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先熟悉下附近
作者:嘎嘎和呷呷   乡村日暮有人家最新章节     
    双喜买回来的糕饼有几种很好吃,主要是酥甜,比她做得好吃。
    有一种外壳硬而脆的面饼,说是叫锅盔,就是比较难嚼。
    还有一种叫丝窝窝的,一条条细小的透明丝丝缠成一团团,裹上炒香的黄豆粉,入口即化,孩子们抢着吃。
    “这东西不便宜吧?”倩倩只尝了一颗丝窝窝就问。
    “五分一斤,小人只敢买半斤。”双喜有些忐忑。何济源给了两颗碎银子予他,大概一钱多,自己可是省着用的,才买了那么多种。
    倩倩忙安慰他:“不是怪你买的多呢,只是问下价钱,看我这三脚猫的手艺能否拿得出手。现在一比,想是拿不出的了。”
    翠屏也安慰道:“你啊,刚来就想这想那的,后面时光多着呢,不要着急。”
    孩子们很喜欢,围着那几包点心,一个个往嘴里塞。
    为让她们尽快熟悉附近环境,何济源先画了张草图,一一讲解。
    离官灵渡几百步远,在湘江的同一边还有个叫朱张渡的,据说是朱熹老夫子拜访在岳麓书院讲学的张栻,及去岳麓书院讲学时的乘船往来处。
    此处在湘江的两岸还有一对牌坊,东岸为“文津”,西岸为“道岸”。这两个渡口是岳麓书院学子的主要往来地。
    渡口及附近的湘江码头旁边一整片因此成为热闹的集市,不仅有固定的各色店铺、酒肆、食店,还有流动的摊贩和提篮子吆喝卖小食的女子和小孩,当然也少不了无处不在的教坊私寮。
    就算是河里行船听说也有许多不能道明之处,每到晚上花船花灯映照河面,竟有点南京贡院边的秦淮河的景致。
    整个来说,他们住的这片地方连清静都算不上,毕竟离鱼龙混杂的码头和渡口不算远,但附近却住有许多书院学子的家眷。
    所以与江边搭的那些奇奇怪怪、乱搭乱建的窝棚、泥屋、草棚或灵官街的低矮房子间似乎有一条肉眼不可见的鸿沟。
    沟这边是一片清静的青砖灰瓦小院,那边是热闹的集市。
    倩倩心思活,她一想到一家人在这个万物都要买的地方过上几年就觉得生活不易,特别是盐,她只是偶然问了一下就被吓到了,长沙府历来食用淮盐,这盐价竟然要四五分一斤,要人命的啊。
    若只靠纺绩为生,就算一家人全部织绢每年所得可能也只是稍微有盈,想在这里买田买地定居下来怕是不易。
    何况何济源在岳麓书院每日还要二十文的花费呢,每日二十文,一个月便是六钱,相当于一个普通男人一月的收入了,得织至少两匹彩绢才能赚回来,又不能凡事都动用积蓄。
    因他们简直是搬家式迁移,锅盆瓢碗、米面油菜都有,除了新鲜的果子和青菜,柴煤,暂时不用另外买什么。
    在收拾好安定下来后,何济源带一家人在附近逛了几天。
    从灵官渡坐船去橘洲,再从橘洲渡江于牌楼口处下船,穿柳堤,踱梅堤,过自卑亭,步行三里去岳麓书院闲逛了一番。
    岳麓书院可真大啊,别说前面的文庙里的大成殿,承以崇台,盘以文石,虬柱云榱,华梁藻井。左庙右学中右边讲堂虽然不是很大,但斋舍众多,一舍住两人。
    听说尊经阁中藏书颇多,可惜女子进不去,不过她也不觉得遗憾,何济源总会将一些书抄出来收在家里的,到时她便可以一睹为快。
    所有建筑沿着山脊一路往上,中轴线甚至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至山顶禹碑,站在山顶的禹碑处可鸟瞰整个湘江西岸和长沙府城大部。
    何济源站在山顶上,指点着下面的方法和建筑告诉她们:“长沙城东西窄南北宽,周十四余里,有九门。分别是东边的小吴门、浏阳门,西边的德润门(小西门)、驿步门(大西门)、潮宗门、通泰门,南面的黄道门,北边的湘春门和新开门。特别是临江的大小西门,不远处便是渡口,城门外均是房屋,商贾云集,人流熙熙。”
    他往西边一指,补充道,“看西边的四个门在这一边,北城那一大片橙黄色的琉璃屋顶便是占了大半个长沙城的吉王府所在地。”
    其它人按照他的指点看去,西边的四个门都有钟鼓楼和望楼,在东南角有一个特别高的翘角阁。倩倩一指:“那个叫什么?”
    “那叫天心阁,是阖城最高处,是用于了望放哨的角楼。听说可以看十几里远呢。”何济源想来是熟悉过的,说得倒挺像那么一回事。
    “那吉王府到底是有多大喔?还真的占了大半个城呢。”张翠屏啧啧称奇。
    “据说是吉王府是全国藩王府最大的,当然是以前,现在也不晓得有没有蜀王府大。”何济源轻轻说,“那吉王府是仿紫禁城建成的,首任吉简王就藩时大兴土木,当时用民工十数万。听说后代仍不魇足,这上百年不断向君上讨要田地封赏,在岳州、常德、本府多占有良田田庄,几不可胜数。”
    倩倩听闻叹息一声:“虽然古人讲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话,现在看来似乎不像,王侯将相,现在不是代代相传么?”
    “是这样的,太祖时采用前元的匠户军户制,不就是世袭么?我晓得的三品以上有荫封,那三品官的后代就不用科举直接入仕,不是一个意思?”何济源参加科举十余年,相对比下,难免有点心灰意冷。
    张翠屏觉得这些话似不能公开讲:“不讲这些丧气的,我们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已是万幸,这世间的事哪能万全的。”
    大家也只是哈哈一笑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