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人生的岛屿
作者:用户39256703   月明秋水最新章节     
    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看书到了入神处,就会忘了外界,忘了那寒冷。这样的一个寒夜里,不妨也试试。
    换了一本地理课本,展开在眼前不到一尺远的桌面上,我渐渐凝聚起精神,试着专心致志起来。眼睛与书本之间,有那样一片小小的天地,你只要深入其中,就能自得其乐,甚至到达一个忘我的境界……也不知是过了多久,我先是觉得书本向自己一方动了一下!“怎么,怎么会是这样?会是谁呢?”暗自嘀咕着,我下意识地想着要合上书本。
    “嗯,想,想请教一下……”一个声音,纯正的国语的声音。
    就算不看脸,我也知道,说话的人是谁。不过,由于她就在我前面一张桌,而且,正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静静地凝视着我。
    娥眉如弯弓,面若朗月,这原本有点暗淡的夜晚,霎时就平添了几分绚丽的清辉!她叫冼茹霏,是从外地转来的。整个班上,就她一个人用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因此,我才会那样想,即使不看人只听声音,我也能确认说话者是谁。
    这一刻,她已经将脸转向我这一方。我看到了,她手里是一本展开着的书本。由此看来,“请教”一词,倒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哦,什么问题呢?”暗暗地吸着一口气,我极力要是自己的语气,显得平缓一些。
    “哦,这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呢?”带着一丝歉意,更带着几许期待,冼茹霏用那娴熟而纯正的普通话,对我这样说道。
    霎时,我是惊疑不已,思绪如潮:她所念出的那两句话,出自《道德经》,一般情况下,对于思想哲学方面的书籍,女生鲜少涉及。而这一次,这位冼茹霏同学,不仅有所涉猎,而且还是诚心请教,确实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哦,这句话……”这样说着,我的目光,停在了她那本依然展开着的书籍上。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让我看一下上下文,了解一下相应的语言环境,解说起来,效果才会更好。
    显然,她看懂了我的眼神。
    让书册半合着,她将那本书递了过来。为了让我能够直接看到那一页,她的几根手指,就巧妙地配合着,协调着。葱根般的玉指,寒冷的夜气里,相接时的丝丝暖意。那刹那间的震颤,恍如骤然而至的电流。
    那样的一本书,依然是那一页,展开在我眼前。
    扫了几眼之后,我将书还给她,然后,这样解释道:
    首先,要注意断句。应该,应该这样念:
    道,可道;非,常道……
    特别是注意,不要将“非常”连在一起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如果是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了。第一个“道”字,是名词。而第二个“道”字,用作动词。第二句中的两个“名”,与此相类似。作者开宗明义,对“道”作出解释……
    “听你这样一解释,”她嫣然一笑,“我,我倒是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了……”
    “这,这也是一点粗浅的了解……”我谦逊道。
    “能够有这样的了解,”她的语气里,夹杂着些许感慨,“已经很不错了!”
    她的这句话,倒是发自肺腑。一般的人,对于道家学派什么的,或许会有些许了解,然而,如果让他通读一下原文,多半还是做不到的。至少,他们当中的某些人会这样想,我又不是哲学方面的专门人员,何必要费这么大的劲儿呢?就算是要了解大意,我看一下现代文的翻译,也就差不多了。那种精深晦涩的古文原典,就暂时靠边站吧。
    我对冼茹霏的好感,即来源于此。
    “以前,”我回应着,“对于哲学思想,我也只是有所了解。”
    再聊了几句之后,她大概是看出了什么,就将那本书递了过来,这样说道:“这本书,你留着,慢慢看一下吧?”
    “你,你不看了?”我还真有点惊喜了。
    “哦,是这样的。”她解释道,“这本书,我大体上翻看过了。而你呢,以前,我就发现,对于文学、哲学什么的,你比较感兴趣。因此,你,你就挤出一点时间,好好看一下吧?”
    理由很充分,我也不便于不领情,就把那本书,暂时收下了。
    再闲聊几句之后,她先行告辞,离开教室,回宿舍去了。
    她离开教室之后,我就信手翻阅起刚刚借到手的这本书来。
    这本书名叫《生命的大智慧》,是一位学者对《道德经》一书的诠释、演绎与导读。
    岁月悠悠,人生长河中开始浮起回忆的岛屿,最初是隐隐约约的小岛,那是露出于水面之上的几块零星的岩石,接着又有新的岛屿开始在阳光下闪耀。茫茫时日,在单调中沉浮回转,让人难以辨认,但渐渐地终于显出一连串时而喜悦时而忧伤的首尾相衔的岁月,即便有中断,但无数往事依然能够越过她们连接在一起……
    扉页上的这几行字,既有着影影绰绰的画面,又有着人生的诗情与哲理,就像是一位哲人,正向你阐述着生命的智慧;与此同时,又像一位知心朋友,正与你交流着凡尘俗世的悲欢离合、喜悦忧伤。书本的封面,有着暖阳般的绚丽,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对我而言,无疑就是最大的惊喜和温暖了。而如果,我不到这教室里来,这一幕,也就不会出现了。
    那么,冼茹霏为什么要急于离开呢?
    或许,是这样的,她想着留出一些时间,让我好好回味一下这个夜里的不期而遇。她,她也在克制自己的情绪。就像,涓涓细流,才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惬意与宁静。嗯,这也是某种控场吧?
