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巴尔干危机
作者:狂人啊Q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最新章节     
    此时在北美,相比美军,堪称优秀的汉军新一代军官们,已经争分夺秒的进行部署。
    铁路隧道是炸毁了,但有多少条小径能够翻越山脉,需要多少人力防守,这些都一无所知。通过缴获的美国军用地图了解了一下,但更多还需要实地考察。
    他们找到了一个盟友,熟悉当地环境的印第安部族。已经被驱赶进保留区,苟延残喘等待灭族的加州印第安人。其中有跟美国人接触会说英语的少数人,此时被作为沟通渠道,跟汉军交流。
    印第安人得知汉军是来打美国人的,最初心生畏惧,他们实在是被打怕了。他们并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凶残,如果不是真的逼急了,谁会骑着马去跟美国正规军一次次作战。就像有个梗说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牛羊肉,蒙古人疯了会去爬城墙,那都是草原大旱,不抢一把就活不下去时候才会干的玩命活。
    当得知汉军已经将白人打赢了,并且看到了实际情况后,这些印第安人才欢呼起来。主动要求带路,他们知道比白人更多的山道。
    在一个个向导的带领下,暂时在战术上慢慢超过美军。
    集结在山脉另一侧的美军越来越多,这一次美国也是认真的,将这一战看成第二次英美战争后的亡国之战,他们终于体会到了生死存亡是什么味道。
    百万美军在超强的工业生产能力武装下,已经组建起来,还有两百万正在征召。高薪,爱国主义,种族主义,全都能起到点作用,加上本就有点爱冒险的疯狂精神,主动参军的美国人极多。不爱冒险的美国人,大概率也不会从欧洲移民过来。
    所以别看大汉人口多,在美国本土作战,注定要以少打多。这是汉军军官从登陆时候起就明白的道理,因此他们需要尽可能的利用地利条件。
    美国国内的防御相当松懈,因为以前能给他们制造威胁的只有骑马拿着弓箭,少量手枪的印第安人武装。所以内部没有国内那种遍地堡垒式的城墙,所有城市都是开放的。山区隘口甚至都没有建立要塞,许多在汉军军官看来是必争之地的地方,只有少数设立了哨所式的据点。
    战争在深入,汉军一个个拔出这些民兵据点,争分夺秒的赶在美军完成训练,发起进攻之前占据了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上所有的战略据点,并开始设防。光是封锁这些险要隘口,就耗费了三十万兵力。没有100万大军,这场战争连防守都守不起。还是太大了,要防守整条几千公里长的防线啊。
    国内的援助源源不断送来,前几个月运送移民,后几个月运送物资和技术力量。大量技术专家、工人被动员起来。加利福尼亚的工业规模虽然不如东海岸,但水平还是不错的,加州有美军最大的几个造船厂之一,必须尽快恢复起来。
    从国内抽调过来的熟练技术工人近万人,还有近十万不太熟练的学徒,许多都来自大量小五金工厂。大军工企业,因为已经开始加班加点,只能提供少量高级技术人员。
    属于美军、政府的造船厂,军工厂第一时间就被征收,交给国内来的技术力量恢复生产,本地工人还在,但无法相信他们。真的开战,他们难免搞破坏。
    外交上,此时跟英国死死绑定,巴尔干危机不解除,英国人就有求于大汉。
    此时各方都在施展外交手段,英国人不反对希腊吞并阿尔巴尼亚,甚至吞并整个阿尔巴尼亚都没问题,只要不给保加利亚;奥匈坚持不允许塞尔维亚得到出海口,这也是塞尔维亚和黑山迟迟无法合并的原因;保加利亚有俄国撑腰,加上独立抗住奥斯曼帝国几十万大军的火力打击,甚至反攻下了亚得里亚堡,即将兵临伊斯坦布尔才迫使奥斯曼帝国认输的实力,保军决定开进阿尔巴尼亚。
    危机加深了,英国已经做好随时下场的准备,之前不断跟奥匈沟通,希望奥匈可以支持塞尔维亚继续占领阿尔巴尼亚北方。奥匈却在威逼塞尔维亚退兵,因为塞尔维亚一旦得到了出海口,将不再依赖奥匈帝国。现在塞尔维亚是一个穷困的农业国,经济支柱是向奥匈出口生猪,一旦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说不定贸易就转向了,经济上的独立,迟早会带来政治上的独立。所以哪怕塞尔维亚的王室,米兰家族是奥匈的一条狗,他也不能让狗吃的太饱。
    面对保军进入阿尔巴尼亚的情形,千钧一发之际,塞尔维亚竟然政变了。
    国王夫妇,米兰二世被军队少壮派枪杀,政府高层显然知道这一切,因为他们从容不迫的接管了局势。有证据显示,国王的王宫卫队参与了这起政变,政变极其残忍,年轻的米兰二世甚至被开膛破肚。
    这位国王是那个十年前打算入侵刚刚建立的保加利亚的米兰一世的儿子,他爸爸并没有死,但因为被保加利亚大公巴滕贝格暴打,回国后不被接受,挣扎了几下后,在各方势力的妥协下,他以让儿子继位的条件宣布退位。
    米兰二世继位,依然是亲奥匈的。因为奥匈几乎是他们的保护国一样,要不是奥匈的保护,塞尔维亚绝不可能在巴滕贝格带领下的保加利亚大军面前全身而退。但塞尔维亚已经是一个独立半个多世纪的成年民族国家了,虽然国力不强,但民族主义情绪很强,这股情绪本就是他们得以立国的最大支撑力量。有一大批民族主义军官和改革派都对奥匈帝国不满,只是米兰家族挡在了这股不满的力量面前。米兰一世之所以带着体系完整的民族国家军队,却打不过连军官都是临时任命的保加利亚军队,就是因为他的军官其实不怎么认可他。后来他被迫退位,则是因为民族意识的官僚集团反对他。要不是这个时代,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国王,塞尔维亚人早就废除米兰家族了。
    现在一场大战,终于为塞尔维亚争取到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米兰家族却打算屈服于奥匈帝国的淫威,让军队撤回来,这能忍?
