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钱越值钱了
作者:种土豆得西瓜   系统,我和你有仇吗?这样玩我最新章节     
    “现在一斗只要八文了?”
    “是的,一斗八文。”
    “好吧,那来个一百石先。”
    “好嘞!”
    李言来的睢阳城也有差不多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李言依然没有离开睢阳城。
    这一个月的时间,李言主要干了两件事,一,熟悉睢阳城的地形。
    睢阳城作为大运河重要的中转城市,规模还是挺大的,城墙的长度大约是在六千五百米以上,整个睢阳城的总面积超过了两点五平方公里。
    相当于三百五十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段时间,李言基本把睢阳城转了个遍,对于睢阳城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睢阳城是一座防御十分坚固的城市。
    首先是睢阳的城墙,睢阳城城墙的高度基本在十米左右,算得上是城高墙厚了。
    要知道,唐朝作为首都的长安城,城墙高度也就七米多而已。
    所以,睢阳城的城墙绝对算得上很高了。
    睢阳城外还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连接着活水,所以,睢阳城外围的水面即充当了睢阳城的护城河。
    又可以作为睢阳城水源的来源,不过,睢阳城内部也不缺水,毕竟,睢阳城地处南方,靠近运河和睢水,周边还有多条河流,地下水资源丰富,随便往下挖个几米,就可以打出水来。
    所以,睢阳城内有足够的水井,可以满足全城人的使用。
    二,这段时间,李言在不停的招募人手。
    李言很清楚,接下来睢阳将迎来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事。
    李言不单单要购买更多的粮食,还要招募一批人手。
    这些人在睢阳保卫战开始之前,主要是帮助李言运输购买粮食的,开战以后,则是协助李言守卫睢阳城的帮手。
    本来,李言想在睢阳城招募大量人手,是有一定难度的。
    可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河北,河南等地陷于战火,而此时的江淮地区还没有受到战乱的波及,于是,大量战区的百姓选择逃往江淮地区。
    而睢阳作为连接战区和江淮的重要地点,同样出现了大量的难民。
    睢阳太守许远已经开始在城里招募青壮,准备守城了。
    而许远大量招募人手则是因为,睢阳城没有足够的军队了。
    因为江淮地区长年没有战乱,所以 此时的睢阳城其实并没有多少军队驻扎。
    其实,不单单睢阳没有军队,整个江淮地区都没有多少军队。
    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唐朝的主要军事力量,都集中在西北,北面,东北。
    唐朝十大节度使,处于南方的只有两个。
    分别是剑南节度使和岭南节度使。
    这两个节度使在唐朝十个节度使当中的实力属于绝对垫底的存在。
    两个节度使的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五万人。
    而且,剑南和邻南节度使分别驻防四川和广西广东,要防备吐蕃和南诏。
    距离睢阳非常远。
    本来,江淮地区的军队应该属于唐王朝的中央军范围。
    但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的中央军损失惨重。
    杨国忠主持了两次进攻南诏的战争,结果是,两次战争都以唐王朝的惨败告终。
    唐王朝为了攻打南诏,损失了超过二十万人,其中包括大量原唐王朝的中央军。
    正是因为连续两次攻打南诏惨败,让唐王朝的中央军损失惨重,在两年后 面对安禄山的十五万大军时,唐王朝却几乎没有抵抗之力一般,就是因为中央军损失过于惨重,临时招募的军队,哪里是安禄山那些精锐边军的对手。
    连续两次攻打南诏惨败,也让江淮地区的唐军损失惨重。
    要知道,张巡守雍丘的时候,麾下的三千人,大多数也不是正规的唐军,而是临时招募的。
    由于睢阳城本地人口数量不足,所以,许远从南逃的难民当中,招募了大量的人手。
    对于这些逃避战乱的难民来说,加入睢阳守军,便可以吃饱饭,不少人还是非常愿意加入的。
    而且,许远还对被招募的人许诺,他们的家人可以被安排住在睢阳城内。
    而李言也在难民当中招募人手。
    不过,李言对于招募的人手有很大的要求,不但招募的人要身强体壮,而且,李言还规定,招募的人最好和燕军有仇,比如说,家里有亲人死在燕军手上的,李言会重点招募。
    对于李言来说,他现在有足够资本 招募人手。
    随着战争的发展,李言发现,自己拥有的一千贯铜钱,比自己预想的要更值钱了。
    在之前,李言预计,江淮的粮价可能在十文一斗。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睢阳城的粮价不但没有因为战争,难民的出现而变高,反而还出现了降低的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唐朝的特殊国情是分不开的。
    唐朝的财政,从始至终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钱荒。
    在唐朝,黄金白银基本不会作为货币使用,相比于把黄金白银当钱花,唐朝的人更喜欢把黄金白银制造成各种器具使用。
    因为唐朝人认为黄金白银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所以,在唐朝,货币以铜钱为主。
    但是唐朝时期,因为铸币工艺等原因,唐朝非常缺铜钱。
    在唐玄宗时期,最多的一年,铸造的铜钱不过三十二万贯,这还是铸造数量最多的一年,大多数时候,根本没有那么多。
    所以,数量严重不足的铜钱,无法跟得上日益增加的需求。
    于是,布帛丝绸,便成为了铜钱的替代物。
    在唐朝,布帛丝绸是可以作为钱使用的,你可以用布帛丝绸购买到绝大多数的商品。
    甚至,军队的军饷,对外贸易的结算,都可以用布帛丝绸来代替。
    但是,布帛丝绸想要作为铜钱的替代物,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国家稳定。
    布帛丝绸在唐朝虽然相当于货币,但是,毕竟不是真正的货币。
    在国家稳定的时候,布帛丝绸自然可以成为铜钱的替代品,可是,一旦发生战乱,布帛丝绸的价值便会大幅度贬值。
    毕竟和铜钱相比,布帛丝绸一不是国家认可的货币,其可以替代货币仅仅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而已。
    二,布帛丝绸和铜钱相比,不管是保管还是携带都不方便。
    在稳定时期,一匹布大约价值两百文铜钱,一匹丝绸则是五百五十文。
    也就是说,五匹布或者两匹丝绸,相当于一贯铜钱。
    而和一贯铜钱相比,五匹布或者两匹丝绸无疑更难携带。