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门外的动静,出来看到那么多人,也是有点好奇,看许玲在忙,就把许桓给拉到了一边问道:“桓哥儿,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几个怎么带了那么多人回来?”
许桓笑着回道:“伯母,这些都是我阿姐雇的长工,以后家里干活就有人手啦。”
陈桂芬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哟,雇了这么多人,那可不得了。”
许桓接着说道:“阿姐说了,往后家里的事多,有他们帮忙能轻松不少。”
陈桂芬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不过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得要吃多少粮食呀,还要给工钱。”
许玲走过来刚好听到了这些话,也笑着说道:“没事的伯母,虽然要给工钱,但是他们也要给我干活呀。”
“你看我家这么大的山我都给围起来了,等开春过后我还打算养些猪和羊之类的,浩轩他们要去读书,我一个人也管不来。”
“现在大家都开了那么多荒地,也都要忙着赚钱,我也不可能长期雇短工来给我养这些,想来想去还是雇点长工比较好。”
陈桂芬听到许玲这么说,立马就转移了视线的问道:“玲丫头,你要在后山养猪和养羊,可是你不是全部都拿来种了金银花了吗?”
许玲笑着解释道:“伯母,金银花种了一部分,还有大片地方空着呢,养些家畜不碍事。再说了,这猪羊养好了,也是一笔收入不是?”
陈桂芬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玲丫头你这脑瓜子就是灵,想的事儿长远。”
许玲又把王二妹(冯老三的媳妇)和杨小霞(冯石头的媳妇)给叫了过来:“王婶子,杨婶子,这是我伯母,你们管她叫陈大娘子就行。”
两人纷纷的给陈桂芬行了一个半礼:“大娘子好。”
把陈桂分给吓了一跳,连连摆手说道:“不用这样不用这样,看起来我比你们大点,以后在村里叫我一声陈大娘或者是陈大姐都可以,要不你们就叫我东家的伯母也可以。”
许玲笑着说道:“那行,你们以后就按着我伯母的称呼来就行,对了杨婶子放在你们车上的那两匹布给我找出来给伯母。”
许玲在县城给带回来的东西,在她们聊天的这会功夫,钱浩轩已经指挥着其他人,把东西都给搬进了院子正在整理。
杨婶听到许玲的话应了一声:“好的东家,”就往院子里面走。
陈桂芬听到许玲听话,说道:“玲丫头你又给我买布了,花这个冤枉钱干嘛,我又不是没有衣服穿,你看我现在穿的这一身,都是你嫂子前几天才给我赶出来的新衣服。”
“这布我不要,你留着自己做几身新衣裳来穿,现在天色也不早了你们既然回来了,那我也准备回去了。”陈桂芬说完就想走。
许玲赶紧的把人给拉住:“别急呀伯母,我作为侄女的给你和我伯父买点布一人做两身新衣服穿怎么了?”
“你们一年到头帮我那么多忙,你不老说我们是一家人,那既然是一家人这过年了我给长辈买点布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吗?这嫂子做的有嫂子做的,我给的那就是闺女给的你接着就行。”
刚好这时候,杨婶子也把布给拿了出来,还拿了一包点心,对着许玲说道:“东家,钱郎君还吩咐我拿了一包点心出来,说这个是给陈家的小郎君和小娘子的。”
许玲听后,把东西给接了过来,说道:“对,差点忘了还给小牛和小花带的点心。”
许玲把布塞到陈桂芬手里,说道:“伯母,您就别推辞了,这布的颜色和花样可都是我精心挑的,您穿着准合适。还有这是我在县城买的栗子糕,可好吃了,你带回去和大伯还有小牛他们也尝尝。”
陈桂芬无奈地笑了笑,说道:“你这孩子,就是贴心。那行,伯母就收下了。”
许玲见陈桂芬收下,这才开心地说道:“这就对了嘛。伯母,那我先回去收拾东西去了,这几天麻烦你了,你回去的时候慢着点。”
陈桂芬点点头,说道:“好嘞,你们也都别太累着,早点歇息。”
说完,陈桂芬便拿着布和点心回家去了。
许玲转身进了院子,吩咐着王二妹和冯小杏(冯石头的大儿媳妇)带着小丫头冯小菊先去做饭。
又让钱浩轩,把其他人带到后山那边去,刚好建好的那一排房子,可以给他们住,那边一共五间房。
两个长工住一间,钱石头虽然是一家六口但却是三对夫妻,许玲也做不出让他们男女分开住两间房,干脆让他们一对夫妻住了一间。
剩下的那一间,是要留着做仓库的,冯老三一家五口,就住后院这边的老房子。
刚好建仓库的时候,许玲顺便多买了些瓦片回来把老房子的茅草屋顶给换成了瓦片,虽然是泥砖房但是因为重新修整过住人也是没问题的。
而且许玲给冯老三一家子安排的活都是要围着他们一家人转的,住在这边倒也方便点。
安排好众人的住处,许玲就去规整她带回来的东西,还去仓库那里整理了一些粮食出来,一会吃完饭了让住在后山那边的人搬过去,他们以后自己在那边开火。
王二妹带着两个帮手,在厨房也是手脚麻利的做着饭菜,这是她第一次为新东家做饭菜,她也是打着12分精神的就想做的好吃点,让新东家看到她的用处。
不一会儿,饭菜的香味就从厨房飘了出来。王二妹把做好的饭菜给分成两份,虽然东家好心,让她做饭的时候把大家的饭菜也一起做出来。
不需要另外做,但他们也绝对不能不知好歹的,妄想着和东家坐同一张桌子吃饭,甚至是吃着同一碟菜,和闺女把给东家吃的那一份给端到堂屋。
许玲和钱浩轩,许桓他们这时候也正在堂屋,烤着炭火,见到他们端菜进来,笑着说道:“王婶子,辛苦你们啦,闻着这味儿就知道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