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博弈(一)
作者:鸣奇   汉末圣人最新章节     
    张昭骂曹昂的事,事后众人也未再提。而且因为这场风波,大家对于规劝曹昂之事都有了一丝忌惮,不敢再穷追不舍。
    表面上看,这件事似乎就要这么过去,但班英心中却是明白。
    随着张昭闹了这一场,只怕幕府和大将军之前那种融洽的关系便要一去不复返了。接下来大将军势必要开始收权了。
    果不其然,到了十二月初,曹昂召集众人,宣布了亲军拱卫司改组的消息。
    对于改组的理由,也很充分。
    之前袁绍偷袭渤海、平原、兖州之事,充分暴露了徐州在情报收集、处理上极大的不足。而且自袁绍与徐州决裂之后,徐州所辖之地,多有动乱发生,也充分说明了对内反间、保卫工作的缺失。
    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对外收集情报,对内打击间谍的工作,势必要扩大亲军拱卫司的权利和编制,所以改组势在必行。
    对于此事,大家反应也算正常。
    毕竟大家对于情报机构的理解还停留在将领向外派遣探子的层面上,至于打击间谍之事,更是很少见。
    大家浅薄地以为,所谓的改组不过是增加一些密探人员。
    谁也不知道,曹昂放出的乃是一头猛虎。
    唯有班英,他与曹昂在一起时间太长了,也极其了解曹昂的性格,所以亲军拱卫府一出,他便明白曹昂的用意。
    曹昂这是彻底不信任他们了。
    班英整个人都觉得不好。
    君主和臣子矛盾的扩大化,必然会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实际上这些年,班英也不得不承认,曹昂是最好的主公,没有之一。
    但现在形势的改变使得权利斗争也要发生变化,他作为文官的首领,不可能退缩,可同样他作为曹昂的幕僚长,也不可能带头反抗曹昂。这种局面下,他只怕要夹在其中,两面为难。
    忧心忡忡之下,班英决定去见曹昂,希望可以打消曹昂大动干戈的念头。
    曹昂正在看奏报,听得班英求见,于是便让许诸将他引进来。
    见到班英,曹昂便笑道:“公玉,这两日我一直在考虑兖州大战的封赏之事,这一次要封赏的人着实太多。吏曹报上来的封赏名单我看了,大体上我都没意见,不过封赏标准还是低了些,要再加上两成,要让将士们觉得,国家打了胜仗,他们也能跟着获利。为国而战,也是为他们自己而战。”
    班英听了便说道:“主公,我们当时考虑这份封赏确实也有点低,只不过这次封赏的将士着实不少,而府库也确实拿不出太多钱了。”
    曹昂听后,也不由得叹道:“这两年年景不好,粮食也欠收,再碰上连番的战争,所有事都挤到一块,你操持着幕府这份家业,着实也不容易。
    不过幕府再难,总不能让底下人寒了心,所以这多出来的两成封赏,由广陵侯府出吧。”
    幕府缺钱,曹昂本人并不缺钱,哪怕曹昂的开支也同样巨大。
    幕府的收入,除了田地、商业进项,很大一块便是战争的缴获,尤其是亲兵营参与的战争,相当一部分都落入曹昂的口袋中。
    曹昂麾下亲兵营十二部,在加上拱卫、近卫、帐前三司,无论是官职任免还是军费开支,不走幕府公帐,完全是曹昂养的私兵。
    曹昂本人从不奢靡,所以日常花费并不多。侯府巨大的开支,其实大部分都花在养这些人身上。
    班英听得曹昂如此安排,心中为之一松,天知道这大半年来,他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搞钱”,小小的铜板快把他给搞疯了。
    定下了此事,二人便商量起官吏的升迁,这才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曹昂便又说道:“这次大战,李历和氏仪二人俱有功,而且二人也不太擅长内政工作,所以我想着升李历为前军师领中参军,氏仪为右军师领中监军。还有刘馥,现在去了幽州,肯定无法再兼顾幕府事,而且他一个从事的身份,亦不便在幽州开展工作,我准备任命他为后军师。公玉以为如何?”
    听到曹昂如此安排,班英心中立刻有些紧张起来。如此大规模地调动幕府参事,他不知道曹昂意图何在?
    不过曹昂的理由也很充分,他甚至无法拒绝。
    班英只得问道:“主公之言倒是稳妥,只是前军师不是由荀公达担任吗?”
    “荀公达转任幕府参事。豫州这边毕竟各家实力强大,没有一个领头人物,总是说不过去。不用荀公达,总不能用荀文若吧。”
    又是一个让班英无法拒绝的理由。
    “那其他空位由谁来补充。”
    “你觉得满宠、孙卲二人如何?兖州刚定,正是不安的时候,用满伯宁也能让兖州上下安心,而青州作为与冀州大战的重要战场,也得安稳,算来算去,孙卲最合适。”
    还是让班英无法拒绝的理由。
    可是曹昂用的这三个人,班英却看得很清楚。荀攸是个滑头,满宠是个酷吏,至于孙卲则是个识时务之人,三人入了幕府,肯定要唯曹昂之命从之。
    再加上幕府中原本就是曹昂家臣的王岩,整个幕府将会完全由曹昂的意志来支配。
    这样的情况班英其实并不愿看到。
    自秦皇、汉武之后,没有臣子愿意再经历这样的君主。而之前双方的平衡被打破后,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这个集体的发展。
    班英的脑海不断地旋转着,思考着如何继续保持幕府的稳定。
    既然曹昂开口,那荀攸、满宠、孙邵三人不能动。虽然实际上除了荀攸,满宠和孙邵都不够资格,满宠加入徐州集团并不长,而孙邵之前不过是一个左典军。
    但矮子里面拔将军,兖州和青州还真就只有这两人。
    可既然不能动这三人,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幕府人数,稀释三人在参事中的比重。
    至于加谁,班英也有考量,至少要让曹昂可以接受。
    于是班英说道:“主公,荀攸、满宠、孙邵三人的确合适,不过幕府之中,事务着实繁杂,人手不足,再加上荆州新定,冀州又是攻取目标,我认为再加三人,分别是王朗、蒯越和田丰,不知主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