    所以青年军官刺杀了他。民族官僚掌权,宣布建立临时政府,接管全部权力。
    紧接着断然拒绝了奥匈的要求,宣布塞尔维亚军队一步都不会撤。
    塞尔维亚民族政府的强硬态度,得到了底层民众,民族主义势力的支持。但奥匈怒了,通过上次战争,奥匈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能打,奥匈自己也知道自己似乎不能打,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不能打,上次的对手可是俄罗斯,输了不丢人。我抵不过俄国,我还打不过你塞尔维亚吗。
    于是奥匈军队开进了塞尔维亚,巴尔干战争的下半场开始了。
    英国人发现,他暂时还不用下场。因为奥匈的对手是塞尔维亚,等他们打完在看情况。
    密切关注巴尔干局势的刘勇强第一时间接到情报。
    “也许是俄国策划的!”
    能策动塞尔维亚政变,俄国有这个影响力。巴尔干国家基本都是斯拉夫人,语言稍有不同,加上历史影响,这些国家的军人大多从俄国的军校毕业。
    再说塞尔维亚独立的过程中,沙俄为其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甚至亲自下场跟奥斯曼帝国开战,在民族感情上,塞尔维亚人是倾向于俄国的。保加利亚的巴滕贝格带领新生的国家打败了入侵的塞尔维亚,那么高的威望,俄国也有能力让保加利亚军官发动政变将巴滕贝格绑架到俄国去,更何况塞尔维亚呢,弄死个把国王,不跟玩似的。
    “英国人什么态度?”
    “他们暂时没有表态。”
    “看来是打算观望啊。有意思了。”
    俄国没有亲自下场,策划了塞尔维亚政变,这是要打代理人战争啊。
    “俄国是不是太低估奥匈帝国了。”
    哈布斯堡家族的影响力巨大,可如今也只剩影响力了,欧洲还将奥匈当一个大国,这个大国在纸面上也确实很强,有欧洲一流的军工生产技术,波西米亚的冶金业发达,维亚纳是欧洲金融中心之一,人口众多,兵力庞大,怎么看都是有实力的,可惜民族问题太复杂了。金属工业发达的波西米亚人比匈牙利更早发动革命,要不是他们要价太高,没准就成功了,当时开价吓退了哈布斯堡家族,于是请俄军入关镇压了波西米亚人革命;后来匈牙利革命,要价还能接受,就给了匈牙利跟奥地利人几乎相等的民族权力。
    可即便跟奥地利人一起享受帝国统治权的匈牙利人加起来,人口也不过半,境内还生活着波西米亚人、塞尔维亚人、波兰人等较大的民族,根本无法凝聚。人心不齐,纸面上的数字,就只是数字罢了。很多数字有时候不是相加,可能是相减,比如奥匈军队中数量不少的塞尔维亚籍军官和士兵肯定是负作用。匈牙利官兵、波西米亚官兵、波兰官兵也未必能尽心尽力。
    奥匈精锐现役部队进入塞尔维亚后,开始确实势如破竹一般推进到距离奥匈边境不远的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位于多瑙河畔的首都,但却没能迅速攻下这座城市,塞尔维亚军人坚定的保卫了自己的首都,接着塞尔维亚前线援军不断返回,在多瑙河平原上跟奥匈展开了大会战。
    一场大战,奥匈大军溃败,竟有被塞尔维亚人反推的迹象。
    欧洲人全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