    而且,她也深知,我是个书虫,如果在交谈之际,我忍不住瞄几眼书页,倒是有点煞风景了。
    我也想过写小说,编故事,只是,这个夜晚,这样的一件事情,无论如何,我都编不出来的;甚至,我也不敢这样编。然而,不管怎样说,这样的一件事情,还是出现了,在我的生命里。
    生命中的悬疑、不期而遇、又惊又喜:这一切,也就是凡俗人生最大的欣慰、喜悦与自豪了吧?
    这冼茹霏,是这个学期,才从外地转过来的。在这个夜晚之前,由于是同班同学,我对于她,也不至于就没有一点印象。记得有一次,我和她,还有这位冼茹霏同学,也简单地交流过和写作文相关的一些话题。当然,那样的交流,更多的,还是浮于表面。
    哦,今夜里,冼茹霏跟我说起《道德经》,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在她的心目之中,放眼整个班级,能够就这一问题进行交谈的人,毕竟不多!更何况,这个夜晚,教室里的人,更是少得可怜。
    甚至,于宁姝也不在教室里。
    此前,我对于冼茹霏最大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普通话了。或许,是这样吧,考虑到自己刚从外地转来,对于当地的方言,自己不甚熟稔,她就选择了普通话。由此一来,偌大的一个班级,就她一个人,把普通话作为唯一的交流语言了。跟她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用普通话,这样一来,她至少不会有被排斥的感觉吧?当然,如果她不在场,我们还是习惯于用本地方言来交流。
    我对于普通话,最早的印象,就是影视作品了。于是,这样一来,这样一个夜晚,与当事人用普通话交谈,就有点“演戏”的味儿了。当然,这里所说的“演戏”,并不包含贬义,更多的意思是就是,充满了戏剧性,甚至有点远离凡俗尘嚣的浪漫唯美。
    这种感觉,隐隐类似于相见恨晚。
    生活这一出大戏,还真是一言难尽啊!走出阅览室之际,我只觉得,那飘飞着的细雨,简直就要把自己的那颗心冰冻了。而到了这一刻,望着手里的这一本《生命的大智慧》,我还会这样想吗?甚至,在书本与眼眸之间,我还能隐隐嗅到那一阵余香。
    她为什么执意要把书借给我?因为,她知晓我嗜书如命的习惯。而且,这不仅是一个人情,也会是一条丝线吧?不难想象,再聚首,闲聊之时,我们,我们是会再次谈及这本书的。什么叫共同语言,这,这就是一个例子了。人与人之间,似乎总有着某种默契,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那滚滚红尘之中,依然有着不一样的温情。
    到了这个夜晚,这个学期,也接近尾声了。对于本学期最后的一点时间,要说能够在功课复习方面,有多少收获,我是无意于说大话的。寒假,就算是短了一点,不过,依然是存在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收假以后,就开始努力拼搏,开始冲刺了。
    其实,腊尽春回,才是寒假的意义。
    将那本书递给我的时候,她眼睛里的那句话,多半就是:这本书,如果你都不看,偌大的一个班级,还有谁会看呢?
    由此看来,她很相信自己的直觉,也希望我不要辜负了这番心意。
    只是,我何德何能,能承受得住这番美意呢?
    由此看来,在某些时候,上天确实待我不薄。一个人,诚然不能夜郎自大,不过,也不能妄自菲薄啊!
    “留着,慢慢看……”离开教室之前,冼茹霏如此叮咛道。
    一时半会儿之间,我甚至都不知晓该怎样回应,只是点了点头。
    “好好看吧,说不定,哪一天,还有再谈起它的时候……”说着,她的前脚跟,已经快来到了门槛边。
    “这本书,还真值得看。”这一次,我这样回应道。
    如果真有一场大戏,目前的这一刻,会不会就是那大戏的序幕呢?这种天气,这样的一段时间,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面对着难以捉摸、难以把握的命运,我们一直在想着,如何才能够打起精神,背水一战。只是,由于觉得胜算不大,我们心灵的上空,就笼罩在片片阴云之中。而到了这一刻,随着那惊鸿一瞥,似乎又有点云开雾散;心灵的那一片湖面,又氤氲起丝丝暖意来。
    人生,其实还是有着某种机缘巧合的。
    如果她不曾转到这所学校来,那么,今夜里的这一幕,也就无从谈起。在二年级结束之际,对于这样的一个夜晚,我是不敢想象,也是无从想象的。然而,冷静地想一下,我又隐隐觉得,生命,其实更像是由一个个画面构成的。对于已经呈现的画面,你要懂得珍惜。至于未来的画面,会是怎么样,也不必太在意。因为,总有一些事情,是你意想不到的。
    其实,冼茹霏刚转来的时候,我还记得,班上只有一个座位,是空出来的。于是,班主任就让她坐那儿。而她的同桌,就是一个男生。虽然我们也不至于那么封建保守,不过,整个班级,就那样一张桌,是男女同学坐在一起,也还是让人会心一笑的。至于后来的事情,我倒是有点模糊了,她似乎也不再坐在那儿了。那么,当初,班主任又是如何调座位呢,我一时也想不起来了。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我有印象;而另外一些事情,我又有点迷迷糊糊的。
    一般情况之下,最初的那一幕,容易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以后的日子里,一些场景和画面,就会模糊起来,或是叠加在一起,变得不甚清楚了。当然,记得也好,不记得也罢,一切顺其自然吧。
    含糊其辞,不甚了了,那也没什么嘛,既然你没能记住,换一个视角看,就是没什么好记的,记不记得都无所谓。人的记忆,也是有所筛选的。如果什么都能记住,你的那个小小的脑瓜,只怕早就装满了。如果早早就装满了,以后再有什么激动人心之事,你又该作何选择呢?据说,老庄一派的主要观点,似乎就是:道法自然。
    这人生之道,会不会也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