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林亭遇洛神
作者:千帆归海处   三造大汉,蜀之汗马最新章节     
    “来沮授先生,穿我的衣服吧。”胡岑小心翼翼的拿出自己的华服,这是在徐州时自己所专门遣工匠制作的衣服,自己都没舍得穿上几次。
    他从行囊中取出一件华丽的长袍,胡岑轻轻抚摸着这件衣服,它由上等丝绸制成,绣工精细,色彩鲜艳,是胡岑珍藏的宝物。他深知沮授在囚车中受尽了折磨,衣衫褴褛,身心俱疲。胡岑希望这件衣服能给沮授带来一丝温暖和尊严。
    “沮兄,”胡岑轻声呼唤,沮授转过头来,眼中满是疑惑,“这是我珍藏的衣物,可能不及你昔日的华服,但愿它能为你带来些许安慰。”
    沮授看着胡岑手中的长袍,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深知胡岑的慷慨,也明白胡岑的用心良苦。沮授缓缓站起身,接过长袍,轻声道:“胡兄,你的情谊我铭记在心。此恩此德,我定当报答。”
    胡岑微笑着,帮助沮授换上新衣。华丽的长袍穿在沮授身上,虽然略显宽大,却也遮掩了他身上的伤痕,增添了几分威严。沮授的气质在这一刻似乎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风采。
    “我离开时丞相军中粮草还够14日所用,我给城上的锦囊相约在三天,如今还有八天的时间,我必须要事事加快速度了。”看着眼前高大的冀州城,胡岑想着想着就有些困倦,眯起了眼睛。
    “城上守将,快开城门!”虎子运足了气,高声喊道。
    守将站在城墙上,目光如炬,审视着城下这位衣衫褴褛的陌生人。他冷声说道:“此乃冀州重地,非请勿入。你若无通行文书,恕难放行。”
    沮授心中一沉,他深知自己此刻的处境,必须做足戏,他镇定自若地回答:“我乃沮授,主公命我回冀州有大事要行,来得急促没有通行文书,望将军能开城门,让我进城办事”
    守将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沮授之名,但职责所在,不敢轻易放行。他沉吟片刻,决定亲自下城一探究竟。
    当守将来到城下,仔细打量着沮授,只见他衣穿华服,气度不凡,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屈的英气。守将心中一动,他意识到眼前之人绝非等闲之辈。
    “沮授先生?”守将试探性地问道。
    “正是。”沮授平静地回答。
    守将闻言,立刻躬身行礼,态度大变:“原来真的是沮先生,失敬失敬。我等不知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请先生稍候,我即刻开城门迎接。”
    “呼,公子真是苦煞了我呀。”沮授擦了一把头上的汗,“看不出沮先生还有做演员的潜质。”
    看着眼前突然“诈尸”的胡岑,沮授差点摔下车去,虽然不明白演员是什么意思,但他听出胡岑的赞美和调侃,也是眉眼生笑。
    进了冀州后,胡岑不敢让逢纪和沮授抛头露面,就安排三人住在几间小客栈里。两日时间稍纵即逝,胡岑却遇到一个自己没有想到的麻烦。
    自己原本打算直接进入邺城后直入城府,邀请原着中志在投曹的辛毗造反冀州,借机救出田丰,只是在计划之前,他看到了几个不速之客。
    郭图和袁熙。而且第二天傍晚时分,邺城外有大量的红装招亲队伍。
    洛神甄宓!如今是建安五年,貂蝉香消玉殒,蔡文姬则是流落匈奴。江东虽然有二乔,可是这些女子在甄宓的面前,都得黯然失色。
    胡岑很后悔自己没有带多一点兵马,哪怕有一百精锐,胡岑也有用武之地,如今看,只能铤而走险冒一把险了。
    甄家送亲的负责人,是甄宓的三哥甄尧,这是甄宓仅存的亲哥哥。
    甄尧带着人朝邺城去,他听说过袁绍在前线败阵的消息,但他认为只是袁绍一时的失误,他认为如此大的兵马悬殊,袁绍一定能够成功,到时候他就是皇国戚。
    袁熙和甄宓联姻就意味着要给袁绍提供更多的粮草军饷,但是甄尧觉得值得。
    甄尧的才华和能力一般,家里的很多商业都是甄宓负责。甄宓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不凡的心智。
    甄宓的生平事迹丰富,她自幼聪明好学,九岁时就能看懂字文,多次用哥哥的笔砚写字。她认为读书学习是借鉴前人经验的重要途径,不应只限于女工。在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时,甄宓建议家人开仓赈济乡邻,展现出了她的仁慈和智慧。
    因为有甄宓的经营,甄家在河北才有现在的影响力。虽然甄宓不愿意嫁给袁熙,但是乱世之中谁又能顾及一个弱女子呢?
