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颉利欲议和
作者:一壶浊酒尽   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最新章节     
    解决完了那些王公贵族之后,李承乾便打算去寻找李长安讨论一下接下来的事宜。
    当他们路过一路营帐时,李承乾突然注意到西府军正在营帐前排列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于是他驱使马匹靠近一些,想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他靠近营帐时,便听到里面传出了一个声音。
    那个声音带着一种玩味:“孤李长安最不喜欢浪费东西!往往碗里的每一粒米,孤都要吃干净!”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又传来了一个女人羞涩而愤怒的声音:“你敢!”
    “哈哈哈哈,她居然问我敢不敢?”李长安大笑着说道,“那你们呢,你们敢不敢?”
    “有赵王殿下的命令在,我们有什么不敢的!”众人齐声回答道。
    “很好!那就听从孤的命令,到外面去排队吧!”
    ……
    颉利可汗一路上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狂奔,终于抵达了自己的军营,他的心中充满了疲惫和恐惧。
    \"大唐军队没有追上来吧!\"颉利可汗气喘吁吁地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心有余悸。
    一旁的将领杨文连忙回答道:\"没有!可汗,多亏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挡了大唐军队的追击步伐,否则我们恐怕难以逃脱。\"
    颉利可汗听后,稍稍松了一口气,但内心的忧虑并未减轻。
    他望着一片狼藉的营地,想起自己的王庭已经被大唐军队攻占,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之感。
    \"本汗的王庭都被端了,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颉利可汗喃喃自语道,眼神中满是迷茫和无助。
    杨文深吸一口气,咬牙切齿地说:\"为今之计,只好向大唐求和了。虽然这并非我等所愿,但眼下形势紧迫,若不采取此举,恐怕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
    颉利可汗沉默片刻,最终无奈地点点头。
    他知道,杨文所言不无道理,但向大唐求和,意味着他要放弃许多尊严和利益,这对于一个曾经称霸草原的可汗来说,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然而,现实的压力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在生存与尊严之间,他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反正在发育个几年,同样能够再跟大唐掰一掰手腕!
    于是,颉利可汗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大唐,与李世民商议求和之事。
    暴风雪一连半个月都没有停歇!
    颉利可汗派出的使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长安城。
    太极殿中,突厥使者恭敬地向大唐皇帝行礼,并传达了颉利可汗的致意:“我们的可汗颉利大可汗派我来向大唐皇帝陛下致敬!”
    然而,李世民早已得知李承乾和李长安大破突厥王庭的消息,他面带戏谑之色,对眼前的突厥使者说道:“呵呵,难道不是你们有麻烦了才派你来的吗?”
    突厥使者露出委屈的神情,回答道:“大唐皇帝陛下难道不知道吗?我们遭遇了巨大的困境啊!这都是陛下的将军们带来的麻烦!若陛下能够制止他们,我们的可汗愿意代替陛下守护大唐的北方边境!”
    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回应道:“哈哈哈!好啊!倘若你们能够让你们的突厥部落停止给我大唐制造麻烦!朕倒是可以考虑答应你们的请求!”
    此时,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大臣们对于李世民的决定各抒己见。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与突厥建立和平关系;而另一些人则担心突厥会出尔反尔,继续侵扰大唐边境。
    “陛下,我们草原之上,各个部落向来都是各自为政、分散独立的存在。虽然我们有一个共同尊奉的大可汗,但并非所有部落都会无条件地听从他的命令和旨意。”突厥使者语气严肃地说道。
    李世民听后,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哈,如此说来,你们与我大唐之间便无谈判的余地了?不妨告诉你,此次大破你们突厥王庭的两位将领,一位乃是我大唐的皇太子,另一位则是我大唐的赵王!他们此番出征的目的,想来你也心中有数!”
    突厥使者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无奈地说道:“大唐皇帝陛下,实不相瞒,如今我们突厥已处于绝境之中,再无退路可选。正因如此,我们的可汗才迫切希望能够休战止戈啊!”
    闻听此言,李世民面无表情地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每一步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威严。他缓缓地走向突厥使者,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的心上,让人不禁为之颤抖。
    终于,李世民走到了突厥使者的面前。他高高在上,宛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岳,散发出威震八方的气息。他的目光如炬,直勾勾地盯着突厥使者,让后者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李世民霸气地质问道:“说!为何不投降?”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彻整个朝堂,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突厥使者心中一惊,但他还是强装镇定,硬着头皮回答道:“我们大汗说替陛下拱卫北方,实则便是投降之意啊!”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他冷笑道:“呵呵!朕要亲眼看着颉利可汗亲自到朕的面前来投降!”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和坚决,仿佛这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情。
    ……
    退朝之后,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地看着眼前的几位重臣。
    他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沉默:“诸位爱卿,今日朝堂之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突厥遣使求和,欲行投降之事,不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众人对视一眼,皆沉默不语。片刻后,魏征率先开口道:“陛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乃兵之上者也。既然突厥愿意投降,我等便可少牺牲许多将士性命,又能获得更多利益。依微臣之见,不妨接受其投降。”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房玄龄,问道:“房爱卿,你意下如何?”
    房玄龄皱起眉头,沉声道:“陛下,颉利此人向来不讲信用。此次投降,恐怕只是缓兵之计,意图喘息休整,日后卷土重来。我等切不可掉以轻心。”
    “房爱卿所言甚是。”李世民叹了口气,“朕亦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若轻易接受突厥投降,恐后患无穷。但若继续征战,我军亦会损失惨重。唉,真是左右为难啊!”
    这时,魏征再次发言:“陛下,此次出兵虽获大胜,但实非我朝国力已然强盛至能一举平定突厥。此胜当归功于太子殿下与赵王殿下的智勇谋略。若要彻底解决突厥之患,恐仍需假以时日,积累实力啊。”
    “你呢?唐俭你身为鸿胪寺卿,对于此事,可有何看法啊!”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盯着唐俭,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与期待。
    唐俭深吸一口气,缓缓答道:“陛下,微臣认为魏大夫所言甚是有理!以目前形势来看,求和或许是较为稳妥之策。然而,求和并非意味着示弱,我们可以提出苛刻的条件,以防日后有变。如此一来,既能避免战事带来的损耗,又可保存我军实力,无惧任何变故。”
    李世民眉头微皱,心中似有不甘:“和谈,实非朕所愿。但若开战,我军兵力尚显不足。若能如鸿胪寺卿所言之和,保持军力不损,则不惧突厥日后反复。既然如此……唐俭,朕决定派你亲自走一趟,前去打探突厥如今状况究竟如何。”
    终于,李世民下定决心,做出了最后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