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连还沉醉于杨玉环的温柔乡、许久未曾关注朝堂局势的唐玄宗李隆基,也终于察觉到了这场战争的严重性。
在那华美的宫殿中,李隆基正与杨玉环相依相偎,突然,一名神色慌张的太监匆匆闯入,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
“陛下,大事不好了!叛军已势如破竹,多地沦陷,战火即将蔓延至京城!”太监的声音带着颤抖和恐惧。
李隆基猛地一惊,瞬间推开怀中的杨玉环,站起身来,脸色变得煞白。
“怎么会这样?朕竟一直未曾察觉!”他瞪大了双眼,目光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懊悔。
此时的李隆基,原本松弛的面容瞬间紧绷,额头冒出冷汗,双手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杨玉环在一旁,花容失色,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宫殿外,狂风呼啸,吹得窗户“嘎吱”作响,仿佛是战争的号角在耳边轰鸣。
李隆基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中充满了绝望和自责。“朕误了国事,误了大唐,可是这个时候,已经迟了……”他喃喃自语,身体摇晃着,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李隆基已然没有了别的办法。在那弥漫着紧张与哀愁气氛的宫殿中,李隆基面色凝重,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
他紧握着拳头,咬着牙关,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终于忍痛下旨:“朝廷要员听令,即刻迁都到行宫去,暂且舍弃长安城,待来日整军备战,再夺回这大唐的荣耀之地!”他的声音沙哑而颤抖,带着无尽的悲愤。
一旁的大臣们个个神色惶恐,低垂着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
李隆基望着这熟悉的宫殿,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眷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哀伤,那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仿佛在眼前一一闪过。
此时,宫外狂风肆虐,吹得树木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艰难的决定而悲叹。天空中乌云密布,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似乎预示着大唐即将面临的黑暗时刻。
杨玉环站在李隆基身旁,泪水盈满了眼眶,她轻轻拉着李隆基的衣袖,声音哽咽:“陛下……”
李隆基长叹一声,转过头,深情地看了一眼杨玉环,然后毅然决然地迈步走出宫殿,身后的大臣们也纷纷跟随,只留下一片寂寥与凄凉。
最后,在这凄风苦雨的时刻,李隆基望着泪水涟涟的杨玉环,心中满是疼惜与无奈。
杨玉环哭得梨花带雨,紧紧抓住李隆基的衣袖,哀求道:“陛下,阿狸陪了臣妾多年,臣妾舍不得它,求陛下带上它。”李隆基长叹一声,点了点头。
而就在此时,杨玉环又怯生生地说道:“陛下,还有玉妃曹野那姬,她在宫中无依无靠,臣妾实在不忍丢下她。”李隆基微微一愣,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看着杨玉环那楚楚可怜的模样,终究还是心软了。
周围的环境一片混乱,宫女太监们匆忙收拾着行李,呼喊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李隆基的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此番离去意味着什么,但为了保住大唐的血脉,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狂风呼啸着吹过宫殿的角落,吹起了地上的落叶和尘土。李隆基深吸一口气,拉起杨玉环的手,坚定地说道:“走吧,爱妃,朕会护你们周全。”
原本李隆基是打算悄无声息地离开长安城,尽量不引起过多的注意。然而,事与愿违。
如今这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携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喧闹声不绝于耳。宫女们神色慌张,太监们脚步匆匆,大臣们也是一脸的焦虑。
李隆基骑在马上,眉头紧皱,回头望着这混乱的队伍,心中懊悔不已。“朕怎就一时心软,答应了带上这许多人,如今这般大张旗鼓,如何能不被发现!”他暗暗自责,脸色阴沉得可怕。
杨玉环坐在马车里,探出身子,焦急地喊道:“陛下,这可如何是好?”她的脸上满是恐惧,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队伍中的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般招摇,定会被叛军追上的!”“哎呀,这可怎么办呀!”恐惧的情绪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此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扬起漫天的尘土。远处,隐隐传来马蹄声和喊杀声,那是叛军正在逼近。李隆基的心跳陡然加快,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边是气势汹汹的叛军如恶狼般步步逼近,那震天的喊杀声仿佛就在耳边回响;一边是军中人心惶惶,动荡不安,士气低落。
广平王李豫紧皱眉头,骑在高大的战马上,神色凝重地望着眼前混乱的局面。他的目光坚定而决绝,心中却充满了纠结与无奈。
“将士们已疲惫不堪,军心不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豫大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隆基则是面容憔悴,眼中满是惊慌失措。“豫儿,这可如何是好?难道朕真的要……”他的声音颤抖着,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马嵬坡上,狂风呼啸,吹得军旗猎猎作响。士兵们个个面容疲惫,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李豫深吸一口气,咬了咬牙,最终下令:“大军在此驻军,不再继续护卫陛下迁往行宫!”
他的话语如同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李隆基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豫儿,你……你怎能如此?”
李豫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抱拳说道:“陛下,恕臣不孝,但此时若继续前行,只怕全军覆没,还请陛下三思!”
周围的将领们也纷纷附和,一时间,马嵬坡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