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谈判
作者:狂人啊Q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最新章节     
    俄国人顶风冒雪冲了三天,一个人都没冲出去,俄国人没想到,刘勇强也没想到。
    俄国人没想到的是在这种天气下,竟然没有打开一个缺口。他们太迷信刺刀冲锋了,刚刚结束的巴尔干战争,让他们这套战术进一步扬名,英国、希腊军队无数次在刺刀冲锋下掉头逃跑。可这次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个以机枪火力为中心的汉军战壕,冲到战壕前,俄军士兵就几乎都倒在了路上。
    刘勇强没想到的是,俄军其实早就见识过自己这套战术,甚至在海参崴的时候,他们也这么徒劳的冲锋过,没想到还会如此。果然新战术的传播没有那么快,机枪出现后半个多世纪都没引起重视,不是没有原因的。
    俄军向来不是一个反应快的军队,总是挨打过后才会被动进步。还好他们底子厚,要是德国,这样的失败来上几次,或许就不会有现在普鲁士化德国。而是另一个邦国统一,或者继续四分五裂。
    “俄军的高层,全是一群从前膛枪时代走过来的老古董,没那么容易接受新战术。不过这次之后,肯定会引起重视了。下一次我们面对的,就是一支大量装备机枪的俄军。很可能要打一场堑壕战了。”
    刘勇强跟参谋们轻松的讨论着。
    俄军如同一战时的英军一样古板,端着刺刀一次次无畏的冲锋,三天之内,至少丢下了四万具尸体。英国人索姆河战役,用这种方式,一天就送了六万条性命。相比之下,加特林机枪的火力还是差了一点,单发步枪的火力也比不上连发步枪。
    突围失败之后,俄军又退回了榆关,十几万俄军挤在不大的榆关城,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县城,不过俄军不可能全部挤进县城,大多数俄军在县城外面驻防,以榆关为中心,在五公里范围内挖掘了大量壕沟,保证榆关不至于被地方炮火覆盖。
    汉军之前没有强攻,只是不想无谓的牺牲。这次击退俄军之后,趁势夺取了俄军几处外围防线,进一步将俄军逼退。现在大多数俄军已经紧挨着城墙,汉军的炮群正在前移。
    至于俄军的大炮,既少,又小。本身他们的大炮就不算多,毕竟将大炮从俄国本土运输到山海关太费时费力,俄军也不是重视炮火的部队,在欧洲向来都是火力最弱的军队之一,直到苏联时期。这次撤退的时候,又丢了一半大炮。这已经非常难得,已经能证明他们的指挥官是优秀的指挥官,如果能一门炮都不丢,那就不是优秀,而是传奇了。传奇指挥官,大概也不会后退,而是各种战术反杀进了辽东。
    前线的不利,很快就能反映在谈判桌上。如果这批人突围成功,俄国人会很硬气。
    俄国人做了让步,不再坚持索要欧亚大铁路的控制权,虽然这铁路是大清国的资产,但他们似乎不打算跟大清国商量,只要汉军不反对,他们就有能力拿下;法国则继续坚持整个越南,俄国在北方的失败,不足以让法国人妥协,他们必须有所得。
    至于日本,两国似乎并没有拉着日本一起谈判的想法。当然,他们通知了日本,日本也通过荷兰做中间人进行了接触,日本的价码也不低,整个朝鲜加琉球。
    反倒除了俄国,其他两方都没诚意,敢情被围的不是他们呗。
    “俄国的援军到了!”
    俄国第一批援军抵达北京,从沙皇宣布出兵,只过去了十二天。不过人数不多,俄国人要将庞大国土上驻防的军队集结起来,没有那么容易。虽然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掀起铁路狂潮,但腐败的官僚系统大大影响了效率,虽然纸面上铁路里程从九百多公里提高到了两万多公里,可这对于如此广大的国土来说,还是显得过于稀疏了。
    抵达北京的俄军援军,第一批只有一万多人,并没有立刻进军,这么点人不足以跟汉军争夺铁路控制权,控制不了铁路,就不可能快速救援榆关。
    “看来我们还有个打援的机会!”
