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第一场
作者:左右颠倒   科举,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不合理.
    科考程序复杂的让人头大.
    一件件的脱下单衣,李承平上下嘴唇直打颤。
    一进贡院,他就赶紧买了一炭盆的木炭,直到炭火升起,才让人觉得寒意驱散了些。
    昨夜大概是下了小雨,薄雾没有遮蔽视线,却让人感觉浑身湿哒哒的,很不干爽。
    这不得不让李承平怀疑,正场会试下来,能有多少扛不住黯然退场,只求自己能遭得住。
    与此同时,柳安和刘孖然同样哆嗦着从龙门进来,嘴唇泛白,点头与李承平示意后便朝里面号舍而去。
    尚未落锁,李承平探着脑袋一看,发现两人号舍距离他不远。
    几人都在每列中间位置,幸好没人被分在臭号。
    “兄台,炭火可否昀我一些。”
    正对着李承平的那间号舍,一个举子抖着身体颤颤巍巍的,冻得不轻。
    他进来的稍晚,木炭买了不老少,但显然他已经顶不住,毕竟炭火升起也需要时间。
    “在下可以花费银钱来买。”
    李承平仗义的一甩手,“不必,大家都不容易,把炭盆拿来。”
    从考篮掏出麻布,李承平小心抖动着自己炭盆,昀了些完全燃烧的炭火过去。
    感激的深施一礼,那人没在客气,用脚将炭盆踢回自己号舍。
    他可没有李承平想的全乎,没有隔绝高温的布料,用手端,烫手。
    这布料,也是李承平害怕贡院着火,全木制结构加上天寒地冻,每间狭小的号舍都放着一盆定时炸弹。
    落锁后就不得出去,一旦救援不及时,总得想办法自救不是。
    “干嘛呢!”
    刚刚坐定,两人就听到厉喝声,顿时吓了一跳。
    自问没人大声喧哗,李承平赶紧和善一笑,对着来人展开笑颜。
    来人是巡查官,环顾一下两间号舍内的炭盆,没发现什么安全隐患后松了一口气。
    “真是不知者不畏,一点意识都没有,火源是能瞎传的!”
    听着巡察官的训斥,李承平堆着笑不好意思的点头不语,一副受教的模样。
    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就跟高中生装x带了把网上买的未开刃军刀一样,班主任看见了肯定是不允许。
    口头教训一番把东西没收也就没什么事,可你因为此事来跟老师顶嘴,铁定一会儿就将事情推向难以遏制的程度,请家长是必然。
    见李承平认错态度良好,巡察官也说累了,又嘴炮两句就拔腿去检查其他号舍。
    “在下杨鹏飞,字临大,兖州人士。”
    杨鹏飞抱拳道。
    “李承平,字久安,西安人。”
    李承平笑了笑,互通完姓名,两人就低头各自收拾起号舍来。
    举手之劳罢了,若有幸二人都高中,到时再续今日缘分不迟。
    说起来二人本经都是《诗经》。
    与乡试相同,会试阅卷共分五房,一共十九位房官,其中负责诗经阅卷的有六人,委实不少。
    谁让《诗经》选的士子多,相应投入的同考官就多了些。
    所以,为了收拢答卷,研习一样本经的士子多会安排在相邻的号舍。
    将油布订好后,李承平就被锁了起来。
    从此时起,他除了解决生理需求,余下的时间都不能离开这间号舍。
    刚进来没有形成压抑的感觉,李承平百无聊赖的这抠抠那摸摸,折腾困了就趴在木板上小憩。
    科考入场的时辰只能说选的是真好,举子们要枯坐许久才会发卷,放题。
    这么长时间不睡觉,总不能和对面的杨鹏飞大眼对小眼。
    李承平是在炸响的钟声下醒来,一瞬间他都觉得自己是不是被震耳鸣了,脑袋嗡嗡作响。
    杨鹏飞指着已经升起的太阳,打起了手语。
    很简单的肢体动作,李承平倒是看懂了,现在已经辰时。
    轻笑点头,李承平慵懒的伸展了下手臂。
    “砰!”的一声,手就砸到了号舍墙壁上。
    果然不能奢望自己的活动空间能有多大,李承平有点想念当年做广播体操的操场,那是想怎么摆手就怎么摆。
    隔壁举子闷声道:“在下自认是谦谦君子,绝不会干徇私舞弊的勾当,你还是省省心。”
    杨鹏飞大笑难掩,开怀笑出声来,他可是知道李承平没有作弊的心思,就是想舒展下身体而已。
    李承平满头黑线,没解释,怕越描越黑。
    真没有试探的意思,难道敲击号舍墙壁是这个意思。
    巡察官听到声响,迈着步子走过来。
    “又是你俩,能考就考,不能考,就去墙根待着去。”
    所谓的墙根就是贡院的四个角,惩罚不遵规矩的举子。
    贡院没考完是不开龙门的,就是病死、饿死、烧死也休想出去。
    违反纪律不让你考了,那也休想出去,就算是在贡院躺着也要躺到会试结束。
    什么最惨,不是落榜,而是不让你继续作答,卷上盖个戳子,一连数日干看着却不让你出去。
    这么搞考生的心态会崩的,本来取消考试资格就不爽,还得活生生看着今年的贡士新鲜出炉。
    李承平再次施展起初那套,低头认错,一副好好士子的样子。
    自觉李承平油盐不进,巡察官瞪了两人一眼,白着眼走了。
    考卷是提前领好的,在搜检验明正身后就发放给了考生。
    规整好,李承平将其好好放在考篮之中,防止出现褶皱,卷面整洁是基本。
    看看时辰,即将开考,没有等到点,李承平铺开考卷静等起来。
    很快,题目开始公示。
    抄录好题目之后,李承平没有丝毫犹豫,径直看向了四书和五经这几题。
    这是任何一场科考中都至关重要的题目,诗赋、判等不过是小道。
    策论是成绩好坏的关键。
    科考最重“首场”,后面两场不过添彩罢了。
    第一场考试就包含了四书和五经义。
    如果能够在第一场中写出一篇出色的策论,基本上已经能够锁定杏榜前列。
    所以,他必须全力以赴地应对这场,不敢丝毫有所松懈。
    第一道《尚书》题为:“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联系通篇文章,可翻译如下:“人君在位,不可沉迷于逸乐,必须先了解耕种收获的艰难,然后处在逸乐的境地,才会知道老百姓的疾苦。”
    多半不会这么简单,这里边必然意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