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有何良策
作者:森海如烟   重生为北汉燕王最新章节     
    蔡邕义不容辞地担任院长,兼授儒家课程。
    然而,蔡邕与敖烈商议后,燕京书院的儒家教育不再只为统治阶级服务,而是侧重学术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儒家思想思考人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类似后世的哲学。
    其他学科,敖烈也精心安排。
    华佗自然担任医术首席讲师;王浑任工匠学科首席讲师;商业学科暂由敖老丈兼职;因伤退居二线的徐荣担任军事学科首席讲师;农学科暂无合适人选,刘虞主动请缨,他在幽州任州牧多年,对农务颇有心得,且熟悉幽州气候,故游刃有余;法学由诸葛亮和贾诩暂代,待找到合适接替者后再补位;杂学科则由敖烈亲自授课,他拥有后世的各种知识,讲解杂学毫不费力。
    除上述几位首席讲师外,敖烈不惜重金聘请幽并二州的知名人士担任各科讲师,根据他们的专长安排合适的岗位,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
    随着燕京书院的正式开学,大批寒门子弟纷至沓来,聚集在各讲师门下,期望提升自我。
    对于这些贫困的学子来说,能免费得到当代名士的指导,心中充满感激,因此学习格外刻苦。
    此外,许多普通百姓也将孩子送入学院,一方面学院提供食宿,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能学到一技之长,将来有所作为。
    半月之间,燕京学府门前,求学者络绎不绝,人数竟已近千。
    然这些人须经严格考核与审查,方能踏入学院,研习武学。
    敖烈此举,以防滥竽充数之辈混入,亦要剔除潜伏其中的奸细,以免学院被敌自内而破。
    一番筛选,首批正式弟子名单尘埃落定,共七百八十三人。
    除求学者外,更有不少名震江湖之士,向蔡邕递上请帖,欲入院任教。
    东观藏书的副本,便是吸引他们的磁石。
    其中三人,令敖烈颇感意外,更觉东观藏书的魅力非同小可。
    首位乃诸葛亮的恩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敖烈亲自出门迎接,礼遇有加。
    交谈间,敖烈得知司马徽此行,一是为东观藏书,二是挂念诸葛亮,怕他在鹿门山学院中途离校,荒废武学。
    对诸葛亮这等天资过人的弟子,司马徽甚是喜爱,故追随而来,欲助其完成武道。
    其次,乃是历史上创设九品中正制的陈群,陈长文。
    他来此,自然也是为东观藏书。
    待陈群,敖烈之礼不亚于司马徽。
    他知道,陈群是史书中被忽视的奇才。
    历史学家仅一笔带过其九品中正制,但敖烈深知,陈群之能岂止于此?能辅佐曹丕建立魏国之人,岂是等闲之辈?
    第三位,让敖烈如获至宝,此人便是马钧。
    马钧来意单纯,久闻王浑铸技高超,创浑铁之坚,心生敬仰,此行便是要拜王浑为师,学习铸造之术。
    重视马钧,敖烈自有道理。
    马钧在历史上以巧匠闻名,曾研发翻水车、织布机等革新之物,更改良了诸葛亮的连弩,若非曹魏朝廷未予重用,马钧或许能创造出更多惊人之作。
    司马徽三人到来,燕京学府声名大噪,师资短缺之困也得以解决。
    司马徽与刘虞共担农科首席教习,分担刘虞压力;诸葛亮与贾诩得以解脱,由陈群接手法学,陈群创九品中正制,讲授法学,敖烈深感安心;马钧则拜入王浑门下,既学艺又任教,传授器械知识。
    待燕京学府步入正轨,顾雍满面愁容,将预算清单递给敖烈。
    身为幽州牧长史,顾雍需负责幽州财赋,扩军募兵已让他头疼,如今又添近千师生开支,顾雍几近崩溃,何处寻得如此巨款?
    顾雍无奈道:“主公,幽州财政已现赤字,照此下去,恐难撑三月。”
    敖烈挠头,叹道:“元叹,若实在无计,你与崔季珪商议,看能否先从并州调拨粮财,暂解燃眉之急。”
    他料想,崔琰治理并州,必能井井有条,调运粮财应非难事。
    顾雍皱眉道:“主公,仅靠并州粮财非长久之计。
    目前扩军与学府开支已捉襟见肘,鲁子敬扩建燕京后,所需更是天文数字,那时又该如何筹措?”
    听顾雍忧虑,敖烈方知当家不易,需面面俱到。
    幸有麾下能臣辅佐,幽并集团方能稳固,为大汉江山保留一线生机。
    “元叹有何良策?”敖烈转向顾雍询问。
    顾雍沉思片刻,犹豫道:“主公,幽并境内唯有万通商会一家大商行。
    虽在敖老丈经营下,为我军聚敛财富,但远不足以支撑全军开支。
    依我之见,主公应在万通商会未涉足之地引导其他商会入驻,弥补其不足,既能推动幽并经济发展,又能为我军带来更多财源。”
    敖烈惊讶地看着顾雍,心中浮现出“招商引资”四字。
    顾雍之言,换作现代之语,便是利用本地资源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这不是典型的招商引资吗?难怪历史中,顾雍能坐镇吴国丞相,执政十九载,其见识确有过人之处,不负后世对其才智的高度评价。
    震惊过后,敖烈满怀期待地看向顾雍,道:“元叹才情出众,世间罕见。
    继续说,把你的想法都告诉我。”
    在财政匮乏的现状下,顾雍早已忧虑多时,日夜思量对策。
    今日敖烈询问,顾雍便直言不讳:“盟主,如今能为我军带来财源,且与幽并最近的巨贾,唯有冀州邺城的甄家。
    家主甄逸,豁达不拘,不染商贾俗气,乃盟主当务之急的结交对象。
    甄家以盐业为主,兼营茶、丝、银庄,与敖老丈的万通商会并无直接利益冲突。”
    顾雍抬眸望向敖烈,见他专注倾听,继续道:“袁绍因图谋伏击盟主,声誉跌至谷底,冀州尚未完全归其掌控。
    甄家此刻必然犹豫不决,不知是否投靠袁绍。
    盟主需速与甄家联络,邀请他们迁往燕京,展示燕京的商机潜力,再施以优惠政策,减免赋税,以甄逸之智,必能洞察其中利弊,八成会答应盟主的邀请,归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