    刘勇强并没有刻意留下榆关之敌围点打援,甚至之前都没想过沙俄还会增兵。
    刘勇强没有修改作战计划,围攻榆关的部队依然以消灭榆关残敌为首要目的,各支部队的任务都很明确。
    打援是另外的计划,会有其他部队执行。
    东北百万大军,现在才动用了六十万,还有四十万生力军没有参战呢。其中有十万人不能动,现在驻扎在鸭绿江一带,防备日本人。还有十万要留守腹地要冲,作为总预备队。所以这次打援可用兵力是二十万人。
    俄国援军在一月中旬从北京出发,兵力十五万,这是三十万人中集结的第一批,已经等不及全部集结,因为榆关俄军不可能撑得过这个冬天。撤退,意味着抛弃本就不多的辎重,没能撤到北京,就注定要选择突围,突围失败,就注定要被救援。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依靠自己脱困的能力了,甚至可能已经断粮,开始杀马了。
    汉军的大炮已经开始轰击榆关,俄军已经全部收缩进城墙之内,依托古老的城墙保护自己的安全。
    汉军一面挖战壕迫近,一面不断炮击。跟在越南不同,这次的土木作业很顺利,虽然冬天的土地难挖了一点,也比一铲子下去冒水的越南要容易的多。
    汉军的增援部队通过火车源源不断开进关内,集结在原本为困难榆关的堑壕中,而进攻部队,已经大多转移到了之前俄军的防御战壕中。
    现在相当于有两道包围榆关的环形战壕工事,两者相距只有一公里,已经挖出了交通壕相连,可以随时互相支援。这时候刘勇强下令内线停止攻击,这就有明显以打援为主的意图了。
    俄国人大概产生了敌人也已经不行了的错觉,竟然又发动了一次突围,可惜除了丢下上万尸体之外,没有任何进展。这支俄军彻底成为孤军,他们现在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沙皇已经派出了援军。
    可惜德式参谋制度还是有些死板了,没有解放军高效灵活,否则刘勇强现在可以采用少数兵力围困,大部用来打援。贸然调整,又可能造成前线混乱,所以打援的部队暂时无法增加兵力,就只有20万。
    这20万生力军,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俄国人用眼睛看见了他们的援军之后,已经连马都吃光了的他们,终于有了希望,城里此起彼伏的响起乌拉声,可当亲眼看见救援的军队被击退,像他们一样伤亡惨重之后,希望彻底变成了绝望。
    救援的俄军不可谓不努力,只可惜在机枪战壕前毫无作为,炮火甚至还不如对方,却不得不一次次发起冲击,在丢下数万伤员之后,不得不暂时撤退,因为敌人侧翼的骑兵已经逼了上来,一旦被缠住,下场就是榆关的战友。
    俄国援军的撤退,彻底压垮了榆关俄军,他们在城头挂起了白旗,十五万俄军走进了战俘营。
    巨大的胜利,立刻通过战地记者、外国武官发往全世界,再次引发轰动之后,俄国在谈判桌上做了更大让步。法国也不在坚持整个越南,他们还是愿意以红河为界的,但要求红河必须对法国彻底开放。日本人愿意放弃琉球,但还是索要整个朝鲜,因为现在朝鲜基本已经在他们控制中。
    国际关系进入现代之后,同盟条约中往往就有了‘不单独媾和’的条款,否则俄国这种状态,其实已经可以签条约退出战争了。即便现在不会单独媾和,这也是有极限的,俄国承担了所有损失,绝不是为了帮盟友保住胜利果实的。为了避免更大损失,俄国反过来开始给盟友施压。
    此时汉军却开始撤退,基本撤出山海关,当然除了留守部队。
    时间已经来到建宁四年,已经在鸭绿江边的义州待了一年的朝鲜国王李熙终于等来了宗主国调兵的好消息。
    “有救了,有救了。”
    李熙是一个懦弱无主的人,他未成年便在他父亲大院君的操作下继承王位,之后朝政长期把持在父亲手里。大院君还是颇有才华的,以一个士大夫的标准来衡量,他做的不错,也在士大夫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无非是抑制豪强那一套,当政几年朝鲜号称府库充盈,颇有中兴气象。
    李熙的老婆闵妃跟他父亲一样,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这个儿媳妇还是大院君自己挑的,出身骊兴闵氏,但自家衰落,自幼清贫。跟李熙的母亲同族出身,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李熙继位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朝鲜王权旁落,外戚当权。大院君才选了闵妃这个娘家势力不足的女孩。公公和儿媳妇的矛盾主要是公公不支持立闵妃的儿子当王子,这引起了闵妃的反弹。她本家虽然没落,但闵氏毕竟是大家族,于是身边开始聚集起一帮反大院君的势力,而且勾结前朝外戚势力,最重要的是把丈夫拉到自己一个阵营,最后以李熙亲政为手段,将大院君逼退。
    李熙帮着媳妇斗倒了父亲之后,朝政沦入媳妇之手,他也不在乎,整日纵情声色。经历了那些‘洋扰’事件,日本开国,不是父亲应对,就是媳妇出手。他本人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能力,乐于当一个傀儡。
    这次日本入寇,彻底吓到他了,因为这已经超出了强势的父亲或媳妇能左右的局面,在媳妇怂恿下,第一时间逃跑,国王一跑,朝鲜就彻底乱了。
    日军进驻朝鲜,很快暴露出强盗本性,到处劫掠财物,引发了本就濒临崩溃的朝鲜社会反抗,乡下大量原本也可能会起义的农民,组建了义军开始袭击日本驻军。朝鲜的官军则不堪一击,日军进驻一年来,没有收复一座城池,整个朝鲜沦入日本控制之下。
    日本人扶持傀儡,甚至在汉城另立了一个朝鲜国王,跟这个朝鲜国王签订了大量的卖国条约。
    正牌国王却只能在义州瑟瑟发抖,一次又一次期盼王师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