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期刊样稿海珍审定 诗歌对仗董滨问询
作者:怀州狂生   爱在桃花灿烂时最新章节     
    海珍看完小说后,刚好到了下班时间。她简单地跟张海交代了几句工作相关的事情,然后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便走出了工会大门。
    出门后,她立刻叫上杨涛、苗芳和杨柳,一同离开了公司。他们骑着各自的电动车,快速驶向董师傅家。
    到达董师傅家门口时,苗芳好奇地问道:“我已经把新闻稿发给你了,你们是否完成了样稿呢?”
    海珍回答说:“样稿已经由杨柳排版好了,并发送给了我。现在只需等待资金到账,就能正式出版了。”
    杨涛笑着说道:“我觉得这篇小说很不错,但另一篇也很好,让我难以抉择,最后都没有注意到要选哪一篇。还是留到下次再发表吧!”、
    苗芳点头表示赞同,她说:“那就下次再发表吧。”大家相视一笑,心情轻松愉快。
    海珍轻轻地推开了董师傅家的大门,众人鱼贯而入,走进宽敞明亮的客厅。客厅里摆放着舒适的沙发和茶几,墙上挂着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营造出一种温馨雅致的氛围。大家纷纷找个位置坐下来,开始聊起天来。
    董师傅从厨房里走出来,热情地迎接大家。他笑着说道:“你们来了啊!快请坐,请喝茶!”说着,他将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茶水端到每个人面前。
    杨柳坐在椅子上,兴奋地说道:“这次的期刊一定会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内容呢!”她的眼睛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海珍微笑着回应道:“希望如此吧,但最终还是要看员工们的反应如何。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读者群体。”
    杨涛好奇地问:“对了,海珍,你打算怎样宣传这本期刊呢?毕竟只有让更多人知道,才能引起更大的反响。”
    海珍沉思片刻后回答道:“我已经和大家商量好了,会在公司内部举办一个评选活动,选出最受欢迎的文章,并发布相关的新闻报道。这样一来,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也能为这本书赢得更多的曝光机会。”说完,她起身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水。
    苗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个主意真不错!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线上宣传。通过分享有趣的片段、文章推荐等方式,吸引更多读者的注意。”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的人提议制作一些精美的海报,张贴在公司各个角落;还有人提出邀请知名博主或行业专家写书评,增加书籍的影响力。整个客厅充满了热烈而积极的气氛,大家都对这本期刊充满了信心。
    就在众人热烈地探讨着期刊的时候,海珍突然插话说:“董师傅,您来给我们讲讲古诗吧!”听到这个提议,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于是,董师傅开始了他的讲解:“在上一期的讲座中,我已经详细解释过四声和平仄的概念,如果你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可以重点谈谈如何记忆平仄的字数问题。实际上,对于我来说,写诗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只要不断练习和积累,平仄自然而然就能记住。不像你们,可以快速记住平仄的规则。”
    海珍接着问道:“董师傅,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字有两种读音,而且无论是平声还是仄声都是正确的。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您会怎么处理呢?”董师傅回答道:“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少见,但如果真的遇到了,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首先要看一下这个字的含义,然后再决定使用哪种读音更为合适。”
    随后,董师傅又补充说:“在律诗中,无论是五言律诗还是七言律诗,中间的两联通常需要对仗。而在对仗时,有一种常见的手法被广泛运用。杨涛,你的律诗写得非常出色,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在这方面的经验呢?”杨涛谦虚地笑了笑,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心得告诉大家。
    杨涛微笑着谦虚了一番,然后说道:“其实律诗的对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就能写出不错的对仗诗句。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上下句相互呼应,意境统一。而且,多读多写也是提高对仗技巧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律诗作品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同时也要不断地练习写作,积累经验。”
    接着,他详细解释了对仗的基本规则:“首先,对仗的上下两句要字数相等;其次,平仄要相对,即上联的平仄与下联的平仄要相反;再次,词性要相同,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还有,结构要相类,即上下句的语法结构要相似或一致;另外,出句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最后,对仗联出未字必须是仄声,对句末字必须是平声,并且入韵。”
    苗芳听后不禁感叹道:“好难呀!原来古诗这么难学啊!”
    杨柳也附和道:“是啊,怪不得现在人很少学,古诗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呢。”
    杨涛耐心地解释道:“词汇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词汇大致可以分为九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副词、虚词和代词。其中,名词又可以细分为十四小类: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植物、动物、形体、人事和人伦。”
    海珍有些疑惑地问道:“这么多类别,我们怎么可能都记得住呢?而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光名词就有那么多种,我们能全部记住吗?”
