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11)
作者:赛博牛马   地球online速览最新章节     
    中安时评:乘势“开门红”,拼出“四季红”
    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收入近60亿,中央大街马迭尔冰棍3天卖了10万支;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55.3%;电影总票房为15.33亿元,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新年伊始,多个领域喜迎开门红,多组数据再创新高,开启了欣欣向荣的2024,强信心、暖人心、聚同心,鼓舞亿万人民斗志昂扬铆足劲,紧盯目标奋力拼。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航班高铁飞驰穿梭,热门景点人头攒动,网红餐厅千人等号,影院剧场座位爆满……红红火火的节日盛景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中国。一系列积极信号显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开年活力足,起笔开门红,说明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强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动力从哪里来?唯有干出来。乘势鼓舞人心、激励信心的开门红,全力以赴拼出四季红。
    开年即开跑,起步即冲刺。从开门红奔赴四季长红,“拼”的意识、“抢”的状态、“实”的作风是第一位的。从江苏召开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会议,到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大会;从福建厦门集中开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行业产业项目25个,到重庆团结村站发出第一班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大型基建设施寒冬不停工,新的产业项目启动建设,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加快落地,新的一年刚起步,各地就已经展现出每分钟每秒钟都在线、时时刻刻都在拼的姿态,在接续奋斗中向着未来更好的日子进发。
    道路千万条,发展第一条。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从春天出发,“立”有基础有优势,“破”有挑战更有机遇。唯有咬定目标不松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方能更好从开门红奔赴四季红。当前,各地铆足干劲“满弦”开工,各行各业奋勇争先加速跑,这股儿决心、拼劲儿遍布开年的神州大地。向前迈进,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担当敢作为,抖擞精神干在前头,每一位新时代奋斗者都焕发砥砺奋进的精气神、饱满昂扬的工作热情,就一定能拼出月月红、季季红、满堂彩。
    世界超高海拔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场——那曲欧玛亭嘎100兆瓦风电项目,正式投入运行;g7611都香高速云南昭通段通车仪式在甘田收费站举行,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又新增一条连接滇川黔三省的高速公路;第四十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百余项特色冰雪活动将不断带给游客惊喜……2024开年就热气腾腾、欣欣向荣,让人振奋,催人奋进!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从开门红出发,乘势而上跑好第一棒,久久为功跑好每一程,我们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作者: 丁铁)
    中青网评: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1月5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协同配合,主动改革创新,借助数字技术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要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每年梳理一批重点事项,及时复制推广地方和部门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不懈,狠抓落实,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77次,“服务”一词出现27次。政务服务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永远在路上。
    要“高效办成一件事”,首先要有“主动跨前一步”的意识。这意味着,为民服务在思想上要靠前。凡事不能左顾右盼,畏畏缩缩;遇到问题时,不可找借口、寻托词;处理问题时,不会互相扯皮、被动应付。在此基础上,还要查找服务盲点和死角,以更高标准做工作、更严要求对自己,这既是政务服务的奋进姿态,也是“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关键所在。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还需要在行动上跟进。主动跨前一步察实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和企业的所思所想所盼,聚焦痛点、堵点、难点,对症下药,出实招,做到精准服务、供需对路,实现政府所做与群众想做“同频共振”。
    “高效办成一件事”绝不只是“一件事”那么简单,而是政府形象和数字化运用的综合体现。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需要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建设共享平台,强化数据赋能,系统化推进“一件事”办理过程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因此,要将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助力数字政府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着力破除部门和层级间壁垒。既要运用好数字技术,实现信息共享,让群众少跑腿;也要为企业群众提供自由组合、按需可选的集成套餐服务,为百姓带来便利,让群众指尖点点屏幕,就能办成事。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切莫小看“一件事”的效率和效果,那是信心的体现、决心的展示。政务服务一扇“窗口”,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工作人员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和为民初心。针对办事需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积极推进系列暖心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提高服务效率。
