小女孩,缓缓走进人群中间。
在她的后面,是四个穿着相同衣服的少年。只见他们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的跟着到了人群中间。
所有人都安静了,心里也颇为吓一跳:小丫头说这话……嘶!
壮年汉子双眼一瞪:“你是谁?一个小小的丫头片子,这里有你说话的地方吗!”
他以为是张氏的孩子,张氏偷偷看过来,她不认识这个丫头。
张五妮冷笑:“我叫张五妮,我是李夫人请来替哭的。李夫人伺候婆婆床前许久身体已经累坏了。
白天黑夜的近身伺候,什么事都是亲力亲为,嗓子也熬哑了不能说话。但是没忘表达自己的孝心,她请我们替她哭灵。”
男人道:“哭自己的婆婆要请人,表面功夫而已!就是心里没有我姑姑!”
张五妮:“她心里没有你姑姑你心里有吗?她在她婆婆生病的时候伺候了好久,你姑姑生病的时候你去哪里了?
你这么心疼你姑姑、这么孝顺你的长辈,你怎么不来伺候她几天呢?你姑姑心里肯定也是想你想的紧的。”
男人:“你……”
张五妮:“你看看你,身强力壮、满面红光、声音洪亮,你这么想你的姑姑你怎么不哭呢?
你的眼泪呢?你的哭声呢?你姑姑那么想你你来了怎么着也得哭死过去几回才合适。”
男人举起拳头,他后面有人就拉着他。
张五妮轻嗤:“你以为你的拳头大我就会怕你?你今天敢动我,我就能让你横着出去!
人家李夫人好歹还做表面功夫,你看看你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在人家悲伤欲绝的时候胡搅蛮缠!
你还要脸吧?你让大家看看你,再看看李夫人……”
李夫人在儿子女儿的搀扶下,适时的出现在众人的眼里。
“看看人家身体都撑不住了还在给婆婆尽孝,你再看看你,给你两头牛你都能拉得住。
要我说李夫人应该回去休息休息,你这个做侄儿的也好有机会给姑姑磕头呀。”
围观的人立刻附和:对,跪个三两天也尽尽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