    杨涛无奈地笑了笑:“确实不容易,但也只能用死记硬背这个老办法了。那为什么要讲究对仗呢?对仗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对仗其实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在于让文字具有整齐的形式美。押韵和平仄属于听觉艺术,而对仗则更像是视觉艺术。此外,对称原则也是自然界万物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我们古人将对称原理引入到诗词格律当中,使得对称美也成为了诗词格律中的一部分,从而大大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听到这里,苗芳和杨柳还是摇着头,表示难以理解。
    这时,杨涛接着说:“你们喜欢听歌吗?这么说吧,如果把李白比作韩红,杜甫比作李娜,然后让他们都来演唱《青藏高原》,那么这之间的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大家都知道韩红唱歌非常出色,几乎没有人会有不同意见,但是与李娜相比起来,这差距就一目了然了。原因何在呢?因为只有李娜的歌声才堪称天籁之音啊!她在高音部分的表现轻松自如、游刃有余,而韩红则明显需要用力去顶才能完成高音部分,显得相当吃力且不够自然。仅仅从开头第一句就能看出这种差别,韩红无论如何也是学不来的。其实,杜甫的诗作对仗工整,可谓精妙绝伦,很多时候,我都是通过欣赏他的诗作来提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李诗和杜诗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对仗的方式明显地看出端倪。毫不夸张地说,李诗与杜诗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之上。杜甫的诗作堪称当今对仗的最佳典范,不仅古人难以企及,就连现代人也望尘莫及。可以说,杜诗是律诗中的翘楚,而在此基础上,对联应运而生,并汲取了杜诗的精髓。”
    “那么为何如今社会上有众多的李白粉丝,而杜粉却寥寥无几呢?”杨柳好奇地发问。
    “你说得没错,试问一下,现代又有几个人能够完整地读完《唐诗三百首》呢?苗芳、杨柳,你们俩是否完整读过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吧!不过我倒是知晓海珍曾通读《唐诗三百首》。然而,这又能证明些什么呢?难道这意味着杜诗不及李诗?亦或是李诗逊色于杜诗?其实这些都难以定论,但苗芳、杨柳却早早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你们不妨谈谈各自的看法,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呢?”
    苗芳道:“政治家不是喜欢三李诗吗?三李就是好。杜甫,白居易不是哭哭啼啼诗吗?我就下结论杜诗不如李诗。”
    杨柳笑着说:“苗芳啊,你这样评价诗歌可太简单粗暴了。我们不能仅仅根据某个人的喜好或者某些片面的观点来评判诗歌的好坏呀。而且,诗人的作品风格和情感表达都是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
    苗芳皱起眉头,不解地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杨柳想了想,回答道:“也许是因为李白的诗歌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艰辛,可能需要读者有一定的阅历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以,不同的人对他们的诗歌有着不同的感受和评价。”
    苗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嗯,你这么一说,好像有点道理。但是,我还是觉得李白的诗更好一些。他的诗里充满了豪情壮志,让人感觉很洒脱自在。”
    杨柳笑了笑,说:“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嘛。但我们也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不要轻易否定他人的观点。毕竟,文学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杨柳又接着说道:“我经常打开今日头条,看到有很多人在那里讨论李白的诗歌,并且将他视为唐诗中的第一人。这种说法应该没错吧?”
    海珍回答道:“我曾经阅读过《唐诗三百首》,但我很少说杜甫的诗歌不如李白的话。实际上,我深知杜甫的诗作要比李白的好得多,但却无法确切地说出原因所在。直到今天听到杨涛的讲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白之所以对崔颢的诗赞赏有加,正是因为他难以写出如此完美对仗的诗句。而对于杜甫来说,这样的技巧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杨涛继续说道:“就像苗芳和杨柳,她们甚至连《唐诗三百首》都未曾读过,因此她们的观点很难让人信服。据我了解,大约有七成的人都没有读过《唐诗三百首》。这些人就如同苗芳、杨柳一般,谈论起李白和杜甫时,往往只是随声附和而已。他们大多是教材或政治家的应声虫,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至少,我们还是应该先读完《唐诗三百首》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吧!至于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这本书,简直就是双重标准。凡是对李白有利的事情,都会被他夸大其词地渲染;而对李白不利的事情,则会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海珍听完杨涛的话,她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领悟的神色,若有所思地说道:“原来如此,看来我得多揣摩杜甫古诗,学习一下他对仗了。”她的目光闪烁着坚定,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董师傅见状,微笑着鼓励道:“不用着急,慢慢来。写诗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磨练。只要坚持下去,相信你们都会有进步的。”他的声音充满了温暖与鼓舞,让海珍等人感到一股莫名的动力。
    大家纷纷表示认同,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掌握写诗的技巧。
    杨涛兴致勃勃地说:“你们可以多去听听李娜版的《青藏高原》,再对比一下韩红版的《青藏高原》。”
    他接着解释道:“为什么韩红等歌手不敢翻唱李娜的《苏武牧羊》呢?就是因为她们的音域达不到要求啊!还有李娜的歌用情在唱,她的声音传出很多东西,现在的歌手没有人能达到。”
    这个说法让大家感到十分新奇,苗芳和杨柳等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围绕杜诗展开了一场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开始探讨杜甫的对仗方式,仔细研究每一种的平仄、押韵和意境。他们相互切磋琢磨,共同品味每一个字的韵味。
    “杜甫的对仗真是太精妙了!”苗芳感叹道。
    “是啊,他的诗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杨柳附和道。
    他们一边讨论着,一边欣赏着杜诗中的优美词句。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众人眼前。大家沉浸其中,感受着诗歌的魅力。
    “这首《登高》真是经典之作!”苗芳赞叹道。
    “没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简直绝了!”杨柳也忍不住赞叹。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场面热闹非凡。这场关于杜诗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才缓缓落下帷幕。
    时光悄然流逝,夜幕逐渐笼罩大地,星星如璀璨的宝石般点缀着浩瀚的天空。客厅内的灯光柔和地洒落下来,映照在每个人的面庞上,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祥和的氛围。大家围绕着期刊的推广方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献计献策,希望能让这本期刊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不知不觉间,时针指向了晚上六点半。大家的肚子开始咕咕作响,提醒着该去吃晚餐了。最后,杨涛提议先去吃饭,然后在电话里继续探讨。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众人向董师傅道别,并感谢他的热情款待。随后,一行人离开了董师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