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前不久刚刚进行了大换届,当年那些和李经纬有交情的领导几乎全部退了下去,新换上来的人看着这个烫手的热山芋非常头疼,一方面加强了对健力宝的直接干涉,比如严格把控资金,健力宝想搞什么研发都得一遍又一遍的打广告,就算最后获得批准也不一定能拿到足够的数字。
这么做必然会导致健力宝工作效率的下降,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三水当地和健力宝的分歧已经不可弥合,尤其是在李经纬把健力宝总部搬到广州之后,人家摆明不打算跟三水政府玩了,既然如此那三水政府肯定要警惕他借着开发新产品的名义转移资产。
李经纬和他的管理团队此时也没有把心思用到经营上,1997年的时候,健力宝曾经创下了54亿的骄人业绩,然而到去年年底,这个数字就重新跌回50亿一下,比97年低了六个亿,今年的话,截止到现在依旧看不到好转的迹象,要是继续这么下去,搞不好销售额会直接跌破四十亿。
李经纬等人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赶紧把健力宝的产权问题给解决了,让这家全国知名的饮料公司变成完全由他控制的民营企业,在赴香江上市的计划落空后,他又提出了新的方案,那就是时下流行的管理层收购,由他和健力宝其它管理人员共同出资4.5亿元,买下三水政府手上持有的全部健力宝股份,这笔钱将分三年时间陆续到位。
尽管眼下到处都在搞管理层收购,厂长经理买下自家企业的桉例多的数不胜数,但依旧没人敢答应李经纬的方案,因为和那些小厂子不一样,健力宝的名声实在是太响亮了,全国上下多少人都在盯着呢,谁敢背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
而且李经纬的方案也太直白了,你们收购股份的4.5亿到底从哪里来?哦,先把厂子给你们,然后你们再慢慢还钱?这不就成了用健力宝的钱来买健力宝么?而且还有还不上钱的风险,现在健力宝是能挣钱,可你们就能保证明年、后年也能挣钱么?从去年到现在,健力宝的业绩可是一直在下降!连上缴的利润都从一个亿变成了几千万。
三水政府看到4.5亿的收购价格觉得异常眼熟,因为按照1997年健力宝上缴的利润计算,健力宝三年时间的利润额差不多刚好这么多,至于现在的利润下降没有这么多,他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李经纬和他的团队为了压价故意为之,等股份转手后马上就能好起来。
这方案李未看了也是直摇头,这也太简单粗暴了,三水政府要是敢答应的话,第二天举报信就能把他们埋了!第三天纪委就得来找他们谈话,这绝对是国有资产流失,任谁看都是这样!
被拒绝后李经纬依旧不肯甘心,又去特区聘请了一家咨询公司来写第三种方案,李经纬的团队拥有75%的股份,三水市政府给予李经纬5%的股份奖励,不过该计划也被政府拒绝,理由是因为管理资金来源不明。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问题,你想收购政府手上的健力宝股份可以,拿真金白银来换,而不是空口白话给我们画饼,现在这么多人都盯着健力宝,空手套白狼的套路在这儿不管用。
李经纬实在是想不通,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这么搞,管理层收购自家企业的数不胜数,为啥到我这儿就不行了呢?于是他的轴劲又上来了,完全没有想过那些企业和健力宝有什么不同,执意认为三水政府是在针对他。
其实早在1993年,健力宝就被列为gd省第一批上市企业名单,只要李经纬同意,他就能利用这次机会进行股份改制然后让健力宝上市,到那时候再想加强对健力宝的控制可要比现在容易多了。
然而那时候顺风顺水的李经纬完全没有想过这些,他只觉得健力宝不缺钱没必要上市就拒绝了,也知道现如今再想起这件事李经纬会不会后悔。
李经纬想买,三水政府不敢卖给他,双方就这样形成了僵持,但一直这么僵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就有人提出,继续这么下去健力宝的股份肯定会越来越不值钱,既然如此,不如趁着还值些钱早点卖了!
这个法子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到底把股份卖给谁好呢?首先,这人必须得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能拿出购买股份的钱来,不至于跟李经纬一样想光凭几句白话就要把股份拿走。
其次,最好还能有一定的经营能力,把健力宝交给他依旧能获得不错的发展,从而继续成为三水的经济支柱,不能一接手就倒闭,如果这样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笑柄,三水那么多在健力宝上班的工人也会失业,处理这些事情可就太头疼了。
这样的人可不好找,三水政府为了寻找合适的买家而头疼不已,恰好此时有消息灵通人士了解到,惠农的李董来了广东,许多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为之眼前一亮,咦,这位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
要说资金实力,人家是前中国首富、现在也位居富豪榜第二,资产都是以十亿为单位计算的,拿出四五个亿的流动资金来肯定不成问题!再说经营能力,别的不提,光名列全国前十的饮料品牌,人家旗下就有盼盼杏仁露、椰树牌椰汁两样,现在再接手健力宝那也是绰绰有余,而且有了惠农成熟完善的营销网络,健力宝的销量肯定还能继续上涨,完全不用担心把健力宝一卖出去就垮掉的可能。
最关键的是,李未和惠农的名声一向都非常好,之前和各地政府合作,不管是买地还是买厂,都非常规矩从来没让地方政府吃过亏,而且在去年的水灾中,惠农的表现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一致称赞,要是大家知道是惠农收购了健力宝,肯定也不会有其它想法。
所以他们马上派人找到了李未,想让李未来接手健力宝,“李董,只要您愿意,具体的合作方式一切都可以谈!”
