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各方势力
作者:熏悟空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对于是否参战,边柳是有考虑过的。
    此时他正是低调发展的时候,把自己陷进去是不可能的。
    但什么都不做,更是不能。
    毕竟,他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一举一动,皆与他息息相关。
    而且,这也影响到他接下来谋夺关中。
    别看关中现在这么乱,但朝廷的名义摆在那里,一道诏书就可以影响很多事情。
    就好像此时眼前的关东大乱,也是有长安朝廷的参与的。
    最明显的就是他们派出的兖州刺史金尚。
    目的是什么?
    自然不会是曹操,眼下曹操还没差点火候。
    曹操是袁术的盟友,他小弟中比较强的一个,所以此举其实是在削弱袁绍的势力。
    而长安朝廷为什么要对付袁绍呢?
    尽管长安朝廷控制在李傕郭汜之中,但朝廷上也有一些公卿老臣,他们还是希望拾起大汉这个烂摊子的。
    李傕郭汜这些掌兵的大员可以以官职钱财安抚住,但是外面的军阀也要解决。
    这其中最显赫的就是袁绍,毕竟袁绍之前占据了冀州,更是有传出“北拒燕、代,南向争夺天下”的言论。而且冀州这个地方就是光武皇帝起家的地方,自然更为显目。袁绍这么惹眼,自然成为众人围攻的对象。
    而袁术为什么要北上呢?
    因为刘表派人进攻南阳,袁术的粮道被断了。
    要知道,刘表刚刚派人给长安朝廷进贡,取得了荆州牧的职位,这举动即使不是长安朝廷的授意,也得到了他们的允可。
    袁术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困境,所以他很聪明的打出了为金尚夺取兖州刺史的旗帜。
    赢了,兖州就是他的,根本不可能让给金尚;
    输了,给朝廷卖个好!
    关东的大乱一直有朝廷这只暗手。按照原本历史的演绎,因为袁术败的太快,朝廷又选中了曹操和袁绍对抗。若没有朝廷的配合,曹操如何能与袁绍比发展。
    朝廷的思路绝对是好的,只不过他们内部的问题比关东还要大,关中接连大旱,李傕郭汜等西凉军阀先乱了起来。最后献帝东归才一路褴褛。
    史书上所记载的曹操迎接刘协,其实也不是迎,而是抢!当然,这其中也有朝廷如董昭、董承等臣子的暗中配合。他们选择曹操而不是袁绍的原因,或许正是看中曹操不如袁绍,若是去了河北,大汉可就真的没有一点机会了。
    ……
    想明白这些,边柳一直在思考自己如何获利!
    首先肯定不能帮袁术,他都站在长安朝廷那边去了,虽然站在边柳的立场,一直宣称那是李傕郭汜掌控下的受胁迫的朝廷,可是有些事情,李傕郭汜还真玩不转。他们的脑子也只会教他们带着骑兵来关中劫掠一圈,然后带着金银珠宝高高兴兴的返回大本营。
    要让袁术败,而且还要让世人知道,袁术是因为站在李傕郭汜这些暴徒这边,所以失败了。
    这样,民心就会偏向他这位故天子的身上。
    当然,边柳一度以发展壮大自我为第一要务,其次才是阴谋诡计,所以一直没有返回嵩山,和曹操女儿完婚。
    ……
    “大帅是要派出兵马吗?小子愿为先锋!”曹昂抱拳道。
    “这梁县下面的乡里还未完全归附,荒野还多有贼寇,而且四面的防务还需要人,本帅现在身边这点人还离不得。”边柳说道。
    “那大帅的意思是?”曹昂很疑惑。
    “所以说,我方才提醒你要多读书。”边柳一笑,又招呼曹昂上前来。
    接着便从桌案上拿起一份舆图——豫州行政图。
    “你方才说的对,袁术一定会败。但是你只说出了主因,其他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这些地方的官员你都认识吗?”
    豫州治下有四大郡国。
    其一,颍川郡。之前被徐荣所破,又遭到西凉军阀多次劫掠。颍川名士多已躲避他乡,百姓也逃入荒野。所谓的“生民百余一,千里无鸡鸣”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边柳屯居北面,将剩下的难民又吸收了大半。袁术虽然名义上控制颍川,却不能从颍川等到任何助益。要提醒的一点就是,当百姓过于稀疏分散之后,收税的成本是要远远大于税收本身的。
    其二,陈国。在陈王刘宠和陈相骆俊的配合下,自保于陈地。陈王进攻不足,自保却有余,袁术只能拉拢,而不能讨伐。历史上,袁术后来称帝,向刘宠讨要粮草不得,才派张闿(杀死曹操父亲曹嵩而逃奔袁术)为刺客,假借因私事而路过陈国,趁机杀死刘宠和骆俊,陈国由此衰落。
    其三,汝南郡。此时的汝南太守为徐璆,此人为度辽将军徐淑之子,少时博学,辟三公府,举高第。徐璆先是担任荆州刺史,后来曾和秦颉、朱儁一起对付过南阳黄巾,后被贬官,接着又先后接任任城相、汝南太守。
    边柳已经派人和徐璆取得联系,当然,并不是以天子的名义,只是以关心天下万民的名义询问了地方民情,徐璆也给予了回信,当然,对方也没把边柳当天子,更没有称臣进献的意思。
    或许对方回信还与他之前被贬官有关。
    他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南阳太守张忠是董太后的外甥,张忠仗着自己的势力放纵无度,贪污数亿。董太后就派中常侍向徐璆讨人情,徐璆为官严肃,自然不允,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后来便向大司农递交张忠的罪状。董太后大怒,直接任命张忠为太守,把他调离了南阳。后来徐璆破黄巾有功却被贬官,就是受到了张忠的污蔑。
    以徐璆的性格,要他认同第二个天子自然不肯。但是刘协毕竟是董太后养大的,如果朝廷上的天子仍旧是刘辩,这会不会对他更好呢?或许这就是徐璆回信的原因。
    边柳此时也乐于与他保持这种心照不宣的局势,若是将来一统天下,此人可大用。
    而眼下,徐璆与袁术也不对付,可以说,关系很不好。
    很简单,袁术是汝南人,本地派和外来派总有利益矛盾。而且袁家占着四世三公的名声,在当地强取豪夺不是一次两次,徐璆是眼里容不得沙子那种,怎么会视而不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