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因为昨夜心情高兴多喝了两杯,但刘丙在第二天早上还是早早地醒来,然后开始忙碌地烧火做饭。
没看错,的确是一家之主的男人做饭。
因为刘丙的妻子在城北的一个纺织作坊找到了一份工作,十日一结的薪水,比刘丙赚得还多。
朝廷鼓励已经成婚的女性出来做事,这让许多守旧派痛心疾首,觉得国朝纲常有失,乾坤倒悬,必然惹得夫纲不振,家庭失睦。
但却遭到了京师不少家庭的一致怒骂,尤其是河东那边的战事结束后。
韩世忠领兵在阴山东南来了一次武装游行,带给朝廷乃至天下百姓的便利,不只是漠南大量的马匹、牛羊乃至牧草的输入,同时带来了商贸的极度发达。
是人总归是要穿衣服遮蔽、取暖的,所以在漠南与中原王朝再次取得了直接联系后,粗布就成为河东方向最重要的互市产品之一。
根据洪武四年的统计数据,长江以南诸行省,不包括四川行省,民间产出的麻缕已经超过了三亿斤!
在户部强制推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后,从江南兴起的成衣铺也迅速向天下各地流行开来,山东、河北、河东三行省的粗布纺织产业,也随之兴起。
东京城靠着过百万的人口,也在粗布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这里毕竟是国朝首都,新的技术、改良的纺织机,往往经朝廷的大力推广后就迅速普及下来。
所以东京城的纺织业,从业的女工就达到了近二十万人,同样的质量下,东京城的粗布,靠着京师的名头,就占据了不小的优势。
所以刘丙这两年赚得钱,远不如妻子多,让妻子多睡一会儿,他来做早饭也心甘情愿。
夫妻两人用过早饭,妻子匆匆与邻居的大嫂一起结伴去上班,刘丙则把儿子刘正送去了红石桥小学堂,这才不紧不慢地向码头而去。
王伦一直试图推行在梁山泊时期的那种小学教育,作为京师,东京城的小学堂也迅速地一所接一所设立了起来。
前期缺乏师资力量也没关系,从民间选拔一批识字的读书人,从商行抽调一批管账的,先教会小学生们识字和基础的算术。
以红石桥小学堂为例,朝廷减免了相当一部分学杂费,学生们的家庭只需要缴纳一笔不算很多的书本费就可以了。
因此小学堂在天下尚未完全铺开,是作为县学这一级别的补充,目的在于快速培训一批识字、能算术的“学徒”,从而让普通百姓的子女们也多一条出路。
这笔朝廷补贴,王伦以皇室的名义每年捐出一部分,其余则需要礼部以及地方官员们向商人们募捐。
所以不少官员们都觉得很羞耻,历朝历代的官员,哪个不是威风在上,什么时候要卑言辞,求到商人面前了?
故而许多官员都觉得,王皇帝不把当官的当人看,宣扬与万民共天下也就算了,至于一而再地打士大夫的脸面么?
但王伦觉得不要脸的难道不是你们这些文官么?前宋时朱勔在东南,名义上也是官,实际上就是赵佶在东南养的一条狗,你们这些文官到了东南,哪个不是舔着脸去拜访?
地方上的知县们,又有哪个不需要看本县大户的脸色?朝廷让商人捐款办学,这是给他们扬名,给他们脸面,你们这些文官究竟是怎样的脑回路,认为官不如商了?
由于赵佶父子跪得太快,前宋官员望风而降,所以新汉留任的前朝官吏相当多,这让朝廷用于吏治、监察的力度很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是巨大的。
王伦为了快速稳定天下,也强忍着接纳了这批官吏,但他早在开国时就开始布局,推广教育,改革科举,目的就是将前朝留任的庸官逐渐取代了。
官员们觉得开口向商人索捐丢脸,但民间的反应却截然相反。商人们觉得,这是朝廷给他们了一个体面,毕竟新朝对大户、富户的手段太狠,动不动就灭族抄家流放,此时不配合,还等待何时?
普通百姓们更是举手欢迎,华夏数千年重视教育的传统,哪个人愿意生来就做文盲呢?
刘丙将穿着红色马甲的儿子送到小学堂,向码头方向走去,上午时分一般少有船只靠岸,中午前后才是最忙碌的时刻,所以他得节省些体力慢慢走。
有两个穿长衫的纨绔,提着鸟笼,身后跟着几个随从,正在那里热烈地讨论,一个说:“昨日听了一回《薛仁贵征东演义》的话本,河东薛仁贵,银甲白衣,杀得高句丽胆寒,当真过瘾,今日宜再去听下一回!”
“走着,走着!”
看着两个纨绔规规矩矩地沿着道路右边行走,刘丙羡慕地看了一眼他们的长衫,突然又自豪了起来,等俺的儿子长大,那也是穿长衫的人物!
他还没有意识到,就连京师的纨绔子弟们也发生了变化,做事变得规矩了起来,讨论的也不是青楼楚馆、走马斗犬,而是华夏对外征服的往事了。
事实上王伦这一次亲征,带走了大量前宋遗留的武将、军户子弟们,曾经的纨绔子弟们都被父辈托了各种关系和门路送到了军中,为的就是在灭金之战中分得些许军功,从而维系家族不倒。
到了码头,刘丙从管事的小吏那里领了一块竹牌,这又是开封府的一个善政,凡码头工人,皆按牌号轮流负责搬运,这样就可以保证至少每一个搬运工都能有活儿做,有工钱拿。
当然这种排队只限于最忙碌的中午,一般到了半下午时,商家就可以自主挑人了,如此官府就保证了搬运工们每日都有最低的工钱可以拿。
半下午时分,也不甚忙碌了,刘丙便去了码头远处的公共厕所,刚从厕所出来,就看到旁边的大街上,远处似乎传来有人的高喊声。
随着急促的马蹄声,两匹快马冲来,当前一人身背三面小旗,街道上的百姓们迅速向两边退开,跟着冲来的第二人,穿着驿吏的衣服,一脸的风尘仆仆,却抑不住满脸的兴奋,高声大喊:“大捷!大捷!冠军侯踏破黄龙府啦!”
他兴奋地不住大吼,继续快马向尚书省的方向而去,百姓们也未回到街上,果然过了一会儿,又有三匹快马冲来,同样高喊:“辽东大捷!天子领兵击胡虏,冠军侯踏破黄龙府!”
“汉军万胜!”人群中有人激动地高喊了一声,于是震天的欢呼声就在东京城各地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