他们想的挺好,当初惠农入股椰树集团的时候,给海南带来了百万亩椰林项目,咱们三水地方小不求那么大,只要他能保证健力宝不会从三水迁走就够了,只要健力宝还留在三水,虽然少了股东分红的收入,但上缴的税收还是少不了。
如果健力宝以后能像华丰、鲁花那样上市,那就更好了,治下多一家上市企业,这也是成绩啊!而且以惠农过往的经历来看,他们操作旗下企业上市已经很熟练了,华丰和鲁花的上市之路就比较顺利,现在又开始运作椰树在深市上市,据说流程都已经走的差不多了,这要是搞得快的话,今年先收购,明后年整理健力宝内部事务,等大后年是不是就能上市了?
“我这次来广州没想要要谈这些,而且李总怎么没有来?”李未有些犹豫,健力宝确实是优质资产,光健力宝这三个字就值几亿,要是能拿下倒也挺划算,但现在舆论基本站在李经纬那边,自己贸然介入会不会得不偿失?
听到李未提起李经纬,几位领导脸上都不怎么好看,沉吟片刻方才有人说道,“这些股份是属于三水政府所有,三水政府有权出售,这些事情和李总无关。”
李未不想现在就介入,也不打算一下就把话说死,只是借口这件事影响比较大需要回去开会讨论把事情暂时拖了下去。
但是很快,这件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李经纬就找上门来了,李经纬做事还挺讲究,他先找了一位李未认识的本地商人帮忙电话引荐,然后才来酒店拜访李未,见面的时候说话很客气,“李董,久仰久仰,以前开会的时候倒也见过几次,不过没机会多聊,实在是想不到,第一次登门竟然发生在这种时候!”
“您是老前辈,这么说话我可有点当不起!”李未请他到啥发边坐下,对他的来意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果然,客套过后李经纬就直接说明来意,“听说三水政府想让李董来收购健力宝?我知道李董实力雄厚,拿出几亿来买下健力宝对您来说只不过是毛毛雨罢了!所以我就厚着脸皮过来了,想请您高抬贵手放健力宝一马,算我欠您一个人情,以后有需要呐喊助威的时候您尽管开口!”
原历史中,三水地方政府曾经寻找过多位买家,其中就包括娃哈哈,双方都有这个意向,娃哈哈也有比较丰富的饮料生产销售管理能力,要是把健力宝卖给娃哈哈或许就不至于那么惨了,但李经纬通过私人关系找到宗庆后,说了和刚才类似的话,请宗庆后放过一马,宗庆后答应了,放弃了对健力宝的收购。
李未本来就对这件事兴趣不大,健力宝或许不错,但并非像育种中心那样不可或缺,属于是能捡便宜的话就捡来试试,不行也没多少失落,而且他知道三水政府和李经纬的争执还会持续好几年,就算要拿下,现在也不是合适的时机,于是便顺水推舟答应下来,“惠农近两年的发展重点不在饮料这块,短期内没有大规模并购的计划,所以您也不用太担心!”
他也没有把话说死,只说眼下不会马上收购健力宝,还给出了两年的时间节点,两年后就是三水正式出售健力宝的时候了,他们费尽心思找了半天最终却只找来一个骗子,李未实在是觉得可惜,如果到时候事情还会这么发展,那惠农就可以考虑出手了,怎么也比把厂子卖给骗子的好吧?
“谢谢李董,谢谢李董!”李经纬倒是没想那么多,一听到李未承诺让他不用担心,顿时长出一口气连连道谢。
因为李未可跟三水政府此前接洽的其它商人不一样,那些商人要么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要么缺乏饮料产业的从业经验,要么干脆就是骗子,李经纬都有的是办法对付。
而李未要啥有啥,就连李经纬自己都相信健力宝成为惠农的分公司之后肯定会有不错的发展,常规手段在李未面前是无效的,李经纬也只能放下身段来找李未说好话,希望能说服他放弃,好在效果不错。
放松下来的李经纬开始大吐苦水,历数自己这么多年把健力宝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子带成国产碳酸饮料第一品牌的种种不易,这些话估计之前也没少说,长篇大论是一个疙瘩都不大,看样子他都快背熟了。
“李总,恕我直言,你和三水政府的事儿现在已经成了死局,你们双方再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照我看不如坐到一起好好谈一谈!看看能不能商量出个上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来!”李未劝道,过去的事既然已经过去,再多说也没用,眼下重要的是向前看。
“我已经给他们提交了好几份方案,他们始终不同意,这让我怎么谈?”李经纬依旧没意识到问题出在那里。
“假如,我是说假如啊。”李未打了个比方,“好比你们健力宝某家分厂的负责人突然研发出来一款畅销饮料,然后他提出说我花三千万把这家分厂买下来,然后还要先拿下厂子,再花三年时间把购买厂子的钱还上,你同意不?”
“这不一样!我当初刚到健力宝的时候,健力宝是什么样?只有几十号人,车间也破破烂烂,现在健力宝又是什么情况?每年的销售收入大几十亿,这里面总有我的功劳吧?这些功劳难道不应该折算成股份?”李经纬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应该在健力宝增加的产值中拿走很大一部分。
“确实,健力宝要是没有你,肯定做不到今天这么大!”李未也不否认这一点,当时全国上下濒临倒闭的酒厂、饮料厂多了去了,能像健力宝这么做大的确实没有几家。
他突然来了兴致,问了李经纬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