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里亚国(英语:stateoferitrea,提格雷尼亚语:???????,阿拉伯语:??????????),简称厄立特里亚,位于非洲东北部,西邻苏丹共和国,南邻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东隔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相望,扼红海进出印度洋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国海岸线长1200公里,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首都阿斯马拉,全国共有6个省,人口670万(截至2021年8月),有9个民族。
公元前8世纪,闪米特人和库希特人迁徙此地。1869年,意大利殖民者来此拓殖。1890年,意大利将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1952年,厄立特里亚组成地方政府,正式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6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取消联邦制,设厄立特里亚为埃塞俄比亚第14个省,引发了厄立特里亚人民长达30年的武装独立斗争。1993年4月23日-25日,厄立特里亚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公决,以99.8%的绝对多数决定与埃塞俄比亚分离,厄立特里亚国正式成立,伊萨亚斯任首任总统。
厄立特里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以农业为主,厄立特里亚是联合国、非统组织、东南非共同市场、萨赫勒-撒哈拉国家联合体成员国和阿拉伯联盟观察员,2021年厄立特里亚国内生产总值22.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2%。
基本信息
中文名:厄立特里亚国
国家领袖:伊萨亚斯阿费沃尔基
外文名:themonwealthoferitrea
人口数量:511万人
简称:厄立特里亚
人口密度:46.22人/平方公里
所属洲:非洲
主要民族:提格里尼亚族和提格雷族为主
首都:阿斯马拉
主要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主要城市:阿斯马拉、门德费拉、巴伦图
国土面积:12.5万平方公里
国庆日:4月27日
水域率:忽略不计
国歌:《ertra,ertra,ertra》
gdp总计:38.58亿美元(2014年)
国家代码:eri
人均gdp:680美元(2014年gni)
官方语言:提格雷尼亚语,阿拉伯语,英语
国际电话区号:+291
货币:厄立特里亚纳克法
国际域名缩写:.er
时区:utc+3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海岸线:2234公里
最大城市:阿斯马拉
人类发展指数:0.381(2014年)
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99名
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0.1公吨(2011年)
出生时预计寿命:63岁(2013年)
收入水平:低收入国家
历史沿革
公元2世纪以后,厄立特里亚中央高原地区逐渐成为现今埃塞俄比亚境内阿克苏姆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9世纪,阿克苏姆帝国衰落,这一中心南移。埃塞俄比亚形成国家后,其历代君王始终未放弃对厄立特里亚的统治。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厄立特里亚沿海岛屿,于1557年占领马萨瓦港,后将这一地区交其下属埃及总督统治。
1869年,意大利殖民主义者在阿萨布取得立足点,出兵马萨瓦,并向内陆扩张。
1889年,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签订《乌西阿尔条约》,承认意对阿萨布、马萨瓦、克伦、阿斯马拉等占领区的统治。
1890年,意将各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
1941年,厄立特里亚成为英国托管地。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宣布放弃在非洲的所有殖民地,战胜国将厄立特里亚归属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
1950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允许厄立特里亚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独立的政府。
1952年,联邦成立,厄立特里亚组成地方政府。
196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强制取消联邦制,将厄立特里亚合并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厄立特里亚人民曾长期为厄独立而斗争。
1958年,逃亡国外的一部分原厄联邦政府官员成立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
1961年后,厄人民先后成立了厄解放阵线、厄人民解放阵线等反对埃塞统治的组织,开展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
1970年后,厄人阵成为独立解放战争的主力军。
1991年5月,厄人阵与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并肩作战,推翻门格斯图政权,解放厄全境,成立厄临时政府。随即同埃塞过渡政府达成协议,厄于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厄的独立问题。
1993年4月23~25日,厄举行全民公决,以绝对多数赞成厄独立。同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宣告独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厄立特里亚位于北纬12°42‘和18°2’,东经36°30‘和43°20’之间,东非及非洲之角最北部,西与苏丹接壤,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与吉布提相连,东北濒临红海,国土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00公里,隔海与沙特阿拉伯、也门相望,扼连接欧、亚、非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岸线总长223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151公里,岛屿海岸线1083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等有大小岛屿35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