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留学生
作者:纷纷扬扬的周西光   爆兵:我爆兵吊打列强很合理吧最新章节     
    十所大学中,就有一半是在东北,如果要深追起来的话,八所都在北方。
    这个规划,是完全符合大夏目前的国情的,以东北为中心发展工业,教育为工业服务,这也是为接下来的五年计划做准备。
    目前,十所大学中已经有两所在筹办中,帝都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
    这初期计划的这一批大学,和后世高考从高中过渡的大学有很大不同。他们是直接面对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招生,而不是经过一场统一的大型考试。
    因为大夏的初中高教育差距太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出现断层,无法形成一条完整的上升链条。
    科举制培养出的生员又不适用于新式教育。
    所以大学教育暂时就只能面向全国。
    其中帝都大学的建立是速度最快的,得益于帝都大学堂的底子,让它以遥遥领先的速度排在了最前面。
    大学堂原先的人员,都有着极大的变动,那些终日混吃等死的学子和教师、意识形态和大夏不符的人员,全被清理了出去,整个学堂被严肃整顿过,由军队直接接管。
    与此同时,一批大夏基层教育体系接管了帝都内大大小小的新式学堂,从启蒙教育到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均有所试点。
    先改造一批人,再树立一批人,再培养一批人。这就是目前帝国教育的初始目的,毕竟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
    现在,由于秦天提到了教育,要建立大夏人自己的大学,张副官一下子就想到了留学生问题:“夏皇朝此前向本子国派遣了几批留学生,除了他们,在欧罗巴,在大不列颠和普鲁士,都有我们留学生的痕迹...经过沟通,现在在本子国最先派遣的那一批留学生,已经开始启航归国了。”
    只是这一批回国的人数,只有可怜的10人,原本是有13人的,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有3人选择留在了本子国,这还只是第一批的,目前整个本子国内,大概还有130名大夏留学生。
    留学生们不愿意回来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意味着他们不想回来。
    “如果背景审核、品德能力没问题的话,那就先让他们适应一段时间,然后,再派到一线去。”秉承着回来一个是一个,赚到也是赚到的原则,秦天还是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秦天更看重的是欧罗巴的那一批批大夏留学生,人数相对庞大,而且对国内的认可度也很高。
    现在,大夏帝国的实力,欧罗巴留学生们应该也有目共睹了,她的权威比以往的夏皇朝更盛,也更有能力、更有威望,去号召这些留学生归国!
    “在待遇方面,如果合格的,我们就不要省那一点了,即便不能给到最高,也应该在第二档次,对于投身科研方面的,可以在各方面均给予补助,而且还要给足了身份。”
    这也相当于是对留学生的福利吸引,想要马儿干活,就必须要给马儿吃草。
    当然,如果能吸引到一些杰出的夏侨学子和科学家的话就更好了,如今整个大夏最先进的一批人才,有相当一部分是海外的学子。
    得到他们的支持,就意味着大夏的现代化又进一步。
    同时还能争取到另一个海外群体,南洋夏侨,他们的手中也掌握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几乎一整个东南亚的所有领域,他们都有所涉足。
    在历史上,夏皇朝对这一群海外夏人并没有相应的重视,反而认为这一部分人都是“自弃化外之人,主动投于蛮夷也”,后来迟来的重视,比草还贱。
    而现在,大夏帝国是十分欢迎这群人回到本土的,然后把手伸出去,将东南亚握在手里,一直延伸到满刺加海峡!
    ...
    一天后,清晨,满刺加海峡。
    由普鲁士大洋舰队旗舰威廉选帝候号和两艘远洋轮船组成的普鲁士海外舰队出现在了满刺加。
    在大夏和普鲁士达成无畏舰交易后,威廉皇帝和皮茨就一直想寻求一个机会对远东达成一次访问。
    他们从大洋舰队中抽调出普鲁士现有的主力舰,即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满载30吨黄金和大夏文物以作为他们的礼物,与大夏留学生一起,踏上了这一漫长的旅途。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数据楼下)
    皮茨,这位普鲁士海军最重要的人物就在舰队中,为了防止大不列颠截取到这一重要信息,普鲁士为此做出了严格的保密,甚至整个帝国知晓这一趟行程的不超过十个人。
    皮茨,和他友好的大夏留学生们一起,要到远东去。
    圣伦莎号轮船甲板,此前就读于洪堡大学物理学的陈子铭,已经靠在了甲板前的栏杆上。
    凉爽和咸湿的海风,把他的发型吹乱了,那顶直筒帽,不知道什么时候滑落了,露出中分。
    甲板后部分,是一群从普鲁士留学归来的海外学子,每个人都是一脸的兴奋和担忧,聚集在一起,是在讨论什么。
    那片记忆中的故土,那未知的兴奋和恐惧,笼罩了所有人的心头,轮船每前进一步,心脏仿佛也随之下沉。
    透过舷窗,望向那片蔚蓝的大海,一想到海的对面就是自己的故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也有一丝难以抑制的恐惧。
    多少年了,自从他们踏上前往普鲁士的旅程,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回到故土,回到大夏。
    在普鲁士,他们接受的是整个国家最顶尖的教育,拥有最顶尖的人脉和老师,以及同学,在那里,有敬爱的导师,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无数可以日夜钻研的学术问题.......
    但现在,他们要回去了,因为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需要他们。
    “我少年立志,为国漂洋过海,寻得那一丝文明的曙光,国家有需要,那我便回去是了,普鲁士,这一片土地虽大,虽然繁荣,但终归不是我的故土,踏在上面难免不踏实,大夏人,总得要寻个落叶归根,为国而归,莫问出处。”
    陈子铭,字铭之,江浙人,典型的儒家家庭,自幼深熟经书,后被夏皇朝选为普鲁士留学生之一,就读于洪堡大学鼎鼎大名的物理学,现学成归国。
    在这艘船上,像他这样的人物,还有整整26人,每一个,都是各自专业的佼佼者,听闻大夏帝国掌握九州神器的消息后,他们自愿归国。
    甚至,普鲁士为了表示对大夏的尊重,还允许他们携带一部分自己的研究成果回国。
    因为前几次的战争,都已经证明了这个国家的不可战胜,远东人,也能打败欧罗巴人!
    这对留学生的刺激自然是极其强烈的,现在,不单单只有他们,第一批从欧罗巴各国踏上回程的大夏留学生,已经陆续出发了。
    海军工程学、陆军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这里的人,涵盖了许多专业,夸张一点说,这几十个人就能重塑一整个人类现代文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