    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高效办成一件事”,百姓开心,企业舒心,发展信心自然而然会来,“小窗口”也有大作为。期待“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全面推进,让更优的服务“上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共同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向着新一年的目标前进。(李群)
    用法治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坚实屏障
    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环境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法之所向,治之所归。当前,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高度融合,网络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汲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网络风险的防御能力不足等原因,使未成年人在享受互联网便捷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网络欺凌、网络沉迷、危害身心健康等多重风险,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条例》的出台,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将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都进行了清晰、明确的界定,切实用法治的规范、法律的权威筑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坚实屏障。
    良法善治,重在实施。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项系统工程里,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共同行动。《条例》明确了国家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家庭、学校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各责任主体唯有立足职责职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科学上网的监督与协调,做到既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才能共同撑起未成年人的网络晴空。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条例》的出台,是深化网络综合治理、推进依法管网治网的重要举措。《条例》将违反规定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相关说明,为实施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此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并不是让其“断网”“戒网”,关键在于良性引导,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畅游”时,要始终牢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条例》的出台为推进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事业奠定了法治基础,用法治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坚实屏障,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刘献登)
    上海闹市:一杯咖啡里的经济温度
    说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一点也不为过,毕竟“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在这,豫园等老城厢文化在这,以中共一大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也在这。而今,这里多了另一个与咖啡有关的标签:上海市黄浦区是中国咖啡门店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之一。
    ——几乎有人经过的地方就有咖啡
    黄浦区以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命名,面积并不大,全区面积约为20.52平方公里,却有509家(截至2023年11月的数据)咖啡店,也就是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24.81家咖啡店。或者换种说法,在黄浦区的任何位置,直线距离200米范围内就有一家咖啡店。在这个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几乎有人经过的地方就有咖啡店。
    现制咖啡的主流消费价格在20元至40元。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此前发布的《长三角c9中心城区咖啡消费市场发展报告》,2022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市黄浦区的现制咖啡市场消费量规模为6.23亿元。
    ——咖啡文化的浸润
    2023年出炉的《黄浦区咖啡消费市场发展报告》引用了这么一段有意思的介绍:1946年,上海市已拥有186家咖啡店,将其他餐饮、娱乐场所附设的咖啡店计算在内,上海全市可以喝咖啡的场所有近300处。
    再看如今,上海的咖啡店数量已超8500家,尽管咖啡人均消费量与国际成熟咖啡市场相比还有差距,但上海已是全球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城市。黄浦区有很多咖啡店高密度区域,比如淮海中路的新天地商圈咖啡店密集、受到“咖啡一族”热捧。
    除了区域集中,黄浦区的咖啡店还颇具特色。比如,静谧的南昌路上,几乎隔几步就会看到一家咖啡店。咖啡不仅是饮品,这些店除了提供好喝的咖啡,还提供舒适、轻松的社交空间,以别具一格的氛围感为“咖啡一族”提供情绪价值,让消费者在品咖啡的同时“品”心情。
    根据测算,黄浦区的咖啡消费群体以20岁至40岁人群为主力军。有趣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指出,这其中,又以女性高收入白领群体为主,这部分群体一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同时具备一定消费能力。
    ——咖啡带来的经济温度
    咖啡不仅给上海带来消费驱动力,还给上海带来“经济温度”。上海的一些咖啡店增添公益“基因”,聘用残障人士,给这座国际大都市带来独特暖意。
    比如,以一只棕色的、毛茸茸的“熊爪”作为标志的熊爪咖啡,让听障、视障人士有机会成为咖啡师,让他们的人生有了新的起色与希望。
    熊爪咖啡创始人王湉10日告诉中新网记者,熊爪咖啡目前在上海有12家门店,其中,最近在黄浦区新开了一家咖啡店,正在试营业中,店里的咖啡豆来自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熊爪咖啡海子助残庄园。
    另外,黄浦区还有lili time公益咖啡店,聘用听障人士,致力于成为搭建“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的桥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