    胡岑觉得一味停在客栈中空想也没有意义,觉得应该出客栈去找找是否有机遇。
    天已进秋,苍苍凉凉,飘着小雨,
    胡岑独自一人在城中幽静的林间小道上漫步,细雨如丝,轻轻地拂过他的面庞,给这个宁静的午后增添了几分朦胧的诗意。四周的树木被雨水滋润得更加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树叶的清新气息。胡岑的脚步轻盈,仿佛与这雨中的世界融为一体。
    他走着走着,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从林间深处传来,伴随着低沉而富有韵律的吟诗声。胡岑心中一动,停下脚步,侧耳倾听。前世他也对音乐有所研究,在大学中也学了些音律知识,这琴声如流水般清澈,时而悲怆时而婉转,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吟诗声则如同山间清泉,清澈而深邃,让胡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胡岑循着琴声和吟诗声,穿过一片片翠绿的竹林,来到了一处幽静的亭子,亭中央,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正端坐于石桌旁,手抚琴弦,口中吟唱着诗句。她的面容沉静,在雨雾之中看不清楚,眼神中幽愁难以局限,眼睑中不知是眼泪还是雨珠。看上去增添了几分楚楚可怜。
    胡岑被这场景深深吸引,他静静地站在一旁,不愿打扰这难得的宁静。女子似乎也感受到了胡岑的存在,琴声和吟诗声渐渐平息,她抬起头,目光与胡岑相遇,两人相视,彼此间无需言语,就沉静了片刻,胡岑看着眼前女子,只感觉超凡脱俗,女子看胡岑倒也是风度翩翩,只是总感觉他不怀好意。
    在这雨中的幽林中,胡岑与甄宓的相遇,仿佛是两个灵魂的偶然交汇,他们共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雨丝轻柔地飘落,琴声与诗声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胡岑也情不自禁地脱口吟到: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菊花黄时雨。
    “公子好文采,”那姑娘停下了手中弹琴的动作,不禁赞美道“公子短短一篇文,写尽心中愁苦。不知公子可否过来饮一杯茶,互诉衷肠排忧解难?”
    胡岑心中苦涩,“多谢姑娘好意,在下现在穷途末路,只因,额”胡岑有些失语,他总不能说没有办法在冀州造反去火烧乌巢吧。
    于是想了个办法,面露忧色,还挤出两滴眼泪“家父原本是农商,在兖州边线,却因为那袁绍和曹操两个老匹夫打仗,钱粮被袁绍老贼掠夺一空,父亲满腔悲壮忧郁而死,我怀揣着杀父之仇,想要重新操办父亲的家业,颠沛流离才来到邺城。”
    胡岑对自己的表演十分满意,“先前听闻姑娘琴声,忧郁婉转,敢问姑娘是否也有难言之苦呢?”胡岑怕自己再演下去就会露出破绽,不如来个反客为主。
    只见那女子掏出手帕擦了擦眼睑,“不瞒公子,我名宓,是袁熙明日要迎娶的甄家女子,但是,我不想嫁!”
    胡岑听得头晕脑胀,自己出来一趟就遇到了甄宓,一个邪恶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悄然产生。
    甄宓还在诉说着他的苦衷“我自幼阅读书经,不认为女子就只能做手工厨艺,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由之体,我极力想追求自由,却被家族利益紧紧地束缚,我不想嫁给袁熙这个无所作为,文治武功都平平庸庸的人。”
    胡岑听到这一番说辞显然愣了愣,是啊,乱世之中就是如此,古代婚姻也是如此,名门世家联姻都是时势所逼,就连百姓之中也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丈夫不是个短命鬼就已经是大幸 ,又有多少女子想要追求自由,敢于追求自由呢?
    看着甄宓眼前的坚定,想到自己邪恶的计划,胡岑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